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富天府
2015-10-30刘佳
刘佳
缤纷七月,桃红柳绿,果实丰盛。位于成都金堂隆盛镇的某农业观光体验农业区内一片火热的景象。几个硕大的“鸟巢”蔬果大棚已现雏形,大棚内的黄瓜等已经开始结果,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游客体验区、休闲区等的建设,整个农场内展露出勃勃生机。
“这里是生态采摘体验休闲景点,建成后将成为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场,也会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隆盛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四川各地积极培育星级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等休闲农业新业态,着力推动全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极”。
良性互动让休闲农业景区化
现在一到花季,四川各地简直就成了花的海洋,桃红、梨花、樱花、太阳花、油菜花等,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看花,也带动了附近农家乐的生意。每年的乡村旅游节,到四川来看花就成了一大特色,规模效应让乡村也异常美丽,更直接带动了三产的发展。
四川在“三农”问题上,一直将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形成了“城在田中、田在城中、景在业中、业在景中”这样一个美好的田园形态,也涌现了成都市温江区依托花木等生态资源、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的典型,推动了产业功能不断拓展延伸,乡村休闲旅游走上了特色化发展的新途径,也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而蒲江县、雅安等地也依托茶叶基地,全面推进“景区化”,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很大比例。
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据统计,去年,四川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万个。目前,四川全省依托产业基地打造的农业景区也达到300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成为四川发展休闲农业景区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四川省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基地“景区化”新举措,将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元素融入农业景区的经营理念、产品设计中,充分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
要素回流休闲农业助农增收
通过投资、建设,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农业的提档升级,促进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休闲农业发展,同时让农民参与其中,以此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面貌,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同时也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江油市“果语花溪”农业主题公园,聚集金融、农业等27家企业,按照“公司带农户”,将农产品生产、销售、农事体验、生态观光融为一体,培育了农民增收新亮点。发展休闲农业,既能提高农业的多功能产出,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又能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文化等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彭州、都江堰等地农家乐,在夏季休闲避暑,房屋出租收入户均可达到1万元以上。2014年郫县唐昌镇战旗村组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周边金星、火花等村农户入社,入社农户不仅享受保底租金收入,还能年终二次分红,人均增收300元以上。这种通过发展休闲农业,盘活农村资源,把农民的房屋院落、产业基地变为餐饮住宿、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等经营场所,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要素流向农村,增加农村就业容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农村外出劳动力返乡,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14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解决900万农民就业,农民工平均年工资达到2.5万元以上。
据四川省调查总队数据显示,近5年四川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第三产业纯收入年均增速为23%,高于家庭经营纯收入12个百分点,其中休闲农业的贡献达55%。今年一季度,该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亿人次,综合经营性收入22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