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 “朗读”的有效引导与实践

2015-11-01伍荣秀

教育界·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朗读阅读教学

伍荣秀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朗读”提出了明显的要求和教学建议。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可从把握文本情感基调、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教师示范引领、巧妙设计、科学指导等方面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有效参与朗读。

【关键词】朗读     阅读教学     情感基调     人物性格特点     基本技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事实上,“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得其深远之韵。”米作仁先生在谈朗读时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并没有真正展开,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课程标准和一些专家学者对“朗读”的论述不难看出,真正有效的朗读,应该是通过朗读让作品的形象丰满,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作品的内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朗读境界,真正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一、把握文本情感基调,助推有效朗读

“朗读”是与“感受”“品味”“体验”等主体活动紧密相连的,不应当游离于这些活动形式之外。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朗读的形式感受、品味和体验作品,同时在感受、品味和体验中进行朗读,抒发情感。

现在,很大一部分老师已经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课堂上也能听到琅琅的书声,但是总给人生硬的感觉,没有和文本的情感基调有效地结合起来,纯粹是为读而读。要使阅读教学中的朗读真正有效,必须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基调结合起来。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多数老师会要求学生对那优美的写景段落进行朗读,但往往是带着欣赏美景的情绪去朗读。如果把全文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句子画出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作者是带着淡淡的哀愁的,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应定位为“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感悟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时,应略带惆怅,而不是以欢快的、兴高采烈的抒情方式去读文中的美景部分。

又如《蒹葭》这首诗,虽然主题具有多义性:有的说表达的是苦苦追求心上人而不得的情感;有的说是对高洁品质追求的情感。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悟来理解,即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苦苦追求。因此在指导朗读之前,应引导学生对诗歌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在朗读时,既要读出优美的意境,又要读出对美好事物苦苦追求而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二、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有效指导朗读

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朗读”的环节,结果课堂上只剩下空洞的人物形象分析,抽象的艺术手法的研究。事实上,如果将朗读与人物形象分析结合起来,让人物性格特点为朗读提供依据,让朗读把人物性格特点鲜活地表现出来,二者相互强化,就能达到更为理想有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当父亲从船长那得知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时,脸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朗读时,这两个“啊”的声调是不一样的,父母原本对于勒充满期盼,满以为于勒能给家里带来福音,没想到于勒竟落魄到如此境地。确认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不亚于晴天霹雳,所以,第一个“啊”應该读出震惊、疑惑的感觉,应该读升调。然而,父亲又是极要面子的人,一心想当绅士,生怕周围的人看出他的情绪失控,马上又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所以第二个“啊”应读降调,而且声音较轻。同样,母亲得知那人就是于勒后,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往往能读出“暴怒”的语气,但是忽略了菲利普夫人是个虚荣的人,生怕在不远的女儿女婿知道,她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发雷霆的,她必须压抑她的怒气,所以,朗读时应读出“压抑着的愤怒”,而不是那种“无所顾忌的暴怒”。文中的小弗郎士是个善良的人,同情叔叔,反对父母的冷酷自私,他在给于勒牡蛎钱的时候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在朗读时,语调语气上应有一个递进的关系,第一句,“叔叔”应重读,强调是自己的亲人,不是别人;第二句“父亲的弟弟”“父亲”应重读,父母如此冷酷,实在不应该,应读出对父母的谴责;第三句“亲”应该重读,再次强调,充满对叔叔的同情。这样,通过不同的重音,读出作者的无奈、同情、谴责等情感。这样的指导,学生朗读时才有据可依,朗读才能有底气。

