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密中美网络版的“战争与和平”

2015-11-01陈奕志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思科中美网络空间

文/本刊记者 陈奕志

揭密中美网络版的“战争与和平”

文/本刊记者 陈奕志

随着网络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形成了新的挑战。网络议题越来越成为中美外交新的摩擦点,两国在网络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与此同时,中美领导人高度重视网络空间事务合作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合作方面,两国逐步达成合作共识。中美双方均将确保网络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展开了积极合作。

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伴随着中美两国网络发展的,始终是一部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史。

一、中美网络竞争维度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安全方面:中国网络威胁论之争

近年来,中国网络威胁论在美国越来越具有广阔的市场,从美国的政界、军界到企业界、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共同行为体”。它们从多个角度不断宣扬中国网络威胁论,大肆指责中国黑客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

2009 年美国总统办公室发布的《网络空间安全政策评估》,2010 年美国防部发布的《网络空间司令部战略构想》等报告,均大力渲染中国网络攻击能力,大肆指责中国对美国网络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将中国视为重点防范对象。

今年8月奥巴马在马里兰州米德堡军事基地开会时说:“如果要打网络战,我保证,只要我们想赢,就一定能赢。”

2010 年美国国防部发表的《中国网络空间战略执行能力报告》声称,中国政府与攻击美国政府和商业部门的网络黑客有关。

2013 年美国 Mandiant 公司发表的《高级持续威胁:揭秘中国从事网络间谍活动的单位》的报告声称,中国军方支持网络黑客攻击美国要害机构,并指明攻击源主要来自于上海的解放军部队,甚至指责中国是当今全球网络黑客的攻击源头。

2014 年,美国司法部起诉“中国 5 名军人事件”,将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竞争推向了新的高点。随即,中国政府展开了积极应对,中国外交部公布了美国攻击中国网络的一系列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14年3月19日至5月18日,2077个位于美国的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直接控制了中国境内的大约118万台电脑主机。同期,2016个位于美国的IP对中国境内的1754个网站植入了后门,共计涉及到后攻击事件约5.7万次。

美国的松散“共同行为体”连番炮制的中国网络威胁论,其实质是“中国威胁论”在网络空间的进一步延续。这是中美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主要分歧点所在,也是两国网络空间领域的重要竞争点。

中美网络之争属于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与前述针对中国网络威胁论的内容相比,奥巴马的言论更为直接,他不仅提出“中国网络威胁论”的观点,而且还公开对中国进行网络安全威胁。“如果要打网络战,我保证,只要我们想赢,就一定能赢。”这是今年8月奥巴马在马里兰州米德堡军事基地开会时所讲的话。近年来,不论是奥巴马本人、美国其他高级官员还是白宫发言人,在网络问题上对中国的谴责、抨击不在少数。

(二)网络经济方面:网络技术市场准入限制

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经济领域的竞争,集中表现在美国通过多种手段,限制中国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阻止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两个方面。众所周知,网络信息技术是一国在信息时代保持优势的重要基础。目前,中国在制造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与光电子器件、高性能计算机与软件、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码等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保持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美国通过鼓励国内学者、企业等继续专注于网络技术创新的同时,进一步限制对华输出关键性的网络信息技术。 另一方面,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企业进入美国网络信息市场。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对华为的软件和专利侵权提起诉讼。长达77页的诉状指控华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换机中盗用了其源代码,使得产品连瑕疵都存在雷同。2003年10月1日,双方律师对源代码的比对工作结束,结果证明华为的源代码没有问题。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常设情报委员会发布了对于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的报告。长达52页的报告总结说,两家企业都涉及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并且应该予以其在美从事经营活动更加严格的限制。

虽然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积极拓展美国市场,但是多年来一直受到美国方面的阻挠。由于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2008年华为被迫放弃与贝恩资本联手洽购3Com的专利资产,2011年放弃竞购3Leaf Systems专利资产;2011年美国商务部以安全为由,禁止华为竞标美国紧急网络系统。此外,美国臆断中兴、华为从事间谍活动。为此,白宫指示对两家设备供应商是否对美国造成安全风险进行了调查评估。

经过 18个月的调查,美国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尽管华为高级副总裁丁少华佐证“华为从未也不会为了第三方或者政府而危害企业的全球商业成功和客户网络的完整性”。不过,在 2012 年 10 月 8 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还是以“中国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建议阻止华为和中兴在美国的投资贸易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完全是美国国会报告无中生有、强加在华为和中兴头上的。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完全是美国国会报告无中生有、强加在华为和中兴头上的。这实际上是因为华为、中兴的产品性价比高,如果听任自由竞争的话,那么它们将会迅速增大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中国公司进入美国信息通讯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进一步加深了中美网络空间的竞争关系。

(三)网络政治方面:网络自由之争

网络空间的自由问题,一直是中美在政治领域的主要争论点之一。美国宣称网络无国界,意欲实现全球无限制的网络自由。而中国强调即便是虚拟的无疆界的网络世界,也应当尊重国家主权。奥巴马政府将网络自由视为推行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2009年11月访华期间,奥巴马将网络自由作为核心的人权议题提了出来,他宣扬“包括自由开放的使用互联网在内的言论自由是全体民众都应享受的权力。”2010 年 1 月21 日,谷歌宣布拟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后不久,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发表了长达 45 分钟的演说,全面提出了美国的网络自由策略。

