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肝癌前后超声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变化及意义
2015-10-31陈艳春
陈艳春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肝癌前后超声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变化及意义
陈艳春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目的 研究探讨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肝癌前后超声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的肝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晚期肝癌,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超声血管造影和多螺旋CT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变化情况,以增强CT扫描的结果作为依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采用超声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与增强CT扫描的影像学征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经增强CT扫描可见,治疗后部分缓解18例,稳定16例,进展2例,影像学图像上可见,肿瘤病灶内有低回声区出现,且经增强扫描,病灶的增强程度、范围显著缩小。采用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则可见治疗前的肿块呈中央性弥漫性增强,病灶血供丰富,治疗后肿块虽然仍有弥漫性增强的表现,但是造影后显示充盈缺损区的范围显著扩大,血供下降。结论 肝癌患者在行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前后,可以选择超声血管造影的方法对患者治疗区域的微循环情况进行分析,对肿瘤的血供情况进行评价,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低功率超声空化;肝癌;超声血管造影
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手段较多。其中,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法是利用超声作用产生的一系列动力学过程及其伴随的能量释放等物理效应实现对损毁肿瘤血管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行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强CT扫描的结果为依据,探讨超声血管造影评价治疗前后病灶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的肝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2],且均为肝癌晚期(肿瘤临床分期在Ⅲ~Ⅳ期),治疗后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排除治疗前合并严重肾功能障碍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在40~74岁,平均年龄为(51.1±3.2)岁。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1± 0.9)年,肿瘤直径在3.5~10 cm,平均直径为(6.1±2.1)cm,其卡式评分在50分及以上。患者均接受过手术或者化疗、介入治疗等方式治疗但疗效欠佳,治疗后的生存期均超过3个月。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超声空化治疗之前,均给予酚磺乙胺和止血芳酸静脉滴注治疗,给药剂量均为3.0 g,将其溶解在500 mL的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治疗过程中使用东南大学研发的NTY-300型低功率超声肿瘤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确定治疗区域,对合并多个病灶的患者,可以选择直径最大的病灶作为靶病灶,其余为非靶病灶,在选择距离≥3 cm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点作为靶点,一分钟内推注静注微泡剂15~20 mL,并在超声的引导下对靶点进行超声辐射,每个靶点辐射2~4次,单位辐射时间为30 s,如此循环,5 min后再次为患者注射微泡剂,反复3次。以1周为1个治疗疗程(分别在第1、3、7天进行超声治疗),第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休息2周,再接受第3个疗程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2.2检查和评价方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增强CT和超声血管造影对患者的肿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以增强CT检查的结果为依据,将患者治疗后的结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四级。并对肿瘤行二维超声扫描,对病灶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然后经肘部静脉依次快速推注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推注量分别为2.4、5 mL,启动超声仪对病灶重点区域的灌装、回声强度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连续观察。
2 结果
经增强CT扫描可见,治疗后部分缓解18例,稳定16例,进展2例,影像学图像上可见,肿瘤病灶内有低回声区出现,且经增强扫描,病灶的增强程度、范围显著缩小。采用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则可见治疗前的肿块呈内部弥漫性增强,病灶血供丰富(方向是从周边到中央,不断增强,并表现出“满天星”状),见图1。治疗后肿块虽然仍有弥漫性增强的表现,但是造影后显示充盈缺损区的范围显著扩大(在近腹壁侧可以观察到较大的片状充盈缺损区),肿瘤血管的造影强度与治疗前相比大大降低,而且在血供下降,在病灶内还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裂隙样暗区,见图2。
图2 治疗后的超声血管造影结果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肿瘤的生长、转移等都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或者破坏肿瘤血管来达到延缓或彻底阻止肿瘤生长治疗的目的[2]。目前,治疗肿瘤的前沿方法之一就是对肿瘤微血管的生长进行靶向抑制和破坏。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超声能够发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繁殖等作用,而肿瘤细胞对超声的敏感性强于正常细胞则是超声治疗肿瘤的重要理论支持[3]。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肿瘤的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微泡试剂,超声波辐射液体中产生的微小气泡(即“空化核”)进而使得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微小血管中产生空化效应,此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以发挥促进微小血管管壁损伤,激活凝血机制,诱发肿瘤新生血管血栓形成,阻断肿瘤血供途径的目的,进而实现肿瘤的无创治疗。
本文36例肝癌患者经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了增强CT和超声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临床上一般选择增强CT扫描的结果作为实体瘤治疗效果的诊断标准,其也是肝癌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金标准”,而超声血管造影的方法能在诊断过程中对病灶区域的循环与血供情况等进行反映[4],检查与CT诊断的结果相符,且能作为有效补充。
总之,肝癌患者在行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前后,可以选择超声血管造影的方法对患者治疗区域的微循环情况进行分析,对肿瘤的血供情况进行评价,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1] 李立华,曹军英,王占江.医学超声微泡对比剂空化效应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1):41-43.
[2] 左丽,张凤春,中吉,等.空化效应毁损肿瘤血管的应用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2):139-141.
[3] 张凤春,左丽,王红霞,等.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J].肿瘤,2011,31(2):160-161.
[4] 龙圣根,张凤春,张战民.低功率超声空化治疗肝癌前后超声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3,53(34):74-76.
R735.7
B
1671-8194(2015)36-0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