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薏仁产业的发展与思路
2015-10-31朱怡
朱怡
薏苡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玉米族薏苡属,是药食兼用作物,同时其茎秆又是良好的饲料作物。薏苡籽粒(薏仁)的蛋白质高于其他任何禾本科作物,富含18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薏苡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域,原产地为云贵高原。薏苡在我国至今已有6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贵州是我国薏苡的主产区之一,我省的兴仁县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薏苡加工销售集散地, 薏仁已成为该县主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我省在薏苡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薏仁初加工、深加工、品牌建设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推进了我省薏苡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现状
(一)种植及基地情况
薏苡是我省的特色杂粮之一,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的兴仁、晴隆、安龙、普安、贞丰,安顺市的紫云,毕节市的织金,以及遵义市的正安等县。除此之外,在全省的其他县(市、区)均有零星种植。其品种类型多,多种植在无污染源、工业极不发达的地区,生产中基本不施用农药,其产品是自然态和原生态,无有害物质,是颇受青睐的天然药食同源作物。
贵州薏苡的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4年全省种植面积60.48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0.72%;总产达15.1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7.7%;平均亩产249.79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8.6%(全国农业技术中心提供)。其中,黔西南州种植薏苡的面积最大,面积达到48万亩,占全省薏苡种植面积的79.37%。在黔西南州,又以兴仁县和晴隆县的种植规模较大,分别为25万亩和8万亩。2015年,我省薏苡种植面积达到71.02万亩,比2014年增加10.54万亩,增幅达17.43%。其中兴仁县的种植规模最大,为30万亩,安龙县和晴隆县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0.5万亩和10万亩。
长期以来,我省产区农民有种植薏苡的习惯,主要以订单生产为主,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化的生产及模式发展是我省薏仁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基地为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提供原料,并将众多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参与到产业经营体系中。在各级政府引导下,各地规划先行,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发展品牌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的格局。
(二)加工、销售与品牌
全省薏仁加工企业有400余家,加工产品有薏仁原米类、薏仁冲饮类、薏仁糕点类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全省薏仁加工量占全国加工量的七成。2013-2014年度薏仁初级加工25万吨,精深加工1万吨,实现加工产值共36亿元。其中,初级加工产值25亿元,精深加工产值10亿元。绝大部分企业为初级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企业较少,目前为7家。主要精深加工企业有贵州薏仁集团、贵州兴仁聚丰薏苡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华丰薏仁有限公司、贵州薏米阳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汇珠薏仁集团等。
加工工艺方面,省内原粮加工企业多呈现家庭作坊式模式,薏苡脱壳后抛光再进行包装批发出售。也有少量现代化生产企业,采用仓储烘干、分级剥壳和无水抛光技术。
薏仁产品主要销往省外和出口,销往省外的地区主要是广州、北京、上海、安徽、山东、福建、浙江、湖南、重庆、成都和台湾等地,主销区为广州;出口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我省薏仁销售省外市场占总量的80%左右,出口占总量的20%。90%以上产品是以原粮进入省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省薏仁龙头企业数量的上升,品牌意识也在逐渐加强。目前,我省薏仁产品注册的商标主要有“薏之源”、“薏中情”、“东方薏珠”、“逸仁”、“薏世界”、“苗岭人家”、 “薏米阳光”等近20个,大部分著名商标集中在兴仁县。兴仁县先后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粮食行业协会认定(授予)为中国薏仁米原产地、 “兴仁薏仁米”地理商标和“中国薏仁米之乡”称号。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生产上,农民主要使用的品种是地方种,主要栽培品种为小白壳薏仁,其品质好、糯性强,但产量低、抗性弱。良种应用面积和应用比例低。二是加工能力不足, 多停留在初级加工层面,运作模式均为“买米卖米”的初级阶段,使得薏苡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目前,虽然有少量薏苡深加工产品上市,但生产规模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三是产业链条短,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四是信息服务滞后等。
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
(一)气候、生态环境优势
贵州省气候、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全省大多数地区日照1200小时左右,年均降雨110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14-16℃,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光水热同期,适宜于薏苡的种植。我省薏苡主要集中种植在黔西南、黔西北、黔北的高山和半山地区,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环境没有污染,产区生产基本属于原生态传统种植。具有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薏仁,是贵州薏仁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是贵州薏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
(二)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
薏苡种质类型丰富。贵州是薏苡起源中心之一,薏苡种质类型特别丰富,野生类型随处可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保存登记的薏苡种质有284份,其中贵州省27份,占9.5%。黔西南州农科所收集薏苡种质资源126份,仅在黔西南州就收集栽培薏苡53份,占42.1%,并从中鉴定筛选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的地方品种9个。由贵州大学和黔西南州农科所选育的“黔薏苡1号”通过了国审,也是全国唯一通过国审的品种。
品质优势突出。薏仁是药食兼用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透湿,利尿清炎,镇痛排脓等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薏苡仁酯和薏苡醇具有抗癌作用,使其开发利用价值前景广阔。贵州薏仁品质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2012年,黔西南州农科所送检了泰国、老挝、云南、晴隆、兴仁的薏仁米,蛋白质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我省晴隆薏仁米的蛋白质含量为16.76%,兴仁的为14.86%,均明显高于云南(12.51%)、泰国(12.45%)、老挝(12.47%),说明我省的薏仁米有明显的营养品质优势。贵州薏仁铁、锌含量(铁:87mg/kg,锌:31.63 mg/kg),明显高于全国各省品种,显著高于河北(铁:4 mg/kg,锌:17.6 mg/kg)、山东(铁:74 mg/kg,锌:13.9 mg/kg)、福建(铁:29 mg/kg,锌:18.9 mg/kg)。endprint
