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与“中国梦”的整体性契合

2015-10-30王晓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整体性中国梦

王晓磊

摘 要: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梦”思想的共同特征,也是将“中国梦”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的主要实现路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联系,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从实践观、理想观、群众观、价值观四方面重点讲授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整体性原则下教学内容的准确传授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对“中国梦”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整体性; 中国梦; 理论契合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3.01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063-04

将“中国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就“原理”课教学设计而言,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采取专题式教学,单独讲授“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方法之间的关联。这一方式虽能大致体现“中国梦”与“原理”课知识点的微观联系,但缺乏在整体性的框架下透析“中国梦”思想与“原理”课教学内在一致性的宏观视野。

为把“中国梦”问题讲深讲透,为大学生正确理解并合理践行“中国梦”精神提供全面、有力的理论支撑,笔者尝试以整体性原则的教学模式开展“中国梦”融入式教学。本文拟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具体探讨将“中国梦”思想整体融入“原理”课教学的路径,力求实现以“中国梦”引领“原理”课教学的目标,提升“中国梦”教育的水平。

一、“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契合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完整又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总体概括,可以说,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特征。关于这一点,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完整的世界观”[1]。从学科划分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以上三个组成部分机械相加的总和,三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有机联系,任何一部分都无法代替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整体性,“原理”课教材的绪论部分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2]因此,我们不能用割裂的思路去讲授整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不重视从整体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势必难以达到使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3]。这就要求我们在“原理”课教学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积极探索贯彻整体性原则的教学方式与实现途径。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新话语,“中国梦”的提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根本而言,“中国梦”的整体统一性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思想体系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土壤,“中国梦”思想体系在其具体展开中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逻辑路向,进一步说,“中国梦”在哲学意蕴、行动指南以及理想观照三方面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逻辑再现。类似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构成“中国梦”这一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梦”得以提出的认识根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顶层设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最终奋斗目标。我们在学习理解“中国梦”思想时,不应简单地从哲学内涵、战略指引或发展目标任何一点出发孤立地看问题,而应当以整体性的视角审视三者之间互为支撑、辩证统一的联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内容完整、层次合理、系统科学的“中国梦”理论体系。

对照地看,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提出并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怎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什么样的社会理想、怎样实现社会理想”这一关涉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问题;“中国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现实相结合,深刻提出并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梦想、怎样实现梦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可以说,“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只有从整体性的角度对比考察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够全面理解“中国梦”的深层内涵与现实意义。因而,在“原理”课教学中,应当将“中国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融通,以“中国梦”这一主线引领“原理”课教学,探索“中国梦”与“原理”课教学相融合的新思路。

二、“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关联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性联系。总体来看,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重点讲授“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理想观、群众观、价值观四个方面的契合性,帮助学生厘清“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逻辑关联,为学生理解并践行“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1.从实践观上看,“中国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以生成、发展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也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关系的中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梦”生成、发展和实现的出发点与立足点。首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逐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实践是提出“中国梦”思想的基本依据。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是由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实践活动决定的。具体来说,百年来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不屈抗争,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做的艰辛探索,这些历史实践活动为“中国梦”共同社会意识的生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实践是“中国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内在动力。理论的创新源于实践的需要,实践对“中国梦”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中国梦”思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提出,正是实践助推着“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落地生根,使之更加贴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紧迫需求和具体现实。再次,“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实现“中国梦”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中国梦”在实现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必须通过实践来解决。我们不能离开实践去空谈“中国梦”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只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去应对实践征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才能战胜任何困难与挑战,使“中国梦”美梦成真。

2.从理想观上看,“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一致的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终旨归。马克思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尽考察之后,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在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与异化本质作了深入剖析后,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由于自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科学地预言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形态更迭的逻辑归宿。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论断的提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崇高使命和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具体的现实性的,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历史选择。在可预期的将来,伴随“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其必将最终导向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归根结底,“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观是内在一致的,无论是从其逻辑布展抑或是实践生成来看,“中国梦”都是趋向共产主义终极理想的重要一环。

3.从群众观上看,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4],“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5]。列宁也曾讲:“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6]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的创造者,把群众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一观点运用于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导,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汇聚力量、共筑梦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7]“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梦,没有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没有社会各阶层的协力共建,“中国梦”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根基,成为无法实现的美好空想。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将个体力量与整体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每个中国人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积极性,又要汇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只有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奋勇拼搏,才能在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铸就民族复兴的辉煌“中国梦”。

4.从价值观上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价值归宿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想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8]。这一崇高理想的实现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人类社会因而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首次提出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依托。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追求,而“中国梦”只有在这一价值目标的引领之下,才能在理想信念、精神支撑、道德规范等层面夯实价值基础,才能有效消弭不同价值主体间的多元化价值冲突,才能将各阶层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总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新话语,“中国梦”在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论建构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在讲授“原理”课有关内容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原理与“中国梦”思想有机融合,深入发掘“中国梦”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丰富“原理”课教学的“中国梦”意蕴。

三、“中国梦”整体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要将“中国梦”思想整体融入“原理”课教学中,必须结合“原理”课自身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探索一条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教学模式,使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能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梦”思想的内在关联,同时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一位大学生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1.注重用案例教学弥补理论灌输的不足,通过直观的教学案例体现“中国梦”思想中蕴含的抽象原理

“由其内容所决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灌输的,但不应当仅仅是灌输,而是要强化大学生对其感悟、理解和接受的方面。”[10]在“原理”课教学中,如果采取单一的灌输法讲授“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逻辑联系,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晦涩枯燥。这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比较和讨论中形象直观地理解“中国梦”的意涵,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原理的领会和认同。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部分时,可采取视频案例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上集体观看纪录片《百年潮·中国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实践中逐步生成、发展的,并且只能依靠每个人的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在讲授“价值观与价值评价”问题时,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自行观看《我的中国梦》系列人物访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所有中国人实现个人梦、共铸中国梦的价值基础。

2.采取文献阅读与互动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理论的有效内化

除案例教学外,要将“中国梦”教育与“原理”课教学相融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文献阅读、小组交流、课堂讨论、主题辩论等多样化形式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原理”课教学的深度与整体性,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将外在的理论感知转化为内在的理想信念。如在讲授“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章时,可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著作,要求学生课后对比阅读《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等论著并提交阅读报告。在课堂互动环节可安排学生交流读后心得、发表个人观点、展开自由辩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梦”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致性,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

3.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树立创新创业的人生目标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公益服务、企业实习、创业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使他们能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自觉将“个人梦”与“民族梦”、“国家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勇敢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青春使命。比如,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例,可拟定“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自发地参与社会调查或实习,撰写并提交职业规划可行性报告,由此增进学生对自我、对社会的实际认识,防止学生陷入功利主义或虚无主义的价值误区,使学生尽早树立服务社会、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观念,为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铸就牢固的现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子寄予厚望,他曾讲:“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梦”教育的使命,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就“原理”课教学而言,将“中国梦“整体融入”原理“课教学是帮助青年大学生理解和践行”中国梦“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活动不断激励广大青年学子踊跃追梦、努力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

[2]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3] 张耀灿.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1-4.

[4][5][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320,189.

[6] 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7.

[7]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9]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10] 欧阳康.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探索——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灌输与认同的交汇点上[J].思想教育研究,2013(7):30-32.

[1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整体性中国梦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