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歇马红杏”出庄河

2015-10-30包尚友孙福有张雷雷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庄河市杏树山庄

包尚友+孙福有+张雷雷

入夏时节,来到庄河市太平岭乡歇马村,远远地就能闻到阵阵花果清香扑鼻而来。沿着宽敞的村路蜿蜒行至绿色环抱的歇马山下,眼前成片的杏树林中棵棵树上都挂满个大如桃,色泽金黄,顶部带有红晕的杏儿。在尝鲜欲望的驱使下,忙不迭地摘颗大杏儿咬上一口,酸酸甜甜,那味道真的让人心醉……

这就是庄河名产歇马杏的魅力。

神奇“杏王”述沧桑

歇马山脚下占地160多亩的杏花山庄,既是庄河市太平岭乡歇马杏生产示范基地,又是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特色水果示范基地。

“正宗歇马杏每斤20元,味甜离核,进园随便吃。”79岁的于瀚清大爷乐呵呵地说。刚安排好一批从外地赶过来的采摘游客,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又有客人咨询歇马杏采摘事宜,于大爷当即热情地介绍了起来。

这样的工作每天周而复始,于大爷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厌倦。本该在家安享晚年的他,对歇马杏有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不光是我,咱歇马村人没有不喜欢歇马杏的,是歇马杏让咱过上了好日子,让咱村出了大名……”

在树荫下,于大爷讲起了歇马杏的特点和歇马杏的传说。

歇马杏因顶部带有红晕,所以又名“红杏”。成熟的歇马杏香气扑鼻、果肉鲜甜、绵软多汁、肉核分离、口感极佳,所含维生素B17的含量居各类水果之首,杏仁香甜,富含硒元素。歇马杏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成分,可降低胆固醇,促进微循环,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滋润补肺,具有一定的美容养颜功效,因此被誉为“杏中之王”。 歇马杏跟眼前这座状如凤尾的歇马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说,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将军薛仁贵在东征凯旋时途经此处,见这里山清水秀,便安营歇马于此。此山遂得名歇马,至今山上还留着当年薛仁贵战马踩下的马蹄印。薛仁贵在屯兵休整期间,偶见山脚下有一个石佛寺,便到寺中为东征阵亡的将士祈福。寺中栽种了不少杏树,恰逢杏子成熟,香气四溢。寺中的尼姑们见薛元帅凯旋到此,没啥好招待的,忙端来一盘子杏子。薛仁贵尝过一个,顿觉神清气爽,连声叫好,急向尼姑购得杏子数担,令随从挑回军营与众将士分享。薛仁贵班师回朝后,对歇马杏的美味依然是念念不忘,京城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也纷纷以尝到歇马杏为荣。地方官员遂将歇马杏定为“贡品”,每到杏熟之时,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石佛寺香火不断,热闹非凡,周围居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歇马村。

唐末,战火绵延,朝代更迭,歇马山、石佛寺和歇马村都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被誉为“杏中珍品”的歇马杏也大都毁于战乱。直到1930年的春天,法号安明、安无的两位师太风尘仆仆地从远方传道回到已经破败的石佛寺。两位师太用采集的花粉为庙前的杏树授粉,结果惊奇地发现这棵杏树所结的杏子色泽金黄,皮薄多汁,较之原来的杏子味道更胜一筹。两位师太觉得这一定是“佛兴之兆”,每日不辞劳苦挑来山涧泉水浇灌杏树,渐渐地庙前庙后十几棵杏树都生的郁郁葱葱,所结的杏子味美留香,远近闻名。

193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庄河时,听说歇马村这里盛产歇马杏,不但大肆掠夺运送到日军驻奉天司令部,还将歇马杏的名字改为“洋杏”,称其是“产自东洋”。日军投降后,侵略者为掩盖事实真相,丧心病狂地烧毁杏树,幸亏当地一些村民不顾个人安危,总算是保护下了一些杏树。

“文革”期间,歇马杏再遇浩劫,一群外地红卫兵闯入歇马村,以“破四旧”为名砸毁石佛寺中佛像,连几十棵百年生的杏树也未能幸免。唯有安无师太墓前和不远处的两棵杏树躲过了这一劫难。这两棵百年杏树也成为了歇马杏的根,据说如今遍布全村的22万株歇马杏都是这两棵百年老树的“孙男嫡女”——从这两株老树上取芽眼嫁接的,是它们传承了歇马杏在歇马村繁衍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歇马村人响应政府号召,因地制宜发展果树种植。百年杏树也焕发了青春,每年每棵都能结上千斤的果实。

如今,坐在硕果累累的杏树下,听村中老人讲起关于歇马杏的传奇故事,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一方水土 一方味道

据说,歇马杏只产在歇马山小盆地4000多亩的土地上,是这里独特的盆地气候和“铁板沙”成就了歇马杏独特的味道。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同样,歇马杏因其对生长土壤和气候条件有特殊要求,离开歇马村栽植,即会失去歇马杏的独特品质。

