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015-10-30杨慧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年8期
关键词:乡愁故乡家乡

杨慧

家乡,是生命的摇篮,是爱的港湾,记录着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走出多远,家乡永远是我们的眷恋,永远是我们精神栖息的乐园。本期“晒年华”栏目刊登的四篇习作,为同学们写家乡题材的作文提供了样本。优点,值得借鉴;不足,克服避免。写好“家乡”文,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饱含深情,记得住乡愁

习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到,城市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

本期作者苗伊凡同学把一腔化不开的浓浓乡愁,在《罅隙中,清风依旧》一文中展露无遗。城市化的进程,以乡村自然美景的消亡为代价:雾霾遮蔽了蓝天,嘈杂驱走了静谧,尾气赶走了草香……小作者问天:“故乡的这片土地啊,何时才能重归净土呢?”茫然四顾,高楼耸立,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是何等的“乡愁”啊?

然而,小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对家乡“似是而非”的描绘中。结尾两段是本文的亮点,笔调反转,情感逆袭,与时俱进,挖掘出“旧貌换新颜”的精神实质——“拼搏”“发展”“前进”。落笔于“现在的土地,更加的博爱,有了岁月的冲刷,更具迷人的色彩。”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使一篇格调沉重的文字,增添了靓丽明快的旋律。

二、避免空泛,抓住家乡独有的特征

当下作文的现状是:空洞无物,列举出的景观太笼统,“你有我有大家有”。原因是没有突出家乡独有的特征,没有写出“唯我独有”的风貌。以本期所刊文章孙中昊同学的《北大荒上幸福的孩子》与李雨桐同学的《阳光深处有家乡》做一个粗浅的赏析。两篇文章在描写自然风光上,就有了差异,前文写出了北大荒的物产富饶、地域辽阔,后文却看不出是沂蒙山独有的景象。关于城市新貌,两篇都是笼而统之,是所有城市都有的状貌。

如何才能写出有关“我”的家乡而不是“你”的家乡的作文呢?抓住特征是最主要的,譬如: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塔之于上海)、名胜古迹(长城之于北京)、文化名人(孔子之于曲阜)、地方特产(人参之于长白山)等等。还有洛阳的牡丹、潍坊的风筝、杨柳青的年画……这些地名与其独有的人文物候彼此相互印证,几乎产生了“互文”效应。

现实是,同学们的作文中恰恰缺少“唯我独有”“唯我独尊”的内容,成为通病。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呢?很简单,就是挖掘你的家乡独有的、独具特色的人文内涵。你为家乡树碑立传,或许家乡因为你的一篇文章而名扬天下呢!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古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今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沈从文的《边城》、孙犁的《荷花淀》,还有你笔下的家乡的一草一木……

三、源于生活,写出感受独特的文章

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这个“水”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写出感受独特的文章。

李纳米同学的《天边飘来故乡的云》(本期所刊文章)取材来源于童年的生活经历,感受也是自己所独有的,避免了雷同。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小作者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忘记带钥匙)和几个生活场景(玩耍,捣蛋,看星星等),描写了童年时光,表达了与小伙伴玩耍时触发的小情趣,表现了邻居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细节描写、人物对话还原了那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年代。虽然久远,仍在心中。故乡的云,具有象征意义。云卷云舒总是勾起人们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

四篇习作,尽管切入的视角不同,各有侧重,但是,乡愁、乡情、乡土、乡亲……都表现得十分浓烈。字里行间浸润着炽热而浓烈的赤子之情,凸显了“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思想。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西工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乡愁故乡家乡
乡愁
乡愁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回头一望是乡愁
故乡常在我梦里
夏天的家乡
乡愁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