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年级和校区的转换中辅导员定位的调整

2015-11-01邹立娜

教育界·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区辅导员

邹立娜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许多高等学校采取了多校区办学模式,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等学校多校区办学的新局面。而在年级和校区的转换中,辅导员的定位也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辅导员     年级     校区     定位

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为了克服高校规模偏小、布局欠佳、学科单一等弊端,同时对原有行业分割的办学体制进行改革。1992年以来,全国有900多所高校参与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合并重组,一大批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如合并成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另一类是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到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原有的大学校园面积已严重不足,空间的限制已束缚了学校的发展,各大高校为谋求自身的发展,纷纷在城市的郊区开辟分校区,掀起建设分校区的浪潮,如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东南大学浦口小区、厦门大学漳州小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等等,由此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后一类型的多校区办学往往采取低年级学生在分校区、高年级学生在主校区的模式。学生从分校区到主校区搬迁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年级的增高,同时还带来一系列的“新生入学”效应,如客观环境的适应、人文环境的适应、软硬件设施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的适应。这一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不等,甚至会出现少数学生因短期内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出现了刚入大学时的迷茫和无助,严重者导致了学习成绩和个人状况的急剧倒退。作为陪伴学生四年成长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来说,在这样的校区变换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个人心理和工作方式的调整和变化。如何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不仅关系到辅导员自身的工作和成长,更关乎学生的前途和发展。因此,本文就以笔者自身近半年的感受为依据,浅谈学生年级和校区转变过程中辅导员心态和角色的调整,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校区变换条件下辅导员的心理现状

通过和多数同年级辅导员的交流,笔者发现,进入主校区后,辅导员的心态普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种是迷茫型。辅导员自身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导致工作上随波逐流,完全被事务性工作主导,或被动接受学校或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缺少了以往积极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第二种是忙碌型。部分辅导员回到主校区后因为个人学业任务的加重或承担学院部分新工作,以及个人情况的变化,专注于学生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当然这并不是由于辅导员个人原因导致的。第三种是撒手不管型。进入主校区后,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突然减少,辅导员专注于个人事务,任学生在学校和学院的环境熏陶下自由发展。当然,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我们中的大部分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总的来说,都存在一个需要调适的心理适应期。

二、常规发展情况下辅导员角色和定位的简述

在辅导员的工作过程中,主要面向的对象有学校和学生,此文只论述辅导员面向学生时所处的角色和定位。众所周知,辅导员在与学生的关系上面,体现出多重的身份,这是由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的。我们也经常强调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身份往往更加多重,既体现出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基本功能,同时还承担着领导者、协作者、知心朋友等各种身份特点。这些身份贯穿于辅导员工作和学生成长历程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所侧重,当然,这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新生入学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教学、学习模式,这时候不仅需要辅导员在生活上的关心,更需要来自专业和学业、情感、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辅导员更多地要为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初步信任,为更好地实现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功能打下基础。二年级学生在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后,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基本的追求目标,除了个人在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外,他们更需要重新树立或调整目标,并急切希望能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个人素质。这时候,辅导员就要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和专业发展趋势,分门别类地协助学生制订个人计划,并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和目标的波动问题。三年级学生对学校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对个人的优势和特点也有更加清楚地认识,他们会更多地处在现实的压力之大和个人努力之渺小的矛盾之中,对于原来树立的目标也可能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辅导员主要的任务是一方面从人生发展的高度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如考研和就业的选择与准备、专业课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等。四年级学生面对的问题更加具体,辅导员更多地倾向于服务型。这是笔者总结的常规情况下学生的阶段需求特点和辅导员工作的侧重点。可以看到,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只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年级增长,学生除了在辅导员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业外,还能接受来自社会、用人单位和高年级同学甚至研究生的影响和指导,无形中分担了辅导员的压力。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也很连贯,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共同发生作用。

三、校区转换条件下辅导员角色和定位的转变与思考

在分区办学的情况下,常规条件下的学生成长过程被空间割裂开来。北校区由于启用时间不长,软硬件设施不如东校区成熟,任课教师上课才来,下课即走,难以给予学生更加具体的指导,其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更是无法和办学多年,已形成浓厚大学风气的东校区相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高年级同学的传帮带,生活环境也相对封闭,再加上限制学生宿舍电脑的使用,学生们生动地将北区的生活描述成“高四”“高五”,足见分区办学所带来的学生成长环节的缺失。因此,分区办学条件下,年级的增长便不像常规条件下那样理所当然和顺利,学生进入三年级后,重新遭遇新的生活环境,面对繁华都市生活的诱惑,面对电脑和网络的完全放开,面对自身想要涉足社会的愿望和新奇,面对来自高年级同学的考研和就业压力等等新情况,都让学生由所谓的“后高中时代”跨越了大学的铺垫,直接进入“后大学时代”,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在这种压力下必须做出抉择的境况,从而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应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角色和定位,适时进行调整。前文所述的几种心理状况来自于现实,也是没有认识到分区办学条件下的学生特点,没有适时调整辅导员的定位所导致的。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更多地认清隐藏在校区变换的表象之下的学生成长规律,一方面在分校区的工作中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抓住校区变换后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从角色和定位转变的角度来看,要做到以下认识和转变:第一,再一次对自己强调作为辅导员的责任。走到大三,很多人的辅导员生涯已经过半,回到东区之后,自身也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再次选择,为自己的发展谋求机会本无可厚非,但却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条件,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一如既往的热情是做好这份工作的前提。第二,再做一次“新生”辅导员,加大工作成分中“做学生知心朋友”这一角色的比重,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平等地重新认识和审视学生。平时我们都非常不屑于把自己划入“保姆型”辅导员的行列,但笔者认为应该辨证地看待这一观点,殊不知心与心的交流往往开始于那一声声嘘寒问暖之中,不要让学生觉得你已离他们远去,以免他们有一种孤军奋战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第三,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做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掏空自己的活动,只有坚持学习,坚持思考,才能在工作过程中转变思想,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而对于三年级辅导员来说,面对的是迅速走向进一步成熟的学生,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同,仅靠对他们的关心是不够的,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感悟人生的哲理,一方面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学生探讨生命和生活的本质,另一方面要学习一些管理学、心理学和职业生涯指导的知识,以便给学生更加具体的指导。

总之,学生从分校区回到主校区,既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对学生大学阶段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辅导员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做出新的定位和思考的机会。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让学生能够平稳地完成过渡,也让自己能够在这种过渡中形成新的认识,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校区辅导员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