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莴苣书记”邱宗存

2015-10-29郑景顺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莴苣书记茶叶

郑景顺

邱宗存,福建省纪委派驻大田县梓溪村第一书记。驻村伊始,凡事讲究调查研究的他,马上召集村两委实地查看。经过一个月的调研,梓溪村的“家底”着实让这位省城来的书记犯愁了: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685元,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及种植蔬菜、茶叶的收入,村财收入为零。

邱宗存在“驻村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着梓溪村在发展方面存在几大问题:一是资源稀缺。没有特色农产品和其他矿产资源。二是发展受限。该村定为闽江水源头保护区和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坑口水库上游,规划为一级水源保护地,既不能办工厂,也不能规模养殖,砍伐树木。三是基础薄弱。全村耕地358亩,其中水田200亩,人均耕地3分地,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农业效益低下。茶叶发展规模小,全村共计43家茶厂,大部分茶厂为家庭式作坊,设施和加工技术落后,茶叶品质不高,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四是思想保守。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创新意识较差,排斥外来人员与外部新鲜事物。五是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全村45岁以下村民大部分出外打工,留守的青壮年较少,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初来乍到,“大麻烦”从天而降

去年2月,福建省委组织部征选年轻干部到各困难村驻村扶贫,邱宗存一心想下基层,干实事。这时他想起自己曾在大田县纪委短暂工作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田梓溪村。据他描述,他的想法只有一个,“知难而上,对自己要有信心,一心想着为老百姓多做点事,带领他们致富”。当时,除了梓溪村外,另外还有两个村可选,一个有畲族文化,一个可依托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发展文化观光业,就梓溪村可利用的资源少,“我要去那里,那里的百姓更需要大山以外的人帮助。”他斩钉截铁地说。

终于迎来报到的那一天,4月16日,邱宗存颠簸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抵达村里。当天上午9点多,太阳火辣辣地照在人们的脸上,他在村部外下了车,这时就遇着一位长着一张黝黑的脸,穿着一双解放鞋,裤脚上还沾满了泥土的村民苦着脸来找村主任。经过村主任的介绍,邱宗存得知:他叫林凤讣,是村里最大的种植户,种植了36万斤莴苣,面对硕果累累,本是件高兴的事,他却一脸无奈,莴苣面临滞销困难,再没有买家,就要烂在地里了。邱宗存二话不说,立马放下行李,跟着林凤讣就下了地。

初来乍到,“大麻烦”竟然从天而降。看到满地的莴苣,邱宗存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一天到任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2001年大学毕业就到了省纪委,坐了13年的办公室,37岁的他,连菜都没怎么买过,怎么卖菜呢?36万斤莴苣面临滞销,如果未能在5天内卖出去,则有烂在地里的危险,菜农将血本无归。

村民眼中的好书记

还没到菜地,邱宗存感慨地说;“这莴苣香啊,几十米外都能闻得到。”“是啊,都是有机肥浇出来的,品种可好了。”林凤讣自豪地说。在菜地里,45岁的农民林凤讣说起莴苣的故事。他原是村里的养殖大户,靠饲养鸡养家糊口,林凤讣的养殖场在闽江上游,前年养鸡却遇到了禽流感。面对这样的困难处境,他想到改种莴笋,这个想法得到了村主任林起明的支持,他仔细盘算着,每斤成本约0.6元,菜贩收购价每斤1.2元,这样稀薄的利润,必须产量多,才能赚钱。所以林凤讣一口气种了60多亩。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年行情大变,多地莴苣同时上市,收购价低至每斤0.18元,不到去年的一成。他一脸无奈对邱宗存说;“邱书记,你是省城来的,有文化,帮帮我吧,看着36万斤莴苣,我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眼看莴笋一天比一天高,一旦开花,就一分钱不值了。”

邱宗存叹息,这么好的莴苣,怎么就卖不掉呢?这时邱宗存想到了外销。“我是石狮人,我在泉州有不少熟人,看看能不能找人帮忙?”邱宗存说。他一回到办公室,顾不上收拾行李,手一放,就拿起电话狂打,到处求人帮忙传播消息。朋友们不是经销商,大多都是自己家里买一些,但是面对36万斤的莴苣,也只是小巫见大巫。

邱宗存发现这样打电话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必须依靠传播信息快、范围广的媒体,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新媒体微信。于是就试着将此事发到了微信朋友圈。

在他编写营销信息并发布在微信朋友圈后,当天就有全省各地市的商户甚至远在北京、河南的商人打来咨询电话。“是邱书记吗?”“你们莴苣现在还剩多少?”“你好,邱书记,我是泉州家乐福超市的总经理,想帮你们卖莴苣!”到了当天下午4点多,全是看到邱宗存微信而打电话来的菜商。邱宗存感叹道,网络传播速度真是快啊。他兴奋地接着电话,居然没发现,已经天黑了还没吃饭。晚上7点多,村主任林起明和林凤讣来到村部,看到邱宗存还扯着嗓子在打电话。林起明心里一热,“这省城来的年轻人,还真带来了新气象”。林凤讣更感动,“他一个省城来的干部,为农民办实事,做人真厚道!”

卖莴苣的5天里,邱书记把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一个年轻干部,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忙时连饭都没顾上吃,有时一天光接电话就超过200个,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帮群众卖莴苣,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邱宗存微信卖莴苣,卖火了,网友们都亲切地称他“莴苣书记”。

书记当起“代言人”,立志当好“当家人”

自从有了“莴苣书记”的称呼,邱宗存就陆续接到求助电话、短信,前不久他们靠着新媒体的力量和影响力,帮助驻明溪县奋发村的叶荣青书记卖掉了8万斤紫薯,还接到女大学生上官晓珍的求助短信说,她家乡永安市也有莴苣滞销。此后,来自永安、桃源等区域莴苣种植户的求助络绎不绝,邱宗存成了三明莴苣“代言人”。

邱宗存回顾这一周,梓溪村一点一点在改变,他感慨道:作为驻村书记,必须要“真下基层,真抓实干”,当好小村的当家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工业不能进,养殖业要停,山林只能种不能砍,怎么搞经济,带领百姓致富?

这番经历后,邱宗存对农民的辛苦感触很深,他立志当好“当家人”,带领百姓致富。从拥有的销售网络和电商平台来看,梓溪村的农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销售市场。他反思,发展农业产业,应该向市场提供高质量原生态农产品。据邱书记介绍,开展土地流转是生产高标准高质量原生态农产品的基础,他们将采取鼓励农业种植大户和村“两委”带头开展土地流转,大量种植有机无公害原生态农产品(比如单季稻、紫薯、淮山、马铃薯等等),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努力做到引领示范作用。

他认为虽然近年来铁观音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是茶产业仍然是该村的重点产业,也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针对该村茶叶发展现状,他们与国家级茶叶专业合作社——安溪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协作关系,学习制茶、配茶技术和茶园管理方面的经验,期望在茶叶品质、销售渠道方面有较大提高。今年,他们将提高茶叶种植面积,建设茶叶集中加工区,在大田高山茶城开设形象店,积极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鼓励申报市、县级示范社,期望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销售农产品,打响特色品牌是头阵。邱宗存借助“莴苣书记”的影响力,把梓溪村作为品牌,以土、原生态、无公害、有机等等元素作为该村农产品的特色,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在电子商务上得到更高的认可度和更高的市场价格。

猜你喜欢

莴苣书记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秋日野餐会
读书记
集书记
香喷喷的茶叶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便携式茶叶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