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虚拟孵化”为创新创业者“加减乘除”
2015-10-30柳进军
柳进军
9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这既是给广大创业者的一份大礼,也是对全国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新要求。
当前,“纵向”创业孵化体系已无法完全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的需求。无论是传统的孵化器、创业基地和科技园区,还是新型的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孵化模式,都只是专注于“创业团队→初创企业→高成长企业→大企业”的纵向孵化链条,受空间和区域资源的限制极大。由此导致“马太效应”显现:优秀的创业服务机构均集中于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北上广创业者人满为患,创业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创业成本难以真正降低,致使许多好项目、好团队因相对不够“出彩”而折戟沉沙。而其他城市的孵化器和园区,尽管有着良好的硬件环境和政策支持,却依然门庭冷落,有园区无企业入驻,有资金无项目可投。
北京中小联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全国各地中小微企业,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的指导下,在北京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探索“互联网+虚拟孵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关村虚拟孵化集群,构建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和企业宽带服务保障,将“纵向”创业孵化模式“横向”打通,形成“四横三纵”创新创业孵化网络。依托各地现有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等线下载体,搭建起立体化“互联网+虚拟孵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四横”即是利用互联网基础条件,聚焦企业成长最为关键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四个方面,将相对分散的创新创业资源连接成网络,建立信息透明、资源共享、快速流通的线上平台,使全国的创业者、投资人、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及各类服务机构既能够快速、精准、灵活地找到合适的服务或合作对象,又能够彼此互相帮扶、共同发展。
“三纵”即是通过“众筹找资金、众包找业务、孵化促发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为创业企业量身定制成长所需各项服务。采取服务定制、企业数据分析等方式,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经营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为创业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创新创业服务。
北京中小联盟通过采用“试点→推广→覆盖”的方法,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体系扩展。以宁夏地区试点启动,由十省区股东进行推广,进而覆盖全国范围,形成以中关村为核心的虚拟孵化集群,以线上虚拟孵化空间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促进跨域合作。通过创新创业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相结合、中关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异地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打造以中关村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互联网+虚拟孵化”能够真正激发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促使创新创业资源以更快的速度、更灵活的方式实现更有效配置,从而孵化出更多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企业,提供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虚拟孵化”,实质上是以互联网和虚拟孵化的“加法”,助力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乘法”,大大降低创业门槛的“除法”,给更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追梦的机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