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业标准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

2015-10-31窦沙沙夏建生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4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卓越工程师

陈 青 窦沙沙 夏建生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基于行业标准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

陈青窦沙沙夏建生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研究“按照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企业专家的参与下,将制造企业典型的先进设计制造理念、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校企共同运用企业流程和规范制定和建设学校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流程、规范和教学资源,按照企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考核评分标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

行业 校企合作 卓越工程师 人才

1 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在企业深度参与下,研究“按照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工程人才”的运行机制。从校内学习到企业实践,按照行业标准,校企全方位、全过程合作培养工程人才,实现学生优质就业。

2 国内外现状

在中国的校企合作教育中,企业对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明显;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实施中存在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过程中下厂难、动手难,学生缺少企业实际工程训练环境的难题;中国大学培养了太多从未到过工业一线的毕业生。

世界各国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上积极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以弥补学校在实践教育和职业训练方面的小足。如德国“双元制”模式,毕业生的能力由行业协会统一制订,学校和企业各为其中一元,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企业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使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形成有机的对接。英国“三明治”模式,是将整个学习分为二个阶段,学生先在学校学习,而后到企业顶岗工作,最后同到学校完成学业、获得证书。英国一些企业主要管理者或者在一些教育基金会兼任关键职务,或者直接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或者参与对学校的评估工作[1][2]。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施“卓越计划”的部分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南昌大学等在所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为期1年的分阶段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表1 NX系统融入课程示例

清华大学林健[3]提出校企全程合作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机制,通过建立如校企合作委员会,总体指导、协调和管理高校与企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上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合作。校企共同制订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4]。

3 实施方案

盐城工学院现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要求、考核要求,共同探讨教学方式、建设教学资源。在企业深度参与下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在三年级下学期经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在四年级到企业实践一年,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参与公司实际项目,同时在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从校内到企业基地,校企共同实施工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元共赢。

(1)成立校企合作教育组织,探索校企全方位、全过程合作的方式。在已有校企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学校企业共同探讨深度合作的方式和路径,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实施细则等。

(2)研究“按照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依据能力素质结构图,按照能力层级递进规律,梳理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块化设置课程,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按照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将行业企业最新工程技术和生产工艺、实际工程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例如,“机械产品结构设计能力”课程模块中,将数字化产品开发系统(NX系统)融入相应课程(如表1)。

(4)依据企业产品设计流程和规范,打破旧观念,实施“项目实践型”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与工程实际接轨,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以模具设计制造为例,项目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5)按照企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

以模具设计制造为例,通过模具产品的生产工作过程,将模具(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数控自动编程方法在CAD/CAM技术平台上得以实现。并按照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相应的标准及考核要求,并结合考勤、审核、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

4 结语

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等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按照行业标准,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建设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的用人需求,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重构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接轨的教育模式,对于全国本科类模具专业的办学点在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1]吴万敏,陈文玲,姚琳莉.基于行业标准校企深度合作创新行业特色继续教育模式[J].继续教育,2014(8):20-21.

[2]万青.校企共建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48-50.

[3]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2.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受到盐城工学院教改项目:“校企共建虚拟仿真环境下模具设计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教学实践”及“校企合作3+1教学模式下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模式探讨”资助。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