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犬民警刑侦用犬成功经验剖析

2015-11-02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虎子警犬技术人员

于 毅

带犬民警刑侦用犬成功经验剖析

于 毅

在警犬使用的三大要素——人、警犬、使用条件中,我们往往最为关注警犬的作业能力,其次是现场使用的客观条件,对于警犬使用的主体——警犬技术人员在警犬使用中的作用却很少探究。当警犬使用出现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从犬的作业能力和使用条件等方面查找原因,却很少从警犬使用的方法、方式等方面寻找原因。从许多刑侦用犬成功案例中,我们看到有些警犬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机智、高效地使用警犬,屡屡侦破各类刑事案件,成为享誉一方的破案能手。他们应用警犬技术侦破案件的“法宝”是什么?他们又有哪些高于常人的潜质或者本领呢?从他们身上寻找、总结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将有助于广大警犬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的警犬使用能力。下面,我们从几个典型案例中总结出警犬技术人员的成功经验,并探究其成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提供方法和途径。

一、正确的警犬使用方案决定了使用成败

2011年8月31日,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请求警犬技术支持。接警后,警犬大队民警立即携带两头警犬迅速赶赴现场。死者是凌晨被人发现死于其农田旁的水渠边的。民警首先提取地上的血迹为嗅源,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展开半径为3公里的搜索圈找寻带血凶器,警犬“巴克”、“黑虎”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展开顺时针的搜索。以河滩、草丛为重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搜索,人、犬疲惫不堪,但一无所获。随后,警犬大队长吴晓春通过访问当地村干部获得的信息,组织民警分析案情,推断出死者可能是与犯罪嫌疑人因为争水灌溉产生争吵而被杀的可能性后,民警调整警犬使用方向,对有可能产生争水纠纷的3户重点村民的住处及房屋周边搜寻带血物证。民警携警犬“巴克”搜索到最后一名嫌疑人家中卧室时,“巴克”对墙角的一双布鞋有示警反应,技术人员提取布鞋后发现鞋面上有零星的血迹。经审讯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这起警犬使用成功的案例之所以发生峰回路转的转变,关键在于带犬民警通过案情分析得出的判断,及时调整了警犬使用方案,采取了科学的警犬使用方法,使警犬避免了在炎炎烈日下极为困难的户外作业,转而在3户村民家中较小的范围内进行室内血迹搜索作业,极大地降低了警犬使用的难度,从而发挥出警犬技术的作用。而警犬使用方案的调整得益于现场指挥员——吴晓春大队长丰富的刑侦工作经历。很好地将警犬技术与其他刑事技术、刑事侦查有机结合,优化警犬使用方案,扬长避短发挥警犬技术在侦破案件中的独特作用。

二、深入的现场勘查,缜密的案情分析是刑侦用犬出奇效的关键要素

2010年6月21日11时许,河南省周口淮阳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当日上午,该县某镇村民宋某某抽水浇地时,在自家责任田机井内发现一具女尸。淮阳县公安局带犬民警徐奎携带警犬与侦技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到达后发现现场已遭到严重破坏,很难找到嗅源。天气干旱炎热,已不具备用犬条件。但徐奎没有放弃,配合侦查人员寻找尸源,与技术人员一块打捞尸体。在把尸体打捞上来初步勘验时,确认这是一起强奸杀人案件,死者的阴部沾有半枚草叶。根据这一发现,徐奎分析机井只是抛尸现场,第一犯罪现场应是低洼的阴凉处。环视四周发现离现场西北120余米处,有一条长有树木的小河沟,徐奎指挥警犬对河沟进行搜索,发现多根人体毛发和丢弃物等,判断这是第一现场,技术人员对物品进行提取处理。6月22日,经过周口市公安局DNA技术鉴定和进一步侦查,确认了犯罪嫌疑人,并于30日夜在广东省东莞市将嫌疑人抓获。

