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修改方法浅谈

2015-10-31姜光明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年10期
关键词:草稿商量欧阳修

姜光明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修改文章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搁置

写完草稿,如果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妥,可以先把它放在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过来重新阅读,就会发现一些不足和需要修改的地方。一是这段时间内作者通过阅读、交谈等,对原来的问题会有新的认识、体会,会有新看法;二是人的思维有一种定势,刚写完草稿,思维方式无多大变化,修改也不易发现问题,过一段时间后,原来的思维定势淡化了,改换一种思维方式,就容易发现问题。鲁迅说:“等到写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致叶紫》)鲁迅先生就经常使用这种搁置法修改文章。

2.诵读

文章草稿写完,出声念它几遍,就会发现许多语言上的问题,然后进行修改,这种方法也很有用。人们在长期的读书和谈话中,形成了语感能力,它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言不通、拗口、用词不准等问题,都有重要作用。语感还可发现文脉通畅与否,即句与句、句与句群、段与段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句子是否连贯等等。通过阅读,这些毛病都可以被发现。鲁迅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老舍在《和工人同志谈写作》中说:“为多修改就须多念自己的文章。这里所说的‘念是朗读的意思。文字写在了纸上,我们不容易知道它们的声音好不好,音节好不好,用字现成不现成。非出着声儿念不可,嘴里念,耳朵听,我们会立刻听出文字的毛病来:有的句子太长,应当改短;有的句子念着绕嘴,必是音节或字眼儿安排得不对劲儿,要设法调整修正;有的句子意思好,可是念起来不嘹亮、不干脆,听着不起劲儿,这必是句子的结构还欠妥当,或某几个字不大现成,应当再加工。一个好句子念起来嘴舒服,耳朵舒服,心里也舒服。”老舍先生在这里把用诵读法修改文章的道理讲得很清楚。在诵读中发现问题,随时修改,确实不失为一种修改文章的好办法。

3.观省

文章草稿写完后,不断地揣摩,反复看几遍,边看边思考,用来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就像画家把画稿悬挂在墙上左右端详,发现缺点并随时进行修改一样。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常常用这种观省的方法修改文章。“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春渚纪闻》卷七)这种修改方法的特点是可以边看边思考,随时改写。这样利于使用零散时间,随时捕捉灵感,从而把文章改好。

清人梁章钜在《退庵论文》中也记载了观省的修改方法。他说,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原稿起处有数十字。贴之卧内,到后来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文一字者。”欧阳修观省的修改方法在后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4.商量

欧阳修主张修改文章要商量。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载:“永叔谓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商量,也是修改文章的一种好办法。“以文会友”,我国自古就有文人之间相互评点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在商量与交流中,相互启发,有助于把文章改得更好。清人梁章钜主张“文字有难自信者,必资良友删削”。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好是找朋友商量一下。他在《退庵论文》中引述了白居易的一段论述: “白乐天之言曰:‘凡人之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与繁多。其间妍媸,抑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简繁当否,得其中矣。”白居易这段话讲述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对自己的拙著往往偏爱,自我肯定,好坏分不清,或者明知不妥又不忍心删砍,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公道的人评论,才能改好。这话是有道理的。白居易修改文章时很重视听取众人的意见。据宋代彭乘《墨客挥犀》(卷三)记载:“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白居易写完诗去征求群众意见,直到老婆婆说“能听明白”才定稿,这种精神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猜你喜欢

草稿商量欧阳修
The Inventor of Basketball
快乐的“长工”
跟踪导练(四)3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我和妈妈商量种什么
不能多写一个字
不能多写一个字
商量
勤奋的欧阳修
与狐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