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关爱的点滴认识
2015-11-01李岩
李岩
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大千世界,关爱别人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关爱;三尺讲台,尊敬别人的人,亦然。
一、互相尊重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若要赢得学生的尊重,你得先学会尊重学生。那么,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
几年前,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没有考好,我批评了他几句,他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大喊大叫,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下课后我找他谈话,说:“我们都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也许老师的口气是重了,有些伤害你,老师可以道歉,那你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尊重老师呢?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诚心地道歉吗?这次没有考好,应该考虑自己哪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必须要去努力的,回去想想,老师是真的想和你做朋友,我是真心想让你的潜能发挥出来,变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这位学生虽然默然不语,但他眼中的敌意消失了。后来,他在课堂上也不捣乱了,没过多久,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位同学脱胎换骨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他在太原理工大学读大二了,前不久还跟我打电话聊过这件事,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有在感情上有一颗尊重别人的心,才能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互相尊重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每个人老强调别人应该尊重自己,唯我独尊,那是不现实的。只有每个人都从“小我”做起,首先尊重别人,才能创造人人互相尊重的风气。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他的人格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时,往往会很伤心、很痛苦。我们有些老师不大注意这一点,常常用自己的长处去讥笑别人的短处,跟别人说话不分大小、拌嘴专门揭短,开玩笑过头,侮辱人甚至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人格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互相尊重,是一个人有内涵的外现,是一个民族的一种文明行为。
二、关心爱护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
雷鋒有一句名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他学习,帮助他解除疑难,要随时随地想着学生;学生缺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要热情爽快地借给他,主动地帮助他;学生获取好的学习成绩,又要虚心向他学习并互相鼓励。
我们对学生要礼让、关爱,应该尊重大学生,爱护小学生,尊重女学生,关爱后进生,不奚落学生,不给学生起外号,不背后议论学生。与学生每天第一次见面要相互问好,离校时互相道别,说声“再见”,这是真诚、礼貌的表示,也是尊重别人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只要心中有他人,时刻为别人想一想,你就能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为别人服务,久而久之,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关心、照顾和信任。这不正是季羡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处世观吗?
三、文明交往
信义是交往的基础。我们与学生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说到做到,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去办,牢记“轻诺必寡信”。
对待学生要真诚,不骄傲,不能随便动用学生的东西,借东西一定要得到学生的同意;阅读学生的书报,不要弄脏,不要撕破,更不要私自带走;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多做自我批评,多要求自己;学生有错要耐心帮助,能原谅他人的过失,学会宽容。
在与学生交往时要举止稳重、大方、行为适度。与人谈话,不要拍拍打打别人或用手指点人家说话。不能当着一个学生面与别人交头接耳,同时不要在别人单独谈话时凑上前旁听。自己讲话时注意离对方不要太近,尤其不能溅出唾沫来。走路时不要搭着别人肩膀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在女学生面前不要乱开玩笑,更不能搞恶作剧。逢年过节、过生日送点小礼物也还可以,最好是自己动手制作,如贺年卡,生日卡等,但不要过分。在与学生交往中还要注重讲礼节。在妨碍别人时要立即道歉,并说“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妨碍自己并表示歉意时要说“没关系”;当别人给了自己方便和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当帮助别人做好事受到感谢时要谦逊地回答“不用谢”“别客气”;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气说“请”。礼貌是交往的桥梁,不讲礼貌就没法与人和睦相处,自己也会失去朋友。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将是一位学问浅显,听不到太多东西的人。我们要学会文明交往,才能让尊重与关爱的正能量在师生的心灵天空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