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加罗尔科技园的经验和启示
2015-10-30王德禄
王德禄
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大潮刚刚涌起,慢拍一步并不等于丧失机遇;虽慢一步但若与弄潮先行者紧密联手,并且充分发挥历史积淀的资源与产业优势,则仍将能挺立潮头,重新崛起!
2015年5月23日-26日,长城所组成四人考察团,赴班加罗尔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对班加罗尔的发展产生了一些直观的印象。2009年,我们做世界一流园区研究时,班加罗尔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依据这些情况,我对班加罗尔作出如下评述:1、班加罗尔是全球化的产物;2、班加罗尔的问题是创业不活跃、跟不上全球产业变化的速度;3、中国高新区与班加罗尔的合作恰逢其时。
班加罗尔是全球化的产物
班加罗尔是印度的大学及研发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被印度人称为印度的“IT首都”、“科学技术首都”。在班加罗尔有10所综合性大学和70多所技术学院,有印度最大的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如TDICT、DRAPER、WALDEN、NIKKO、E4E等,有大约30万软件专业人员在30多个园区工作。关于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的发展,我认为有两点必须给予格外重视:
首先,班加罗尔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抓机会的产物。关于班加罗尔IT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崛起的原因,已有很多人做了研究和总结,人们普遍形成的共识有五点:第一,印度拥有得天独厚的英语语言优势。印度独立之前曾有200多年英国殖民时期,英文为当时印度的官方语言。即使在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也因其国内有106种语言,500余种方言,且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被印度的大多数人所使用,因而至今英文仍然是中央和邦级政府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一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第二,印度的教育,特别是其独立之后近70年间建立的在数学、计算机、通讯等具有优势的高等教育体系,为IT产业发展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第三,印度国内高等人才的低工资水平在国际IT市场上占有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第四,印度政府自上世纪60年代开启的鼓励到发达国家的留学政策和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启的IT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90年代末全力推行的IT软件发展系列政策,均为印度IT产业发展储备了资源和条件。第五,也是我最为看重的,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班加罗尔软件产业与美国硅谷之间密切的产业联系。其中,最重要、最直接,也可以说最重大的产业联系和发展机遇就是当年以美国为代表的IT领域中急迫需要解决的“千年虫”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催生了已在印度萌芽、进而实现了大规模高速发展的IT外包软件和服务产业。应该说,前四个因素更多是历史性的、印度国内的基础和条件,而第五个则是具有导火索性质的、机遇性质的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如果抓不住这个机遇因素,则前四个因素很难直接发挥其效应。
其次,专业园区发展模式促进了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聚发展。走遍印度各大城市,我们发现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特别是公共交通、现代通讯和现代化的办公楼宇等等,不尽人意。但是在班加罗尔,却有30多个内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商务环境发达、整体环境建设美观整洁的IT产业园。班加罗尔的高技术大公司,无论是外资的、内资的均设在其中,享受着产业园之外无法达到的良好发展环境。
我们认为,这是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状态下,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十分有效,甚至是唯一有效的发展方式。即:创造一个局部优化的产业发展环境,让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其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再带动周边地区实现整体快速发展。
最后,以班加罗尔电子城为代表的园区自治管理模式,值得我们重视。5月26日上午,我考察了班加罗尔电子城。负责管理电子城的产业协会主席Rama女士接待了我们。据介绍,该电子城有880公顷,现在驻有180家电子科技企业,其中国际著名大企业有惠普、微软、西门子等,印度本土最著名的软件公司infosys 也在其中。该电子城从启动建设至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其开发建设模式是由邦政府下属的电子产业促进公司做规划,邦政府从私人手里购买土地,然后根据规定要求把土地分别卖给入驻的大公司,由大公司投资建设,由园区入驻企业组成的产业协会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保养公共设施,维护园区内公共安全,开展企业间各类互动活动等。目前班加罗尔先后建立了三十多个产业园区,大多学习借鉴这个模式。最让我吃惊的是:自2013年开始,邦政府对电子城的管理机构——产业协会授权,使其成为一个自治的准政府机构。目前,该自治机构拥有邦政府授予的征税权,所征得的税款用于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有关治安、教育、医疗等社会管理工作也由该自治机构承担。这样的园区自治模式在卡那达卡邦是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家。问到州政府为何授权,得到的答案也让我们意外:因该园区内知名人士被选为邦议员以后,宁愿留在本地而不愿去邦首府工作,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就授予了该园区自治权。我认为,对园区授权自治,是符合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分散化公共治理的发展趋势的。相比之下,这样的“自治”,在我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外,在考察中不止一人提出,现在许多在大公司工作的年轻人,工作4至5年以后想出来自己创业。这一点让我看到了未来班加罗尔发展的潜质。
班加罗尔的问题是创业不活跃
尽管当前班加罗尔被人们称为“印度的硅谷”、“印度IT之都”,但我也深刻感受到班加罗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班加罗尔科技园中小企业不活跃,创业不活跃。
