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评话面临全面复兴的最好机遇

2015-10-29张蕴和

曲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评书扬州艺术

张蕴和

传统艺术如何在当代复兴,特别是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并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艺术,如何重现往日辉煌,可能是经常萦绕在艺术家、理论家心中最难以回避的问题。从历史与逻辑上看,任何一种艺术的兴起与繁盛都与一定的时代生活和民众需求具有高度一致的内在相关性,时代变了,需求变了,旧的艺术便被新的艺术取代。但是有没有一种艺术,当它面对新的时代和需求时,能够不断地依靠原有的经验去尝试对接新的时代、新的需求,同时又不断地激活自身的传统生命力,从新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需求中获取生命的延续,甚至新的生命,这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不过要想实现这个事实,必须有赖于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一是新的时代对这种传统艺术提出了一种巨大的明确的需求;二是这种传统艺术具有满足这种需求的充分条件。当我们用这种思维观照扬州评话的时候,我们不禁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需求

近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向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思想文化宣传部门发出了要“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在2014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个以中国梦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的讲话,首先它不仅是一个政治号召,更是对一种巨大文化需求的发布;其次,这个讲话还对这一巨大需求的特点、规格作出明确说明,那就是四个“讲清楚”;第三,这个讲话还指明了我们原有的中华优秀文化积淀不仅不是包袱累赘,而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最深厚的软实力”;第四,这个讲话还指明了实现这一需求的根本途径,那就是要把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基因和突出优势同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同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我们战胜挑战的措施,同中国的未来发展走向等结合起来。要满足和实现这样一个巨大社会需求,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宣传文化领域的共同奋斗,但是作为以讲中国故事为己任和最为擅长的评书评话界,我们不仅要敢于承担这个历史的重任,更要看到实现和满足这个现实需求的过程,就是评书评话梦寐以求的全面复兴的过程,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说书艺术至今仍是我国一种最原始、最经济、最高档的叙事艺术形态

讲好中国故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以艺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仅仅是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以评书评话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又是这个子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但是这个小系统的能量和作用绝不可以轻视,因为评书评话在我国有着极为广泛的受众群体。讲故事是人类形成以来普遍存在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艺术形式,但是把单纯的徒口讲说故事发展成一种表演艺术在世界上还不多见,而且这种艺术表演至今还是我国一种最为原始、最为经济、最为高档的叙事艺术更为少见。认为说书艺术最为原始,一是指它在艺术家族中出现得最早,在我国至少在周代就已经见诸过文献记载;二是指它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极为原始,只是凭着一个说书人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但是它所能表现的内容及其文化含量以及艺术表现力却不输于任何当代哪怕最新兴的艺术形式。说它是最为经济的,一是指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成本投入最为低廉,如果与音乐、舞蹈、戏剧、杂技等表演艺术相比,其演出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二是指它对表演场所的要求极为自由。因此如果将说书艺术所产生的巨大效果和影响力与对它的成本投入相比,可以说任何表演艺术也没有说书艺术更为经济。说它是最为高档的叙事艺术,一是指说书艺术是我国叙事艺术的源头之一和母体艺术;二是指说书艺术的叙事思维、叙事方法与技巧至今仍然是我国文学、戏剧、影视等叙事艺术学习模仿的范本;三是指说书艺术至今仍是受到最为广谱的受众深切喜爱的叙事艺术之一。即使是那些说书表演的底本,如果把它们与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叙事文学放在一起也绝不逊色。正是有这样的资本和底气,我们才敢于将说书艺术推到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沿。

三、扬州评话是我国说书艺术的杰出代表

在众多的说书艺术样式中,扬州评话无疑是一个杰出的代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历史悠久。虽然北方评书、大鼓书、四川评书的可溯之源都非常久远,但是可证之史都晚于扬州评话。有学者论证,扬州评话具有大约四百年的清晰历史,并且有着明确传承谱系的历史也有二百年之久。形成发展之史长久,其积累的经验、成就、人才等必然丰硕,其艺术资本必然丰厚。第二,人才辈出,大师云集。如果从有记载的南宋时的御前供奉评话艺人张显开始,明初的陈君佐,明末清初的柳敬亭、张樵、陈思。至清代以后,居辅臣、吴天绪、徐广如、邓光斗、宋承章、李国辉、浦天玉、邹必显、谎陈四、蓝玉春。至民国以后的王玉堂、康国华、王少堂等大师云集。扬州评话最为发达的清初和清末时期,以扬州为中心的专业艺人就有数百人之多。而且扬州评话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凡能登堂入室公开作艺表演者,不仅具有严格的师承和专业训练,更要有绝活绝技,方能生存扬名。这些大师专工一书,精益求精,风格独特,再传弟子,遂流派纷呈。第三,书目丰富,特色独具。扬州评话书目极为丰富,涉及历史演义,如《列国》《西汉》《三国》《隋唐》等;英雄传奇,如《水浒》《岳飞传》《杨家将》等;清官义士,如《包公案》《海公大红袍》《施公案》《彭公案》等;市井人物,如《清风闸》《飞跎传》《扬州话》等。第四,形成了完整的艺术语言体系。扬州评话的艺术语言由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简单道具构成。口头语言又由说书人叙事评点语言(扬州官话)、书中人物语言(扬州方言、各地方言)构成。肢体语言由说书人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形、步态等构成。道具由一桌一椅、醒目、折扇、手帕等构成。在表演中,这几种语言不仅要对所讲故事的方方面面具有高度的对应性和表现力,而且,几种语言之间也要有高度的协调性,通过口头语言的音调、节奏、韵味与肢体语言的形态、神韵、势态,再加上书场氛围,共同构成了扬州评话的创造环境,从而使书中的人物形象、事象、景象、意象最大程度地呈现为知觉形象。为此,扬州评话形成了“口、手、身、步、神”和“细、严、深、实”的表演方法和表演规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使艺术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四、扬州评话具有强大的艺术创新能力

扬州评话的艺术基因和宝贵经验一刻也没有停滞不前,这来自于扬州评话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来自于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首先,扬州评话的当代艺术家们都有着不能让这门艺术断送在自己手里的强烈责任感。其次来自于后辈艺术家虚心向前辈大师学习乃至超越的强烈愿望,这在评话新作《王少堂·教场问道》中有着鲜明的表达。第三,扬州评话不仅善于表现历史生活,而且还善于表现现实生活,这一传统必将会使今天的说书人把眼光向当代生活聚焦。我们已经在《挺进苏北—陈毅进香》《一代儒将陈毅—较量》中看到端倪。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今天的浦天玉和今天的《清风闸》。第四,扬州评话所形成的完整的艺术语言体系虽然高度发达精美,但它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为在这个体系的结构中,每一个构成要素都可以是一个变量,都可以依时代、内容、观众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只要把书目创新摆在首位,只要更多地关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大众走过的道路和发生的巨大变化,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的心路历程和情感愿望的巨大变迁,今天和未来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的新书。不要被当前所谓的感官冲击和现代艺术所干扰迷惑,因为当人们整日被感官和现代艺术包围和轰炸的时候,听一听如此古朴、简洁、生动的评话,就像在燥热之中迎来一阵清风,在甜腻之中尝得一口清爽,那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来神。

猜你喜欢

评书扬州艺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在渝举办系列活动
纸的艺术
To Be Continued
“扬州绒花”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