位于庄河市区北部20公里处的歇马村,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2445人,土地面积为6733亩,人均2.8亩。如今,歇马杏已成为歇马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现已发展歇马杏22万棵,人均200棵。

一直致力于歇马杏产业化、标准化推广的原歇马村支部书记于忠润介绍说,通过多年的歇马杏标准化、规范化技术引导,歇马村的歇马杏屡获丰收,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认定“歇马杏系国内外极为少见的优秀品种”,歇马村也被农业部授予“歇马杏生产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太平岭乡被授予辽宁省“特产歇马杏之乡” 称号。

2000年,专项从事歇马杏繁育开发、生产技术规范管理及包装、储藏、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大连歇马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并正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歇马”和“歇马山”商标;2001年,歇马杏被评为“绿色食品”、庄河市“十大农业品牌”;2002年,歇马杏被大连市评为“无公害”食品;同年,庄河市政府把歇马杏产业化发展列入《庄河市“十五”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庄河市召开了歇马杏生产技术规范审定会,将歇马杏作为地方优势良种进行规范和保护;同年8月,庄河市歇马杏技术协会成立,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生产、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加工,提高产业化水平,从而形成政府抓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同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庄河市歇马杏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除此之外,“歇马山”商标还被评为了辽宁省著名商标。

于瀚清大爷介绍说,歇马杏不同于其它杏,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独特,陆地栽培的歇马杏多在清明和谷雨期间开花,极易受灾。为此,于大爷和家人建起了占地1.7亩的温室大棚用于歇马杏大栽植,开始温室栽培实验,气象数据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就在于大爷一筹莫展的时候,庄河市气象局向他主动伸出了援手,给他送来了小型便携式自动气象站,为他的温室栽培实验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一年庄河市气象局就在歇马杏生育期间,向种植户发送气象服务短信200余条,通过电话服务80余次,举办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专题12期,实地调查走访6次,土壤墒情16期以及各月、季气候预测信息,开展人工防雹作业3次。优质的气象服务,博得了歇马杏种植户的一致好评。用于大爷的话来说,“气象局能够从实际出发,抓重点、抓特色,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当然不止气象局一个部门,庄河市其他政府部门也为农户大开方便之门,他们都是歇马杏名扬天下的幕后功臣。

贡杏名扬欧罗巴

村里的果树技术员告诉记者,歇马杏生产过程中,全部施用农家肥,使用生物源与矿物源农药,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 由于歇马杏个大味美,加之营养丰富,一直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市场价最高时曾达到每斤50元。

歇马杏虽然好吃,但存储困难,这也决定了歇马杏的销售范围不能辐射太广。用种植户们的话说,“杏子采摘后,三五天内卖不出去就烂掉了。即使在气调库存放,超过20天味道就变了。更为重要的是,歇马杏的成熟期也就一个多星期。过了这一周,就很难摘到歇马杏了。好在经过技术人员坚持不懈的科技攻关,现在歇马杏的成熟期已经延长到了半个多月。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还对歇马杏进行深加工,生产歇马杏罐头、果酱、饮料和杏酒,使歇马杏的销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前面提到的大连杏花山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集歇马杏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采摘和农家游乐、垂钓、登山等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实体。杏花山庄占地200多亩,是歇马山杏生产龙头企业,歇马山杏科研基地。他们通过与中国罐藏食品十大经典之一“林家铺子”合作,成功开发出“果成”牌歇马杏罐头、果酱、果酒、果汁、果干、果醋等系列产品。山庄现有职工2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公司在实现自身发展同时,通过带动整个歇马村歇马山杏生产,实现产值2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0多个,促进了农民增收。

2015年7月5日,杏花山庄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意大利、法国、瑞典、芬兰、新西兰、土耳其等11个国家的22位专家学者专程来此参观交流。他们是来参加在庄河召开第十六次国际杏育种学术交流会议的,杏花山庄研发生产的歇马杏系列产品之一“歇马杏果酱”在本次国际会议中喜获奖项。专家们参观了杏花山庄的种植基地之后,都感到十分兴奋。

国际园艺学会杏分会主席、意大利米兰大学终身教授丹尼尔比表示,歇马村是一个种杏的好地方。他说:“歇马杏个大、色艳、味美、营养丰富,希望歇马杏走进国际市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托马斯则直接给出了歇马杏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他要运用生物技术进行试验,最终把歇马杏的特色“移接”到欧洲大陆!

“歇马杏要登陆欧洲了!”无论托马斯教授的试验能否成功,都足以令歇马村人更到兴奋不已,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歇马杏自身品质的一次最好的证明。与歇马村和杏花山庄一样欢腾起来的,还有歇马山另一侧的歇马山庄,他们产出了“三个一斤”的超大歇马杏!

这正是:歇马山水果飘香,百年传承美名扬。歇马红杏富一方,品牌增辉在山庄。

猜你喜欢

庄河市杏树山庄
杏树
杏树结果期的生长特性及修剪技术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研究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长篇节选)
辽宁省庄河市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探析
雪夜山庄行(外二首)
山庄春日
一棵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