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禁烟”背后
2015-10-31
26098.45万支,这是中国2014年卷烟的产量。
作为世界最大的烟草制造国与消费国,与此数字相对应的是中国烟民人数超过3亿人,约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其中包括1.8亿儿童青少年。
9110.3亿元,这是烟草行业2014年上缴财政的数字,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49%。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另一组数字;根据中国控烟研究团队的统计分析,2013年度,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8.95亿元,卫生总费占当年GDP的比重为5.57%。以此测算,归因于吸烟的医疗总费用为2,868.2万亿。
长久以来烟草业对经济的贡献让控烟成为一道中国式难题。然而,烟草行业税收与公共健康之间该如何换算?烟草行业税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已消融在医疗、劳动力损失等社会支出之中?香烟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笔社会、经济账?
2013年末,中央高层领导先后对控烟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当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联合下发,进一步对领导干部带头控烟提出了具体要求。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发布了国家卫计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控烟并不容易,此前十年中国控烟进程相当缓慢,一方面因为烟草行业已经形成巨大产业链,另一方面则因为吸烟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人们对其危害的认识程度与禁烟文化的普及并不乐观。控烟专家认为,吸烟是个成瘾行为,每年能够下降一个百分点就已经不容易了,在二三十年内,吸烟率慢慢下降,其实给了烟草业产业调整和转型的时间,也是社会文明逐步提高的过程。
从今年5月10日起,烟草消费税上调,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时隔六年,烟草税首次上调。紧接着,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在北京落地实施。
一系列的行动彰显了中国控烟的决心,从国家将控烟立法提上日程,到烟草消费税调整,再到如今控烟统一战线的逐渐形成,显示出的,是政策阻力正在减少、共识趋于形成。曾经步履蹒跚的中国控烟事业,正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