三、教师示范,引领有效朗读

教师成功的示范朗读,可以省去教师的许多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语感品位和素质。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富音韵美的文章,笔者执教这篇课文时,在疏通文义之后,要求学生读出本文的音韵美。学生由于缺少朗读积累,有点不知其所以然,读得平平淡淡,显得枯燥乏味。我适时地加入了自己的示范朗读,尤其对“也”字句的处理:有的舒缓,有的判断;还有对骈偶句的抑扬顿挫的处理,对太守宴众宾欢等场面描写的极富渲染性的朗读,让学生对音韵美有了真切的感受和鲜明的范例,再读课文时,多了许多韵味。我在执教《狼》这篇课文时,课堂上我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课文,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不仅要求学生听读,还要求他们对老师的朗读做出评价或谈谈听读的感受。“老师,我觉得您朗读的时候语音很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老师,在‘屠大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这一段,我听出了紧张和恐惧”“在‘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这一段,我感觉到屠夫的勇敢与干脆利落。”“在‘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这一段,我听出了屠夫的心有余悸。”在大家的七嘴八舌地交流中,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朗读要素已了然于胸,根本不需要老师再多作指导,真是一读解千愁啊。

四、巧妙设计,激发学生有效参与朗读

要使朗读真正有效,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还需要巧妙地设计。

首先,要把握朗读的时机。

有的老师课堂上不乏书声琅琅,但是书声朗读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呈油水分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师没有把握好朗读的时机。有位老师在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之后,再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罗布泊过去与现在的图片,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时,再出示两段描写罗布泊过去与现在的文字,让学生进行朗读。在对比朗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被激发了出来,朗读时时而语气沉重,时而舒缓优美,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其次,进行分层设计。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样,一篇课文的朗读也不是读一遍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有时候,需要分层设计,层层推进,才能与文本解读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如《沁园春·雪》这篇课文,便可采用以朗读助推文本解读的方法进行教学,使两者相辅相成。第一步,读出字词句的力度:要求学生高声诵读,体会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议论抒情的表达特点,感受词中雄伟瑰丽的景物描写、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及评说帝王的气魄。第二步,要求学生读好两个“领字”的长度:望——长城内外……惜——秦皇汉武……第三步,读出几个句子的高度: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第四步:读出全诗的情感美度。这样的设计贯穿四次朗读训练,连点成线,朗读成为课堂教学的线索,利于学生人人参与,推动着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反过来,又引导着学生的朗读,二者有效融合。

五、加强朗读基本技巧指导,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中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情感丰富细腻,语言含蓄隽永。但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不知如何处理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等,即使有满腔的热情,也难以用“朗读”表达出来。此时,朗读基本技巧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朗读基本技巧,主要是指重音、停顿、语调、节奏等。指导时如果离开了文本的支撑,教师的指导犹如无本之木。因此,教师的指导要科学,并且与文本有效融合。比如“重音”的确定,是要以文章的主题和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依据的。比如《背影》的第六自然段,作者用了“探、爬、攀、缩、倾”等动词,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父亲过铁道是的艰难。朗读时要突出这几个动词,自然要把重音确定在这几个动词上面,可指导学生采用重音轻读的方式朗讀。语调能够强化表情达意,能用恰当的语调朗读,有时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朗读之前应让学生明白何种情感该用何种语调。一般来说,朗读叙述性的句段和比较严肃的内容,用平直调,表示感叹、祝愿和心情沉重的句子一般用降调。因此,朗读之前还应指导学生对文段所表达的含义要仔细琢磨,要明确表达的感情是喜还是悲、是雄壮豪迈还是婉转细腻等,朗读时才能控制好语调,把情感表达出来。如《老王》这篇课文,在朗读描写老王形象的一段话时,要把声音放低,语速放慢,语调要放低沉一些。

节奏的把握应立足于文章的全篇和整体,落实于声音的力度和速度、语气的衔接等。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作为语文教师, 必须加强朗读教学,让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艺术语言,让形象因朗读而丰满,让意境因郎读而优美,让情感因朗读而升华,让朗读串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刘泽华.语文教学要重视读[J].文学教育,2009(06).

[5]姜燕娟,方文军.满园春色“读”领风骚——让有效朗读成就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猜你喜欢

朗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