2010年2月15日,希拉里发表第二次网络自由演说中,强调网络表达自由、集会自由和结社自由为相互联系的重要自由理念。为推行全球网络自由,美国政府先期投入了2000多万美元作为鼓励技术人员研发网络绕道技术的研究经费。

如前所述,中国认为即便是在虚拟的无边界的网络世界,也应当尊重国家主权、尊重国家历史文化。信息的自由流动,并不是不受限制的,其应当是在安全前提下的自由流动。2014年5月,中国宣布即将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制度以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利益。国家互联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所谓“网络安全审查,就是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进行测试评估、监测分析、持续监督的过程”。

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规定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及其提供者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审查重点是该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将不得在中国境内使用。

二、中美网络合作维度的现状分析

(一)中美领导人高度重视网络合作问题

中美领导人高度重视网络空间事务合作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合作的方面,两国逐步达成合作共识,并成立了专属性机构。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美期间,多次就网络安全议题发表讲话,鲜明阐释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和主张,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维护网络安全、深化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习近平表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愿同美国建立两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

2012年9月,时任美国国土安全部常务副部长简·霍尔·露首次对中国正式访问时,表示“为了进一步充实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内容,美国国土安全部和中国公安部确定了高层互访并建立起年度会晤机制,并开辟了新合作领域”。他指出,“网络安全议题将是重点讨论的内容”。

2013年4月13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双方认为网络安全问题是中美之间应当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并就加速采取网络安全行动的必要性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在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设立网络工作组。

2013年7月“习奥会”之际,中美两国就网络安全合作进一步达成共识。随后,中美网络安全工作组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双方就网络安全及中美网络工作组建设深入交换意见,并希望双方在网络安全方面建立起合作关系。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两国的网络关系。在网络安全威胁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合作才是唯一出路。当最大的发达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空间互信合作,当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最广阔的网络市场深度融合,全球网络安全也就有了最坚实的底座。中美在网络空间的携手合作、求同共进,不仅会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新动力,而且会为全球网络治理增添正能量。

(二)创设网络合作平台

为推进中美网络空间合作,两国创设了多个合作平台,其中最重要的平台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美国微软公司联合主办的中美互联网论坛。

2007年以来,中美互联网论坛已经举办七届,其创办目的是为中美两国互联网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的平台。2007年11月,第一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2008年11月,第二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上海举行,其主题是“发展与合作”;

2009年12月,以“交流合作,应对挑战”为主题的第三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旧金山举行;

2010年11月,共有来自中美互联网企业、行业组织、学术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的180 多个代表,出席了主题为“为了更加有用、更加可信赖的互联网”的第四次中美互联网论坛,双方代表围绕“云计算”、“网络犯罪和隐私保护的国际合作”、“在线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互联网法制和新媒体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2011年12月,第五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华盛顿举行;

2013年4月,以“对话、沟通、理解”为主题的第六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北京召开;

2014年12月,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华盛顿举行,围绕“对话与合作”的主题,本次论坛设立了“大数据和云服务”、“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治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利益”四个分论坛。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提出“中美网络关系的五点主张”,并呼吁中美两国共筑网络互信。

(三)在技术层面的合作

中美网络空间合作最初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设备、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展开,在网络空间技术层面的合作是中美网络空间合作的重要内容。以思科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为例,由于中国技术研发的相对劣势,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难以离开思科提供的各类技术产品。

1998年9月,思科在中国成立分公司,并建立网络技术实验室。2001年1月,思科宣布在中国新建“最后一公里”接入技术实验室和IP语音技术实验室。

2003年8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选择思科作为主要的设备提供商。

2004年3月,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采用了思科的IPv6设备。

2006年7月,思科独家承担了 CN2(中国电信下一代承载网)运营商网络边缘(PE)扩容工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访美会见美国土安全部部长约翰逊。

2002年至2006年,思科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总值超过了8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采购的部件和服务价值超过了70亿美元。

2014年2月,思科与山东能源集团展开合作。

2015年9月24日,思科宣布将与浪潮集团联手投资1亿美元成立中国合资公司,两家公司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达成了协议。这项协议的内容包括转售思科网络设备和联手开发硬件等,这是思科在今年6月宣布的一项100亿美元中国发展计划的部分内容。

(四)网络安全层面的合作

中美双方均将确保网络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两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展开了积极合作。为打击网络犯罪,中美积极开展执法合作。

9月9日至12日,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率公安、安全、司法、网信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访问美国,同美国国务卿克里、国土安全部部长约翰逊、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等举行会谈,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等执法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2012年5月,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访问美国,与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会晤时,双方就共同合作应对互联网安全威胁达成一致。

2012年9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常务副部长简·霍尔·露特首次正式访华期间,中国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就强化中美执法合作进行了交流,双方认为有必要加强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寻求在网络安全方面更大的合作。在2012年12月举行的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第10次会议上,也强调双方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应当展开合作。

2012 年 12 月,中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开展的“中美网络安全二轨对话”中,双方进行了合作应对网络攻击的情景模拟演练。

2011 年 6 月23 日,中国公安部联合美国警方抓获“阳光娱乐联盟建设者及其核心成员,一举破获了这个全球最大中文淫秽色情网站。两国合作打击网络犯罪对预防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有着重要意义。X

猜你喜欢

思科中美网络空间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2019年中美贸易战时间轴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思科新一代防火墙帮助客户实现全数字化计划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