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之有效途径
2015-11-01吕晓妹
吕晓妹
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写的作文内容空洞,或随意编造,或抄袭,这与他们缺乏习作方面的体验不无关系。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让学生在感悟课文中学会写作文,在体验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让他们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目前,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的人都是千人一面,记的事都是千篇一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缺乏习作方面的体验不无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面入手:
一、在有效阅读中学会书写作文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
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认真读题。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来理解作文必须审好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了解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
二、在体验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在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引导学生关爱校园
由于校园生活也是教师十分熟悉和了解的,所以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动中学生尽情展示自我,切身地体验过程。课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课外,可根据节日特点开展活动:“五一”节开展讲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做一件小制作,写一篇小论文,开一个科技信息交流会等。
(二)引导学生关爱家庭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学生与家庭成员特别亲近,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着性格的真实。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可布置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今天我当家,上菜场买菜、烧饭、烧菜、洗碗;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三八”节给妈妈制作贺卡;在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有礼貌地接待客人;随父母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外出旅游……在家庭生活中,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对学生参加的家务劳动、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进行评价,从中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成功的快乐和人情的温暖。
(三)引导学生关爱社会
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去公园或其他公共场地打扫卫生;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当商店营业员、公交车售票员等。如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找人签名,每人需签满20人以上。为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与许多人交往,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在克服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有各种体验,这些都为孩子们创造了写作的源泉。
苏联教育家家赞科夫指出:“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人们的英雄业绩和日常的高尚行为中。”因此,学生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叶松伟主编.学生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M].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2]钟美蓉.流泻真情放飞童心[J].上城教育研究,2004(05).
[3]徐雪峰.小学体驗作文教学实践研究[J].上城教育研究,2004(05).
[4]林碧鹤.让快乐贯穿于习作的全过程[J].福建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