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5-10-31王慧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均值动态血压

王慧华

(大连西岗香炉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王慧华

(大连西岗香炉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目的 分析和探讨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血压老年人43例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均值。结果 观察组S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分别是(162±14)mm Hg、(143±16)mm Hg、(148±15)mm Hg,对照组分别是(126±14)mm Hg、(109±12)mm Hg、(119±13)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分别是(76±12)mm Hg、(74±10)mm Hg、(74±9)mm Hg,对照组分别是(77±12)mm Hg、(77±10)mm Hg、(71 ±10)mm Hg,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SBP的昼夜节律分别是(0.04±9)mm Hg、(0.05±14)mm Hg,对照组分别是(0.11±11)mm Hg、(0.12±16)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重要特征,且到夜间显著下降,其昼夜节律较小,甚至有可能消失。

老年人;高血压;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临床意义

我国正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所以说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较为常见[1]。为了总结并归纳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本文特以45例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和43例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论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观察组以45例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61~89岁,平均(70.8±6.8)岁;NYHA分级:Ⅱ级25例,Ⅲ级20例。对照组以43例血压正常老人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与观察组同期,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62~82岁,平均(39.9±6.9)岁。无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表1 两组动态血压均值比较(x-±s,mm Hg)

1.2方法: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检测仪(匈牙利产,ABPM-04型)来测量血压。于左上臂缚袖带,然后自动充气测量血压,记录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日间的测量时间是6:00~21:59,每30 min测量1次;夜间的测量时间是22:00~5:59,每60 min测量1次。实际测量次数应不低于可测量次数的80%,否者数据无效。

1.3观察指标:日间平均DBP、SBP,即日间所有有效测量值的平均数;夜间平均DBP、SBP,即夜间所有有效测量值的平均数;24 h平均DBP、SBP,即全面所有有效测量值的平均数;昼夜节律。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统计数据。

2 结果

观察组S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DBP、SBP昼夜节律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多种重要脏器加速衰竭,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其中受年龄影响最大的心力衰竭,可通过年龄来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2]。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对于高血压患者更是如此。高血压与年龄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也是临床上常见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原因[3]。目前血压测量主要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很好地揭示了正常人血压昼夜波动的二峰一谷现象[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DBP、SBP的昼夜节律分别是(0.04±9)mm Hg、(0.05±14)mm Hg,对照组分别是(0.11±11)mm Hg、(0.12±16)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引发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血压二峰一谷的昼夜节律能很好地保护肾、脑、心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结构,使其免于遭到损伤,当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时,这种保护作用也就减小或消失,所以说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会引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导致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靶器官受到损害。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ABPM-04型无创性动态血压检测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其检查结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可有效降低靶器官受到的损害,这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S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分别是(162±14)mm Hg、(143±16)mm Hg、(148±15)mm Hg,对照组分别是(126±14)mm Hg、(109±12)mm Hg、(119±13)mm 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分别是(76±12)mm Hg、(74±10)mm Hg、(74 ±9)mm Hg,对照组分别是(77±12)mm Hg、(77±10)mm Hg、(71±10)mm Hg,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纯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重要特征,且到夜间显著下降,而长期的高收缩压会导致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引发动脉硬化、肾功能受损、左心室肥厚以及脑血管疾病[5]。

24 h内正常人血压会有明显的波动,白天血压稍高,晚上会下降。由于对照组均是血压正常的老年人,其昼夜节律特点符合一般规律,即0:00~3:00最低,然后开始上升,上升速度在晨起达到最高,血压在7:00~10:00达到峰值,然后适当下降,并维持一个较高的血压水平,然后再在16:00~18:00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并维持一个较低的血压水平,形成杓型曲线。对于血压正常者而言,白天进行活动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交感神经占优势,夜间开始进入休息状态,迷走神经张力增强,交感神经处于劣势,此时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优先供给重要器官,继而导致使血压降低[6-10]。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昼夜节律非常下或消失,且在夜间血压也不会下降,甚至有时会异常升高,使得心脏、脑等重要器官没有足够的血压供给,继而并发心力衰竭、脑卒中,这提示我们应根据ABPM的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尤其是要加强夜间用药,通过在夜间加强降压药的使用来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使得心脏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排除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抗压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医嘱,并按时按量服用,确保能长时间地控制、缓释血压,使紊乱的昼夜节律能尽快恢复。总的来说,单纯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重要特征,且到夜间显著下降,其昼夜节律较小,甚至有可能消失,应加强抗压药的夜间使用,确保昼夜节律的恢复,以尽可能排除引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这是进行血压动态检测的意义所在。

[1] 熊英,欧柏青,邹燕,等.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评估[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2): 34-37.

[2] 钱丽群,陈婕,王晓琴,等.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动态血压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2):114-115

[3] 刘春霞,董竞琳.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76.

[4] 陈晓燕,邱祖红.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95-96.

[5] 刘金江.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病人的动态血压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66-767.

[6] 林利容.IgA肾病患者血压节律异常的意义及影响因素[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

[7] 王智宏,何伟峰,毛晓莲.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40例昼夜动态血压分析[J].广东医学,2002,23(5):507.

[8] 钟杭美,罗昭林,何作云,等.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5,34(9):1361-1362.

[9] 章永根,何建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心率变异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6):476-478.

[10] 张潇怡,问文敏,张添甜,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9): 803-805.

R544.1;R541.6

B

1671-8194(2015)36-0173-02

猜你喜欢

均值动态血压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动态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