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星拱的大学教育思想探析

2015-10-29潘云成

高教探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育思想

潘云成

摘要:王星拱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化学家和哲学家。作为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一生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先后任省立安徽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校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广博、深邃而独特的大学教育思想,其内容涉及大学的任务与使命、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求学、治学的具体态度与方法等有关大学教育的诸多方面。他的大学教育思想,对新时期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星拱;大学教育;教育思想

王星拱,字抚五,1888年出生于安徽怀宁王家大屋。1908年,赴英国留学,学习化学。1916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王星拱在教育领域,一生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先后任省立安徽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校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广博、深邃而独特的大学教育思想,其内容涉及大学的任务与使命、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求学、治学的具体态度与方法等有关大学教育的诸多方面。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对王星拱个人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而对于其大学教育思想的研究还很薄弱,故本文拟吸收学术界相关成果,对其大学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一、 王星拱大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

王星拱作为中国近代的教育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他早年和其后留学英国的教育经历以及回国后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他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基础。

王星拱早年曾在安徽高等学堂就读。1908年初,他考取了安徽省首批留学英国官费生。当年5月,远涉重洋,入伦敦大学“国立理科专校”化学专业学习,苦读八年获硕士学位。回国以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十载,其间积极辅佐北大校长蔡元培革新校政,同时也深受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理念的影响。后来他曾担任过第四中山大学区高等教育部部长,管理过江苏全省的高等教育,并曾任省立安徽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校长。在担任三校长期间,他积极进行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活动,在教师聘任、课程建设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王星拱既受过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又受过西方教育的熏陶,可谓“学贯中西”,再加上具有丰富的大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经验,所有这些因素,为他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王星拱大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论大学的任务与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王星拱对大学教育的任务与使命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社会造就人才。在他看来,要使国家成为一个健全、充实的国家,要使社会成为一个新时代的、为人类求共同进步的社会,就必须从多方面来培养可以担负这样使命的人才。[1]王星拱将大学的任务概括为三个方面:“(甲)在道德的方面,大学应当树立国民的表率;(乙)在知识的方面,大学应当探研高深的理论;(丙)在技能方面,大学应当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2]王星拱认为大学应当承担起作国民表率的任务,就是要求在大学里重视道德,重视人格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担负起道德责任,作国民的表率。王星拱认为大学应当承担起研究高深理论的任务,就是要求大学处理好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我们固然不能漠视应用,但我们也不能为应用而抛弃理论。这种理论方面的探求,是大学所应当去做的。所以大学不应当只在教学上做工夫,还得要在研究上去努力。” [3]王星拱认为大学应当承担起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对于有人主张大学只研究理论的知识,只设文理两科,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的造就应当由专门学校去负责任,王星拱指出:“这样的制度,在欧美各国也有实行的,并且成效甚佳。但是在中国,恐怕不能得同样的结果。如果大学里不能养成专门的技能,在经费较少、规模较小的专门学校里边,更不能养成专门的技能,所以这个责任,还是大学所应当负的。” [4]

(二)论大学生的培养目标

王星拱认为大学生应当德、智、体、群四育全面发展,并特别强调人格的培养应当与知识的提高并重。

·教育史研究·王星拱的大学教育思想探析

1.重视德育

王星拱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重视,他认为:“在道德的方面,大学应当树立国民的表率。” [5]他于1933年9月19日在武汉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指出:“本来大学教育有两层:①知识提高;②人格培养。各国大学,对于这两个方向之注意,有轻重之不同。武汉大学对于这两点是并重的。”[6]在1934年9月19日的武汉大学开学典礼上他又指出:“各国大学制度不同,有的侧重于知识之创造和联续,有的还要并重人格的培养。我们的学校是采取第二原则的。”[7]王星拱不仅口头上提倡道德教育,还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以自己平日里的言行举止,对广大学生长期施行全面而深刻的道德教育。

2.重视智育

(1)论知识的价值

在国立武汉大学创办伊始,王星拱便专门论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指出:“知识到什么地步,人生的立脚点就在什么地步,所以知识是立身的基础。”[8]“从人类向上社会进化的立场上看来,道德、知识、技能,都占重要的位置,而尤以知识为基本的主体。” [9]“至于物质建设,更要有专门的知识,那是不待言的,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来,知识都是重要的。”[10]鉴于“知识”的重要性,王星拱指出:“我们要秉承学术独立的精神,以满足我们共同求知的欲望,使武汉大学不愧为全国知识的中心,这是我们大家对于武汉大学所抱持的极热烈的希望。” [11]

