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化包芯线对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15-10-31孙升郭亮张俊勇张守全
■孙升,郭亮,张俊勇,张守全
球化包芯线对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孙升,郭亮,张俊勇,张守全
主要研究了采用喂线变质处理工艺生产球墨铸铁时,不同种类的球化包芯线对球墨铸铁性能和金相组织的影响。
一、 概述
冲入法工艺由于其简便易行的特点,在国内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铸造行业生产成本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铸造行业必须向“绿色铸造”方向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冲入法球化处理工艺的不足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喂线法作为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球墨铸铁变质处理方法,得到了国内外许多铸造厂家和学者的青睐。
球化剂种类对球墨铸铁球化效果影响很大,本文使用相同的孕育包芯线,在保持其他控制参数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采用三种不同的球化包芯线对铁液进行喂线处理,主要研究了球化包芯线对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3t/h中频感应电炉进行铁液熔化,用到的主要原材料有生铁、废钢、球墨铸铁回炉料,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变质处理采用喂线法,孕育包芯线和球化包芯线的主要参数见表2。喂线时保证包芯线从浇包中心部位进入铁液,喂线速度为25m/min,孕育线加入长度为吨铁液18m,球化线加入长度按表3进行控制,当wS>0.035%时进行脱硫处理。喂线处理后铁液的化学成分见表4。浇注前对铁液进行瞬时孕育,增加孕育效果,改善石墨形态。瞬时孕育剂采用粒度为0.3~0.7mm的硅钡孕育剂,化学成分与孕育包芯线中的芯粉相同。
试验时浇注的试块为最厚断面上附铸两个U70试块的阶梯试块(见图1)。按规范要求从U70试块上取样进行性能和金相的检测,性能检测采用标准的φ14mm抗拉试棒。
表1 原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表2 包芯线的主要参数
表3 球化线加入长度
表4 球化处理后铁液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1. 石墨形态
图2为分别采用方案1~4进行喂线变质处理后U70试块的石墨形态照片。图2a为采用方案1进行喂线处理后的石墨组织,球化线的芯粉成分为钇基重稀土球化剂,从图中可以看出石墨球圆整度很好,石墨数量多,绝大部分石墨球尺寸比较一致,但是存在少量石墨球聚集的现象,并且石墨球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石墨球数量较少。图2b为采用方案2的石墨形态照片,石墨数量较少,形态较差,出现大量异形石墨,并且分布不均匀。图2c为采用方案3后的石墨形态,采用此方案处理的铁液石墨球圆整度好,球径小、石墨球数量很多,并且分布很均匀。图2d为采用方案4后的石墨形态照片。此方案采用与方案3相同的包芯线,但是没进行二次孕育,从照片上可以看出,石墨球数量较多,分布不太均匀,大部分石墨球的球形很好,但是存在少量异形石墨。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采用Q3球化包芯线处理铁液后石墨形态最好,不仅石墨球的圆整度最好,并且石墨球数量也最多,达到了200个/mm2以上。通过图2c与图2d对比可以发现,二次孕育可以明显改善石墨球圆整度和分布状况,增加石墨球数量。图2b石墨形态很差,则是由于Q2包芯线中轻稀土含量太高造成的,同时也说明试验中熔化的铁液纯净度较高,只需要很少的稀土元素就能中和铁液中干扰元素的不利影响,而Q3球化包芯线的稀土含量只有0.8%,球化效果最佳。
2. 力学性能
表5为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案喂线处理后的性能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2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试块硬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方案,伸长率比其他方案低很多,主要是由于方案2采用的Q2球化包芯线稀土含量太高,处理后的球墨铸铁石墨形态最差,白口倾向大,基体组织中珠光体含量偏高造成的。经过腐蚀后组织的观察,方案2的珠光体含量达到15%,而其他方案的珠光体含量只有5%。方案1和方案3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试块硬度基本一致,但是方案3的伸长率比方案1高24.0%,主要是由于方案3的石墨分布优于方案1。方案4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比方案3略低,主要是石墨形态差造成的。
图1 试验试块
图2 采用不同球化包芯线球化处理后U70试块的石墨形态
表5 喂线处理后性能结果
四、结语
(1) 采用喂线变质处理工艺必须根据铁液的质量合理选择球化包芯线,才能保证良好的球化效果。
(2) 原铁液较纯净时,采用低稀土的球化包芯线能够生产出石墨球数量多,圆整度非常好的球墨铸铁。
(3) 喂线变质处理工艺和二次孕育有机结合使用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得到石墨形态和性能优良的球墨铸铁。
[1] 陆文华. 冲入法球化处理工艺急需改进[J]. 现代铸铁,2010(5):89.
[2] 陈镇涛, 赵瑞清, 马宏儒,等. 用喂线法工艺生产厚大球墨铸铁件[J].现代铸铁,2006(2):30-35.
[3] 徐杰, 胡家骢. 用喂丝法工艺处理铁液[J]. 现代铸铁,2006(2):46-48.
[4] 段汉桥, 王立世, 魏伯康,等. 包芯线在球墨铸铁生产中的应用现状[J]. 现代铸铁,2000(4):8-12.
[5] 蒋智慧, 杨明华, 杨永金,等. 瞬时随流孕育工艺的研究与应用[J]. 现代铸铁,2005(3):1-5.
孙升、郭亮、张守全,(宁夏)共享装备有限公司。张俊勇,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