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练习设计初探
2015-11-01官水生
官水生
常言道:语文是读会的,数学是练会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有效的练习可促使学生将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应用,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练习的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得知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但是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一些老师由于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的、很全面的把握,在设计和布置练习时难免会出现量多、繁杂、重复、思维单一等各种低效甚至无效练习的现象,这样的练习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反感心理,这对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怎样设计的数学练习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明确练习的目的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我们在上课之前都会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那么在设计练习时,也要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举个例子来讲,有很多老师在对《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复习时,都会使用这几道题目:⑴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有几个顶点?⑵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分别分成哪几类?每一类三角形都有什么特征?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⑷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组练习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的题目十分简洁明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和掌握题目中的基本信息,便于解答,同时,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很快就把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加深印象,加以升华,而且还使学生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
二、体验练习的趣味性
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理性思维培养的过程,它不同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概念和定义虽然也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数学练习,通过练习能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正是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最佳时期。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设计更有童真、童趣的练习题。比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学生得出了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一结论后,有经验的教师马上布置一道有趣的练习,组织学生把“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由于学生对“人”这一概念相对熟悉,按性别分类还是按年龄分类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分类的标准,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出发得出不同的结果。通过这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理解并吸收了这一结论,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有位教师在教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一名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三人闭上眼睛,从各自的学具袋中摸出这个图形,并且说出闭眼摸图形时所想到的图形特征。这种通过感官来认识、感悟数学知识的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强化练习的生活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说的就是这个理。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尝试着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进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在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可让学生设计制作一本当年的年历。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再如,学生学习完百分数后,可联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促销打折问题设计练习:“在节假日中,各个商场都进行打折促销,甲商场的服装全场满100元返20元、满200元返40元、满300返60元;乙商场的服装全场打8折;丙商场的服装是全场打9折,然后满100元返10元。小红的妈妈想要买一件价格为560元的衣服,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小红的妈妈计算一下去哪家商场买这件衣服是最省钱的?”当这种问题被提出之后,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很快提出解决的方法,即:
第一家商场:560 -100 =460(元)
第二家商场:560×80%=448(元)
第三家商场:560×90%=504(元),504 -50 =454(元)
綜合这三个计算结果,学生可以得出,去第二家商场买衣服是最省钱的。这种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商场的基本情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更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素质有所不同,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水平也有差异。同一份作业,有些学生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便能很好地完成,而对学困生来说,花再多时间却不一定能完成。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层次,因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分类进行训练,不宜做统一要求,如学习了《运算定律》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 54×72+54×28; (25+125)×8
(2) 54×99+54; 26×101
(3) 54×74+74×47-74; 26×202-7×202+202
在对《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可出示这样几个练习:
(1)粮库里有一批面粉,运走了,恰好是12.5吨,这批面粉有多少吨?
(2)粮库里有一批面粉,运走了,还剩37.5吨,这批面粉有多少吨?
(3)粮库里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走了总数的,第二次运走了总数的,共运走22.5吨,这批面粉有多少吨?
(4)粮库里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走了总数的,第二次运走了总数的,还剩下27.5吨,这批面粉有多少吨?
在类似的题目训练过程中,就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从比较简单的练习开始入手,逐步深入,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全部的练习,而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否则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将会是一个打击。
五、增加练习的开放性
教师应当明确,数学课堂教学决不能仅限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的思维和理性的判断。小学生是最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人,思维定式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所以设计的数学练习应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一些定理能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推理、反证,因此我们应当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题目。比如在學习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电影票每张15元,如果超过了40个人,那么所有人都会得到8折的优惠,假如周末时我们班36位同学都去看电影,你觉得怎样买票更合算?请说出你的想法。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方式的不同,就会出现多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总共才36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只能买36张电影票共花36×15=540(元)。
方案二:因为只要买40张就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买40张,需要花40×15×80%=480(元),还比方案一少花60元。
方案三:买40张票花去480元,然后把多余的4张票转卖给其他人,可以得到60元,这相当于只花420元便买到36张电影票,最合算。
这种开放性练习,能让学生对搜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性整理,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便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中能优化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都闪烁着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还能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练习方为“有效练习” 。
【参考文献】
[1]罗九元.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要体现“三性”[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08).
[2]佘海艳.按照新课程理念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J].教育科研论坛(老师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