(2)论终身求学

在智育方面,王星拱希望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继续保持读书的习惯,继续研究个人专门的学术,他曾两次为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写道:“毕业不是学业的终了,乃是学业的开始。”[12]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就学术本身的特点而言,“因为学问的进步无穷,而学校肄业的时期有限。在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不过在某种专门范围以内,使我们获得一个研究的方法和能力而已。以后遇着在这个范围以内的问题,我们能够下手,不至于无所适从”[13],而在“以往知道了各种专门学术的门径”,打好了学问的基础之后,“以后遇着各种问题,我们能够独自研究了”。因此,王星拱向武汉大学学生提出:“我们毕业之后,如果继续从事于学术,固然应当精益求精。如果从事于各种事业,也应当尽量地因所学以致用。即令有时须要从事于其他与专门学术相关甚少的职务,也千万不要抛弃曾经做过我们多年良友的书本。学问须切问而近思,倘若离弃久了,以后是很难找得回来的。” [14]第二,从服务社会、学以致用的角度而言,“因为我国百业不振,我们时时感受到专门人材失业的困难。但是士君子绩学待时,须先求其在我,所以我们不能不有充分的准备。学问之道无穷,我们不能以己有为满足,我们应当就学校里已经获得的学术基础而继续前进,而为优秀充实的专门人材,能够担负国家社会需要专门人材的重要职务。有才而不见用,是社会之不健全,能见用而无才,那就是个人的劣点了”[15]。第三,从个人的立身正己、人格修养的角度而言,“学问为立身的根本。根本倘若动摇,如何能够挡得住外界的扰乱”[16]。

3.重视体育

1930年3月中旬,王星拱专门为安徽大学学生作了一场题为《体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的演讲,对体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进行了充分阐述。他指出,“运动乃是民族的体质和精神的表现,体育与其他各种教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17]。第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要有良好的品行,必先要有健全的身体”,“有了健全的身体,才不至于有生理病态”,“注重体育对于德育的补助,有两点,一是不致令人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二是不致令人的德行往坏的方面走”。[18]第二,体育和智育的关系。“身体太弱的人,不能求学……求学要有强的身体,做事也是一样。”[19]第三,体育与美育的关系。“美的观念已经变更了,旧式的审美观念,以为柔弱是美的……中国的旧式审美的观念,是民族堕废的表现,要改革这种观念,应提倡雄壮伟大的审美观念……体育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20]第四,体育与群育的关系。“群育所注重之点在体育里面表现得都非常完美,例如守秩序,负责任,与容谅敌人”,“容谅敌人,就是作一种正当的竞争,不以取巧及种种不正当的方法得到胜利”。[21]

在武汉大学工作期间,王星拱对体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了充分的论述。他认为:“体育是摆脱民族衰微、振兴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体育乃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亦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育能予智育以重要支持。”[22]他还认为,提倡体育运动最好的方法也应与智育和德育一样,即用兴趣去诱导:“本来体育的目的是有二:一个是强健身体,一个是从体育活动中间去找乐趣。从前只注重第一目的,现在是注重到了第二目的。因为拿强健身体的说法去教人学习体育不如拿体育活动的乐趣来诱人学习体育来得容易。”[23]

4.重视群育

王星拱认为,群育“是从德育分演出来的”,“群育与德育不同的地方,一是注重个人的修养,一是注重社会的生活,群,就是社会的意思,社会方面的共同生活多,旧的德育是注重私德,群育是注重公德,私德固然很重要,但是公德在新社会、新国家里面尤其重要”[24]。在群育方面,王星拱认为,一是要正确处理个性与群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个性方面,应发展天才,在群性方面,积极的要启迪同情心,消极的要限制妨害他人权利的各种动机和行为。”[25]二是要正确处理团体与分子的关系,努力保持团体的目标并尊重团体秩序。三是要保持整肃的纪律,并注重前进的精神。

