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联合按摩子宫穴对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观察

2015-11-01庄沁红陈志贞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后宫艾灸产后

庄沁红 陈志贞

艾灸联合按摩子宫穴对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观察

庄沁红陈志贞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按摩子宫穴对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产妇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在产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按摩联合艾灸子宫穴,从第一次出现宫缩痛开始,2次/d,2d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采用产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通过治疗后的宫缩痛缓解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次产后宫缩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缓解效果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艾灸联合按摩子宫穴能更有效、更快速减轻或消除产妇的产后宫缩痛。

艾灸 按摩 子宫穴 产后宫缩痛 疗效观察

经临床观察产后宫缩痛的发生率较高,一般于产后出现持续2~3d[1]。临床上对于产后宫缩痛的治疗方法有热敷、按摩、口服止痛片或中药等,更多是以使用镇痛药为主,但镇痛药对产后宫缩痛的疗效欠佳,对母乳喂养的禁忌,较多产妇不易接受。作者采用艾灸联合按摩子宫穴缓解产妇产后宫缩痛的症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5.32±4.10)岁。孕平均(39.26±1.02)周。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3125±316.82)g。对照组平均年龄(25.21±4.25)岁。孕平均(39.31±1.23)周。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3127±315.02)g。两组产妇在年龄、治疗前宫缩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孕周37~42周。(2)分娩方式为顺产者。(3)对本项目知情同意者。(4)艾灸部位无红肿、溃烂、水疱、瘢痕,对艾灸疗法无禁忌者。(5)出现产后宫缩痛的产妇。排除标准:(1)对艾烟产生不适者。(2)出血倾向者。(3)内外科合并症,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

1.2方法 (1)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2],使产妇取适当体位,用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双侧取子宫穴。(2)按摩:双手中指和食指缓慢点揉两侧子宫穴,以产妇自觉酸胀感为度、自感内脏微热感为止,约5min。(3)艾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子宫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以产妇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产妇的感觉,及时调整距离,了解产妇的心理感受。每次灸约10~15min。2次/d,2d为1个疗程。在治疗开始前及疗程结束时询问产妇宫缩痛的情况,并及时根据产妇在疼痛测量尺上滑动的标志物的位置做出VAS评分,询问疼痛缓解情况并记录。

1.3疗效评价 在给予按摩、艾灸之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疼痛评分,宫缩痛评分: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即采用疼痛测量尺(正面由左至右标有“无痛”“剧痛”,背面由0~10数字组成),产妇根据疼痛的强度在尺的正面滑动标志物至相应位置,记录者立即读出背面数值(即VAS评分)并记录。0~3为轻微疼痛,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痛等;4~6为中度疼痛,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刺痛、触痛和压痛;7~10为严重疼痛,如妨碍正常活动,无法控制的剧烈疼痛。疼痛缓解效果评估采用四级法[4],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轻度缓解(MR):疼痛有些减轻但仍有明显疼痛,睡眠受干扰。无效(NR):疼痛无减轻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第一次宫缩强度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第一次宫缩痛VAS评分比较(n)

2.2观察组治疗前后产妇宫缩痛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产妇宫缩痛VAS评分比较(n)

2.3对照组在观察组治疗前后同一时间的宫缩痛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对照组在观察组治疗前后同一时间的宫缩痛评分比较(n)

2.4治疗后两组产妇宫缩痛的缓解效果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后两组产妇宫缩痛的缓解效果比较(n)

3 讨论

本资料利用艾灸配合穴位按摩对顺产后产妇的宫缩痛进行效果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第1次宫缩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用艾灸联合按摩子宫穴对产后宫缩痛的治疗有效(P<0.05);对照组在观察组治疗前后同一时间的宫缩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缓解效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取得满意的效果,且未发现不良反应,产妇乐于接受,可以明显减轻产妇产后宫缩痛。

中医学原理将产后宫缩痛的原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气血两虚,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加上产时产后失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弱,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二是血瘀子宫,产后元气亏损,起居不慎,寒邪乘虚进入胞脉,血为寒凝,瘀血内停,恶露当下不下,以致腹痛[5]。若能使产妇气血运行有力、消瘀散结,则可减轻或消除产后宫缩痛。

子宫穴为经外奇穴,实为胞宫的主要穴位。主下腹部疼痛、瘀滞,如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妇科病症。灸法是利用艾条燃烧的热力,将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入穴位,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养生美容功效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提到:“艾叶苦辛,生温熟练,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灸火能透诸经,除百病。且灸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无副作用;二是治疗效果持久;三是艾灸作用方式温和,无痛苦且操作简便。按摩是将经络学说、现代病理生理学、生物全息胚胎学说、反射学说融为一体的自然保健方法。其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经络腧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方法,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而产生作用,并由体表深入体内,起到刺激局部、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疏筋整复、活血祛瘀、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灵枢・背腧篇》中有“浴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化中而痛解”的论述。按摩后施用艾条灸子宫穴,灸火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所谓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行,可使阳气入内,产妇局部或全身出现温热感,更能激发经络之气,温煦经脉,宣通气血,调整脏腑机能而达止痛之功。气足脉通则宫缩有力,出血自止,疼痛得消。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

2黄泳.取穴图解.第二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83~184.

3唐珂.患者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当代护士,2008,12(9):7~9.

4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7.

5李云.产后腹痛琐言.内蒙古中医药,2008,27(3):18.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后宫艾灸产后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婆婆迷上了艾灸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夏天怎么做艾灸
后宫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