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5-10-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急性期心电图心肌梗死

何 巍

(江苏省扬中市中医院,江苏 扬中 212200)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何 巍

(江苏省扬中市中医院,江苏 扬中 2122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情况,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资料。结果 经检查发现:20例患者中心前区疼痛伴牙痛、咽痛6例、存在间断性胸闷患者4例、夜间间断性胸痛患者4例、脑供血不足、头痛患者3例、呕吐患者1例;20例患者中16例表现出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4例为表现出典型性症状;16例患者的CK值均高于正常值,9例患者的CK-MB值高于正常值,15例患者的CnI值明显升高。结论 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我们需要在常规心电图检查及观察患者症状的基础上加做右室、后壁导联及进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确保后期治疗的顺利开展。

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患者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而导致心肌急性坏死,进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因而尽早及时准确诊断对该病的后期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常用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为心电图诊断,因此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检查的规律与特征,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的准确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对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所有患者年龄在46~82岁,平均年龄为(55.2±12.2)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且20例患者中伴有冠心病者3例,高血压患者4例,高血脂2例,糖尿病4例。

1.2方法:本研究中,患者入院24 h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心电图机(FX-7402型,福田)对患者进行24 h监护;同时对患者进行右室V3R、V4R、V5R导联,正后壁V6、V7、V8

导联;记录检测结果,并由2~3位专业心电图医师分析检查结果;另外,观察患者症状、录患者日常活动,并对患者进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

1.3观察指标[2]:观察心电图检查结果,并结合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及日常活动记录结果分析心电图特点。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主要症状:经观察发现,20例患者主要存在以下症状:心前区疼痛伴牙痛、咽痛6例(30.0%)、存在间断性胸闷患者4例(20.0%)、夜间间断性胸痛患者4例(20.0%)、脑供血不足、头痛患者3例(15.0%)、呕吐患者1例(5.0%)。

2.2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20例患者中16例表现出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主要表现为Q波、ST段弓背抬高,T波呈倒置状;4例为表现出典型性症状,主要表现为Q波、ST段明显抬高,T波呈直立状。

2.3其他检查结果:经检查发现20例患者中,16例患者的CK值均高于正常值(242 mmol/L),为381~1256 mmol/L;9例患者的CK-MB值高于正常值(13 mmol/L),为21~107 mmol/L;15例患者的CnI值(正常值<0.1 mg/mL)明显升高,为0.3~2.5 mg/mL。

表1 患者主要症状表现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及早诊断,而诊断常用的方法为心电图。有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的冠状动脉表现出严重的粥样硬化,因此血管内腔狭窄,影响血流速度与供血质量,导致心肌无法获得充足血液,长时间处于心肌缺血状态,进而造成心肌梗死[3]。因此,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我们有必要分析其心电图诊断规律与临床特征。

3.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电图特征[4]:通常而言,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与恢复期。超急性期又被称为超急性损伤期,主要指患者发病3 h内,此时患者心电图检查主要特征有:心电图ST段形态异常,向上凹面变直,且斜直形逐渐抬高,程度不断增加;T波增高的同时增宽。急性期被称为急性充分演变期,主要指患者发病12~24 h内,是由超急性期演变而来,此时心电图主要呈现以下特征:相关组导联出现坏死型Q波,且宽度及深度逐渐加深;患者正常阶段左外侧导联V5、V6等出现的起始性Q波消失,同时R波振幅降低;左外侧导联V1、V2出现小Q波;心电图S斜直形ST段持续抬高,并且弓背状ST抬高,表现为单项曲线;T波逐渐转变为明显倒置,且程度逐渐加深。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由于患者心电图并未出现Q波,因而此时得到的心电图首次检查结果不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标准。医师应该关注此时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并且要根据患者血液早期标志物等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而在急性充分演变时期,其心电图诊断结果同样存在漏诊的风险,因此必要时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右胸导联等其他导联,以确保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

3.2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特征分析: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会感受到持久且剧烈的心前区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上,并且只要集中在颈部、上腹部及背部等。另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会表现出心率失常、面色苍白、低血压、发热以及心动过速等症状,对其生命体征检查会发现患者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心肌凝固性坏死且心肌间质中出现水肿、充血等。

3.3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典型特征分析:临床中有部分急性梗死患者表现出不典型的特征,①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移位,出现牙痛、头痛、腹痛右侧胸痛等;患者出现突然性昏厥、休克、脑卒中及呼吸困难等。②生命体征:表现出心率失常。③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主要有:T波高耸,振幅增大;R波递增不足;ST段下移等[5]。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典型特征多种多样,因此我们不能仅凭一两次心电图不典型结果或非典型症状、体征而将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除在外,造成漏诊、误诊,以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在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我们需要在常规心电图检查及观察患者症状的基础上加做右室、后壁导联及进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以确保诊断准确率,保证后期治疗的顺利开展。

[1] 孟爱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诊断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3(3):106-107.

[2] 宋辉.6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3,23 (11):57-58.

[3] 马磊.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J].中国保健营养, 2013,9(8):1789-1790.

[4] 吴胤.门诊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4):181-182.

[5] 何亚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1(12):166-167.

R542.2+2

B

1671-8194(2015)36-0177-02

猜你喜欢

急性期心电图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