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探讨

2015-10-31罗德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球囊

朱 炜 罗德宏

(广东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探讨

朱 炜 罗德宏

(广东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广东 阳江 5295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血管狭窄率与病死率分别为11.11%和2.78%,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患者的急性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源性休克(cardliogenic shock,CS)是指患者由于合并有心脏疾病或心脏功能障碍,使心脏的血泵功能下降,引起休克,其致病原因包括心脏机械结构的异常化、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急重症之一,患者容易合并有其他并发症,也是导致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AMI并CS患者的病死率高,研究AMI并CS的有效疗法具重要意义。本文选取72例AMI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观察组在接受联合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为AMI并CS,纳入标准:①胸痛持续时间超过0.5 h,且心电图ST段有明显抬高;②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为急性冠脉阻塞;③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少尿、四肢前端冰凉等器官低灌注症状[1]。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4.1±4.3)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5.2±3.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模糊患者则征求家属同意后入组,符合伦理学原则。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床边胸片指导下进行治疗:3%利多卡因局麻后,经皮穿刺右方股动脉,并置入球囊导管,导管尖端至胸部主动脉处;将置入后导管与气囊反搏泵相连,固定完好后启动,设置初始反搏比例为1∶1[2],待病情有所好转后逐级调整为1∶2、1∶4、1∶8,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后撤机。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静滴2 μg/(kg•min)高浓度多巴胺以维持血压稳定,并给予他汀类或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口服300 mg阿司匹林+波立维片600 mg;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前按照ACT300 s的速率静脉注射7000~1万U肝素,并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置入支架,有严重血栓患者则根据患者体质量,静脉注射欣维宁;术后均给予5000 U/d肝素维持注射。

1.3观察指标[3]:统计两组患者中的病死率、维持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时间与病情稳定时间,并在手术后进行急诊冠脉造影,统计出现血管狭窄的患者数量。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血管狭窄率及病死率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单支血管狭窄,2例双支狭窄,1例3支血管狭窄,有1例死亡;对照组中共有2例单支狭窄、4例双支狭窄、3例3支血管狭窄,有6例死亡病例。观察组的术后血管狭窄率与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比较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率与病死率比较分析[n(%)]

2.2两组患者维持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时间与病情稳定时间比较:在上述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维持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分析(x-±s,d)

3 讨论

CS是AMI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报道指出其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可能归功于对AMI患者的早期再灌注与药物治疗的进展。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是利用球囊的膨胀作用,使AMI并CS患者的舒张动脉压、冠脉灌注压升高;而球囊在舒张时则可降低心室负荷,增加排血量,从而达到减少心肌耗氧、间接改善心肌缺氧状况的治疗目的[4],现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则能改善AMI并CS患者的早期血管通畅情况,有效促进血管再通,使心脏处的血液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为心肌舒张与收缩提供充足血氧量。

SHOCK等对严重左心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联合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最优,而球囊反搏术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术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并未取得明确效果。崔丽丽等在研究中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AMI并CS患者的有效疗法进行研究,发现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狭窄发生率低于球囊反搏组,但病死率的组间比较结果无较大差异。本组研究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率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结论相一致;但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结论存在差异[5-6]。推测这一现象是由于病例纳入范围过于狭窄和患者的特殊性所致,不具有代表性,需在后续工作中加以完善。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可采取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恢复。

[1] 徐林东,张福春,高玮,等.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6):51-52.

[2] 杨琛,孙蕾,吴贵军,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 680-682.

[3] 孔令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12(24):2250-2251.

[4] 杨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6):763-767.

[5] 冯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3):320-324.

[6] 崔丽丽,黄伟剑,李晟,等.急诊介入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5):163-166.

R542.2+2

B

1671-8194(2015)36-0183-02

猜你喜欢

心源性休克球囊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