利用工作调研的机会,笔者详细了解了此案的警犬使用经过。徐奎同志介绍说,小时候他在农村放过羊,沾在尸体上的草叶他认识,是一种羊喜欢吃的、喜阴的植物。这种草一般生长在树林、河沟等背阳的地面,而现场周围只有那一片河沟符合这种草生长的条件,他因此分析那条河沟是第一现场的可能性很大。他还介绍说,当时在抛尸现场围观的村民很多,而且天气十分炎热,不通过现场勘查、分析,直接使用警犬追踪、搜索发现第一现场的难度极大。笔者还了解到,河南省县级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人员很少,勤奋好学的徐奎同志往往主动帮助现场勘查的刑技人员“打下手”,从而与县公安局技术室的技术人员建立起很好的工作关系。刑技人员很乐意叫上勤快的徐奎一起出勘现场,使没有经过正规现场勘查技术培训的徐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在其他技术人员、侦查员“手把手”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一些现场勘查的技能,成为一名既懂技术又懂侦查的“多面手”,他逐渐能根据现场痕迹、案件线索等对案情进行分析,再来指导自己的警犬使用,从而使其警犬使用发挥出奇效。回顾这起案件的警犬使用过程,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徐奎同志取得成功的“秘密”:深入到位的现场勘查、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案情分析、丰富的生活阅历、警犬的物证搜索能力等等,这些成功的要素之间环环相扣,有静有动,承上启下,缺一不可。

三、契而不舍的意志是成功的精神保障

带犬民警和犬在现场

2008年2月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发生“2·20”特大恶性杀人碎尸案。经现场勘查,从中心现场挖出被肢解的无名女尸上半身,寻找到其余尸块对于案件侦破至关重要。县公安局带犬民警杨业胜,立即带领刑侦犬投入到侦破工作中。经办案民警对案发埋尸现场1000余平方米范围进行数天地毯式搜索排查均无发现。几天下来杨业胜同志累得两腿发软,同时又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但他仍然坚持工作。2月28日下午他主动向领导请战,要求到位于埋尸现场北侧的河堤段进行搜查。他指挥警犬“虎子”以纱布感染埋尸坑里的血迹土气味为嗅源进行搜索。果然“虎子”不负众望,大约离第一埋尸现场处约150余米处,“虎子”嗅认很兴奋,并用前爪开始扒土,看到警犬的示警反应,杨业胜快速上前将犬拉开,自己用手对此处进行仔细挖掘约80厘米后发现疑似腐败尸块。经技术人员到场细致勘查,从泥土中挖出埋藏的女尸下半身和被肢解的双腿。经从残留的女尸阴道里提取分泌物与数名嫌疑人血样进行DNA检验、比对,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了此案。杨业胜因在侦破此案中的突出贡献,荣立个人二等功。

在与杨业胜同志的面谈中,笔者深入了解了此案的警犬使用过程。案发时,杨业胜正在安徽老家探亲,接到警情后,他立即中断休假,步行20多公里到六安市火车站乘坐火车,后又转乘汽车于23日上午抵达遂平县后,家都没回,径直到单位携带警犬赶到现场开始工作。至28日下午,绝大部分警力已撤离现场停止了搜索作业,但由于数天来杨业胜都被指派在中心现场外围搜索,不甘心一无所获的他,忍着重感冒的不适,向分管刑侦的副局长主动请命去中心现场开展搜索。在凛冽的寒风中,位于河岸边空旷的中心现场,杨业胜带犬开始了孤独的搜索作业。杨业胜所带的警犬“虎子”是一头追踪犬,搜索尸体并不是它的强项,但杨业胜坚信警犬对尸体气味具有先天的敏感性,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能让犬很快建立起对尸体气味的联系。连日来在外围现场的搜索中,他用提取的尸块气味进行埋藏,不断强化“虎子”对尸体气味的联系,逐渐地“虎子”慢慢“理解”了主人要它寻找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小时的搜索,“虎子”终于在距离已发现尸块150米左右的位置做出了“扒土”的示警。杨业胜告诉我说:当时,我不是十分肯定犬的发现。因为,犬示警的位置覆盖了一层草皮,不像被人翻动过。他用手往下挖了挖,将挖出的土拿到鼻子上闻了闻,感觉有点臭,再往下挖气味越来越重,最后发现了一团软软的疑似尸块的物质。犯罪嫌疑人在埋尸时十分狡猾,在埋尸地点用铁锹铲了一层草皮进行覆盖,案发后又下过雨,基本消除了埋尸痕迹,仅仅凭人的肉眼观察很难发现异常,所以数十名民警4天来地毯式搜索也没有发现埋尸地点。警犬“虎子”的这一发现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DNA比对直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这一典型的警犬使用案例,如果杨业胜同志不具备坚韧不拔,不轻言放弃的意志,没有侦破案件的强烈愿望,他有太多的理由可以选择放弃。

警犬使用要取得成功,警犬的作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警犬毕竟是在带犬民警的指挥下进行作业的,在案件现场怎样使用警犬,如何降低使用难度,使用到何种程度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警犬使用的成败。

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330100)

(本文照片由王林提供)

(编辑:颜 勤)

猜你喜欢

虎子警犬技术人员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儿子的声音
一个罐子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虎子
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