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尝试变革教育评价
2015-11-02朱田
朱田
摘 要:教育改革要能够顺利推进,首先还是应该变革教育评价。按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变革,能引领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从而促使教师真正推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评价;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59-2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智力也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多种智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只用一种评价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是片面的,它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需求。现实社会中长期、广泛存在各种“高分低能”的现象已经很好地论证了这一点。因此,教育改革要能够顺利推进,首先还是应该进行教育评价的变革。只有评价进行变革,才能真正引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质的变化,也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提升。下文中笔者从自身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的视角,结合教学实际操作谈物理新课标中提到的几种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具体应用。
一、发展性评价
1.发展性评价内容
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1]
2.对发展性评价的总体理解
发展性评价主要侧重于评价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发展目标是否现实,不需要去比较哪个学生学得好,哪个学生学得不好。它更多地指向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是否达到某个预期目标。也就是说,要落实发展性评价,就需要教师在课上、课后对每个学生进行关注,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意见。
3.课堂实例
实例1:苏科版八上《照相机与眼睛》一课中,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课本上利用蜡烛做光源,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然后进行近视眼、远视眼的模拟及矫正。以往,笔者在处理的时候一般只完成课本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记住矫正方法。这种处理的缺陷在于,它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弄懂近视眼、远视眼的根本性成因。有一部分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经常是尝试性的,这个透镜不能实现功能,那就换一种透镜继续尝试,直到做出老师要求的正确实验现象,然后记住怎么做的。尽管这部分学生也进行了实验操作,但是他们教学目标只能达成一部分,他们看待问题本质的能力发展较少,运用学习的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较好发展。后来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上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了由学生来完成三个探究实验。探究实验1.凸透镜的厚度对焦距的影响;探究实验2、3:近视眼、远视眼的模拟及矫正。探究实验2、3跟笔者一样,是课本实验。但是探究实验1,该教师让学生利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先模拟了近视眼和远视眼中晶状体的变化对焦距的影响,使学生对”晶状体越厚,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这一知识理解更为透彻。学生的能力发展就可以从后面的探究实验2看出来。增加了探究实验1后,各小组都很清楚知道应该怎样进行实验纠正才能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教学目标基本可以全部完成。
实例2:运用计算机的大数据帮助实现学学生个体化表现的跟踪和分析,如台湾的“智慧教室”系统、北京四中的“四叶草”系统等。以“智慧教室”为例,课堂上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个遥控器,上面有对应每个学生的固定编号,课堂例题学生不用举手,只要点击遥控器的“A/B/C/D”即可选择出他自己认为的正确答案。教师在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多少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了,还有多少学生有困难。甚至是哪几个学生对知识点还有疑问,都可以了解地很清楚。另外,在学生的测验结束后,只要在系统中录入相关的考题资料和学生答题资料,系统会帮助分析学生的掌握水平和比较专业的学习建议。这些交互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数据系统,为发展性评价的定量化开展提供了便利。
二、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内容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2.操作实例
笔者以为,这类评价可以借助错题讲解为主要抓手,按照下列步骤来进一步实施:第一步,课堂上,教师要对作业和考试中错题的解读深刻、到位,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错题进行分析:1.这道错题我原来的想法是什么,现在的想法是什么;2.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3.我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是看漏了题干中的某一个关键词,还是对考点概念不太清晰等;4.对比和联想,是否做过相似的题,如果有,把题目的出处写在边上,便于复习使用;第二步,每周请学生将其本周内的出错原因罗列在专门的本子上,要求学生总结出错原因中发生频率较高的地方,并让学生写下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他将通过哪些措施来降低这些出错点,然后教师对每位同学的总结进行文字点评和指导,给出提升建议,如果有需要,增加师生个别交流的环节。第三步,在一阶段的学习、测验结束后,让学生对照前几周的出错原因总结,引导他们分析观察他们在考试中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和可提升的空间,从而确定下阶段学习的优化方案。笔者把这三步作为对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尝试,实施了四年多时间,大大解放了教师需要耗费在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情绪上的精力。笔者任教班级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高、学习自信高,尤其是在毕业年级中,笔者很少需要做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调控措施,班级中80%以上的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学习成绩,师生交流时主要还是学生向老师求证,他们自己的想法、提升思路是否正确,老师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三、多元化评价
1.多元化评价内容
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评价内容多元化指评价可以指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2]
2.操作实例
案例1,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课堂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答错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直接请该学生坐下,而可以使用“某某同学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因为其他同学的提示而随意改变,这种精神很值得提倡”、“感谢某某同学,他用自己的差错提醒了其他同学,假如你们今后能把这类问题处理正确,要感谢某某同学今天的贡献”等语言来进行评价。这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反而能促使学生更用心地学习物理。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教师也不要冷冰冰的带过,可以使用“某某同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思考出了正确的答案,非常棒!”、“刚才某某同学讲解的思路非常清晰,言简意赅,咱们一听就明白了,非常感谢!”等语言来进行评价,这能使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学习自信心得到加强,学习成就感更高,他们会很愿意上物理课,而且课后也自发自愿地去钻研物理。
案例2,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简单电路的设计中,学生在黑板上画电路图,可以由其他学生对之的解题规范、设计优缺点进行点评,教师再根据需要进行从旁补充。又比如,在习题课教学中,有时笔者会抛出一个背景,如2015年的“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的相关介绍,请学生去发掘里边的物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试题,并进行组内交流,小组的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切磋、讨论,挑选他们觉得本组编写的最好的试题进行全班交流,并接受来自其他小组学生、老师的点评。
四、存在的疑难与困惑
一线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性指导。由于课标本身对各种评价的介绍笔墨并不多,许多一线教师如果不认真阅读或者不刨根问底,很难对这些新的评价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方面的教材也比较少,对教师如何操作内容更少,给一线教师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实践缺少相关的测量量表,新评价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难量化。终结性评价最有力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把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教师的可操作性高,操作容易;而新的评价方式由于其人文感性的一面,以及如教育般隐性的结果,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面前显得更无力。
[参考文献]
[1]苏明义主编.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