2014年,兴仁县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结果,兴仁白壳糯薏仁支链淀粉高达96%。充分说明贵州薏苡的营养品质、药用价值和适口性均有明显优势。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三)生产潜力
薏苡是C4作物,增产潜力大。其光合效率高,净光合作用值比C3植物如水稻、小麦等高出三倍,同时薏苡光呼吸强度很低,养分消耗少,积累多,是高产作物。贵州薏苡主产区的生育期在160-190天,光合时间长,有利于薏苡获得高产。
一是单产提高潜力大。2014年,全省薏苡平均亩产量仅250公斤,如改进种植方式,实行规范化种植,提早播期,变夏播为春播,实行轮作、示范推广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机械播种与收获等技术,单产提高潜力大。我省连续三年实施农业部薏苡高产创建项目,2012-2014年在兴仁县实施总面积3.25万亩,选用品种为小白壳薏苡,平均亩产达到319.01公斤。比非项目区亩增产52.09公斤,增产19.51%,取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其中,2013年下山镇苦森箐村团坡组蔡中兴农户,种植品种小白壳薏苡,面积1.4亩,种植密度3041穴/亩,种植方式为宽窄行膜侧直播,亩产高达393.81公斤。
二是薏苡适应性广。我省是薏苡种植适宜区,在适宜区扩大种植面积,其经济价值高,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因此有较大发展潜力。
三是加工潜力大。目前全省现有加工能力40万吨,2014-2015年度预计加工约30万吨,我省薏苡产量远不能满足现有加能力的需要。近两年涌现了几家大型的现代加工企业,为我省薏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竞争优势
我省的薏仁籽粒大小适中、饱满、结构紧密、辩识度高、商品性很好,品质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在国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生产量占全国的2/3。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贵州省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因种植区域气候特殊,薏仁籽粒色泽好、内在品质优,集中连片种植,价格上也具有竞争优势。
产业发展思路
特色就是名片,特色就是效益。我省的薏苡产业发展立足于生态和品质资源优势,抓住贵州是全国薏仁主产区的有利条件以及兴仁县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薏仁米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树立独树一帜的发展思路,注重以“特”制胜。在打造“贵州薏仁”品牌过程中,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条龙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集中体现了“五化发展”特点,即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立体化发展。
(一)规模化发展
无规模不成产业,产业化水平需要规模化来提升。贵州薏仁产业以优势企业为带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企业按照优势互补发展理念,推进企业整合和规模重组。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多种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抱团发展,改变了过去加工企业多、规模小、实力弱、发展慢、竞争无序、资源浪费的状况。
(二)标准化发展
无标准难以提质。为了保证贵州薏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大力推行薏仁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一整套“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黔西南州农科所制定的《薏仁米栽培技术规范》由兴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并发布,依托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薏苡生产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实行“五个统一”: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储。省州(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企业和合作社积极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追踪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品质的可追溯性,逐步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薏苡栽培示范面积,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多元参与、分工协作的薏苡产销联盟,整合产品资源及市场资源,集中资源、集群加工、集约营销,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工。从市场上看,贵州薏仁的流通量最大,品质最好、价格最优,备受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及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客人的青睐与好评。
(三) 品牌化发展
无品牌走不出国门。贵州薏苡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快推进品牌化建设。着重增强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创建国内和省内的名优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不断提高薏仁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推动薏仁产品的品牌建设。
大力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构建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消费群体等细分市场的需要。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品牌宣传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以薏农和企业为本,加强与外界交流,搭建招商引资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和旅游节庆等活动,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推广薏仁产品和加工企业,提升企业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积极开拓企业产品市场。
(四) 立体化发展
如果把农业仅仅看成是第一产业,是提供初级产品的产业,往往会自我禁锢发展的思路。贵州薏仁产业打破思维定式,延伸产业链条,把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相结合,以“农旅一体化”为突破口,与休闲观光农业相互融合,实现薏苡产业“接二连三”立体化发展。
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贵州薏仁产品除了原粮以外,发展了多种深加工产品,如薏仁糖果、薏仁烤芙、薏仁粉冲剂、精油、薏仁醋、薏仁酒和保健药品等。2013年以来,兴仁县规划建设了薏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连续三年各级财政、企业融资和企业自筹,总投入9亿多元的资金,把薏苡产业与乡村旅游、民族风情、养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从一产、二产、三产的简单叠加向乘积裂变式突飞猛进。
下一步,我省将充分依托发展薏仁产业的有利基础和优势,以“四化发展”助推薏苡产业上新台阶,形成农民因种薏苡而致富、企业因加工薏仁而赢利、人民因食用薏仁而健康的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