例如,在我们参观的班加罗尔电子城里,8.8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180家电子科技企业。在有名的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ITPB)0.28平方公里范围内,也只有160家企业入驻。目前在班加罗尔全市,大约有5000余家高技术企业,其中IT企业2000余家。相比较中关村海淀园内目前拥有九万余家高技术企业,且近几年每年新增近万家创业企业,班加罗尔明显存在中小企业不多,创业不够活跃的问题。
同时,以国外大公司主导的外向型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满足境外市场,决策主导权在国外大公司,产业发展随境外市场变化而起伏波动。当国外大公司原有的市场被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侵占、替代之时,也必然是为国外大公司服务的产业衰退之时。
也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班加罗尔的孵化机构也存在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问题。在我们访问班加罗尔期间,无论是邦政府的经济投资发展促进办公室还是其民间咨询机构,都表达了希望与中国合作建设孵化器的愿望。
其次,移动互联网崛起大潮中,印度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明显滞后于中国。
当前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大潮席卷全球,新产业、新业态应运而生。凡是能够抓住这一浪潮带来的巨大商机的企业和国家,就能够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占据制高点,引领新的全球性产业发展。在近几年新起的、站在投资人角度寻找最具投资价值的“独角兽企业”研究中,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企业成为投资者最青睐的企业。在不同研究者提出的市场估值达十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名单中,以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企业居多,其中,又以美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有129家,位居全球第一,占约一半以上;而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有24家,位居第二。独角兽企业的研究,反映的恰恰是谁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抓住了商机。而这些名单中,印度仅有7家企业,显然印度企业在抓住移动互联网商机中比中国企业慢了一拍。
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历程并不长,其起源与软件企业和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依照印度软件产业在世界IT产业中的历史地位,原本不该如此滞后。之所以出现当前的状况,一方面与本文前述两个原因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政府在某些方面的意识观念落后,对产业发展趋势不敏感,政策不到位直接相关。
政府没能像上世纪80-90年代预见到软件产业发展趋势一样制定有效促进政策。首先,近二三十年来,印度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小软件应用开发企业对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缺少充分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其次,单纯依赖商业地产商开发IT产业园的单一发展模式,忽略了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承担的对国内新兴产业培育、培养和引导的使命,使IT产业园的发展缺少前瞻性的发展规划的引导。第三,对本次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特点不敏感,没有像中国各级政府一样积极行动,实施诸如扩大完善企业孵化器,建设企业加速器、科技城,设立新兴产业发展扶植基金等等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环境,从而使幼小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第四,没能看清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以及以专业化服务为主导的新趋势,仍一味强调要引进发展IT制造业。
中国高新区与班加罗尔的合作恰逢其时
深入分析班加罗尔软件和互联网产业发展重新崛起的路径,可以看到: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大潮刚刚涌起,慢拍一步并不等于丧失机遇;虽慢一步但若与弄潮先行者紧密联手,并且充分发挥历史积淀的资源与产业优势,则仍将能挺立潮头,重新崛起!
首先,中印合作是班加罗尔重新崛起的机遇。在移动互联网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已经在电子商务、智能政务、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众多互联网+服务领域和互联网+制造业领域做了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而这些众多领域的发展必须要有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的支撑。印度软件产业近十年一直沿着价值链高端发展,当前已经在高技术含量的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中印双方在这些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开展合作,定会带动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的各个应用领域中互有你我,共同占据发展先机,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的。
其次,软件人才是中国园区与班加罗尔合作的基础。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价值链高端,最重要、最宝贵的创新资源是人才。印度在软件和互联网产业中高端人才的积累,是支持两国合作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重点布局的高新区内,在印度班加罗尔等印度南部科技园区里,双方通过多层次的人才交流与具体项目合作,将是双方优势互补合作的新范式、新途径。
最后,中国科技园区与班加罗尔合作前途无量。目前,中国高新区中已经重点布局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广州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等。在这些园区中,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市场需求引导着产业发展,政府的责任是为企业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些科技园,都可以成为中印新兴产业合作发展的载体,无论是中国企业进入印度,还是印度企业进入中国,都可以通过科技园区之间的合作建立通道,促进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已经采取行动进入印度合作发展,今后会有更多的与之配套的中国企业将随之与印度当地企业合作,中印企业将共筑产业发展生态圈,实现双赢的合作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企业战略、区域创新、产业规划、科技政策、知识管理领域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