(三)论求学、治学的具体态度与方法

王星拱特别强调求学、治学的具体态度与方法。从求学的态度上讲,他要求学生“须有切实耐劳苦的精神”[26],能够专心致志于学问。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先要努力用苦工来解决艰深的问题,然后才能求得读书的乐趣。求得了读书的乐趣,才能更益努力以至于完成专门的研究。这是我们每个同学对求学应有的态度”[27]。对于求学的方法,王星拱认为:“一是要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统一。二是要注重广博与专精的结合。三是要讲求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读书方法,并勤于思考和判断。”[28]王星拱指出,读书应当经历以下三个步骤周期的循环过程:“第一遍是观察大致。第二遍是详细探求,所有不懂的地方都得用苦功去弄懂,不能放松。第三遍是提要钩玄,融会贯通。一本书要这样读过三遍,才能算得是自己的书。”[29]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个人的判断,尽管“这自然有大部分是关于个人的天才。然而天才也是可以由练习培养而增长的。我们在普遍用功的时候,不要忘了特殊重要的地方。我们在专注一点的时候,也要时常想到相关的各部分。这样长久练习下去,判断的能力自然可以增加。于是博而不至于无所归宿,深而不至于无所取材”[30]。长此以往,读书自然能慢慢地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我们对于一项学问,如果到了纯熟的程度,于是在这项学问以内的问题,究竟能够成为问题,或者不成问题,以及与此问题有重要关系或无重要关系的材料,一到眼睛里,就可以辨别出来” [31]。

(四)注重“通才教育”

在任教于北京大学之初,王星拱于1918年开设了一门兼容文理的课程——“科学方法论”,力图在教学实践中贯通文理,打破文科界限,实行“通才教育”。在担任武汉大学领导期间,他曾对武大学子们说:我们不能忽视本系以外的科目。本来科学的分类,是强订的,不是一定不移的。即学校里所分的各院系,也就是实际上教学的便利而言。其实各种学科,都有彼此相联的关系;以后研究专门的支派,往往有需要其他学术帮助的地方。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不要以为本系以外的科目——尤其是与本系相关密切的科目——不过是凑钟点,是不重要的。[32]1935年冬,王星拱在某次对武汉大学学生训话时,又深刻地指出:“学问之道,研究愈深,分门愈广,其间关系亦愈密,而有赖于各种基本知识者亦愈显。” [33]正是本着这种“通才教育”的思想和原则,当时的武汉大学规定,凡是学习文科的学生必须选修一门理科课程,反之亦然。

三、王星拱的大学教育思想对新时期拔尖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要注重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王星拱主张大学生应当德、智、体、群四育综合发展。这告诉我们,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群育等其它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不能过分强调一方面教育而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应该使各方面教育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二要拓宽知识面,注重通才教育。拔尖人才应该具有全面的素质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只有掌握了宽广而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王星拱主张贯通文理,打破学科界限,实行“通才教育”。因此,学校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宽加厚基础理论课程,开设大量文、理交叉融合的综合课程系列和跨学科课程、讲座。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以便拓宽研究视野,从事跨学科的研究,增强学术素养。

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在终生教育观念上,传统教育忽视离校后的学习与再学习,而王星拱强调终身学习。因此,我们应树立大教育观,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制度的建设,通过资源的整合和社会教育事业的规划,加强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则进,不学则退”的思想观念,树立“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努力形成自学、乐学、好学、善学的良好学习风气。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激烈竞争的需要。

四要注重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王星拱倡导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例如他曾特别强调学生对待教职员应该讲礼貌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变重分数轻德育发展的观念。在人才培养的宗旨上,要注重德才兼备。现在的大学生,一方面,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自治能力,另一方面处在人格养成的阶段。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成长,列入教育目标,并以具体措施确保贯彻到学校生活中。要重视以德立校和以德树人。对学生既要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使学生既有真才实学,又品德高尚。

五要注重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的培养。从求学的态度上讲,王星拱要求学生“须有切实耐劳苦的精神”[34],能够专心致志于学问。学术研究是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前人的艰苦奋斗的拼搏过程,是一种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如果没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就不可能甘于清苦,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王星拱关于求学的态度告诉我们,一个人成长成才,除了受智力因素影响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等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目的,改变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落后面貌,王星拱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对大学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自己广博、深邃而独特的大学教育思想。他的大学教育思想,对新时期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44.

[2][3][4][5]王星拱.大学的任务[J].国立武汉大学周刊,1933(148,149).

[6]补行开学礼王校长报告[J].国立武汉大学周刊, 1933(175).

[7]开学典礼校长报告[J].国立武汉大学周刊,1934(209).

[8][9][10][11]王星拱.努力使武汉大学不愧为全国知识的中心[J].国立武汉大学周刊,1930(13).

[12][14]王星拱.序[J].国立武汉大学民二三级毕业纪念刊,1934.

[13][16]王星拱.序[M].国立武汉大学第二届毕业纪念册,1933.

[15]校长序[J].国立武汉大学民二四毕业纪念刊,1935.

[17][18][19][20][21][24]体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J].安徽大学校刊,1930(28).

[22][28]吴骁,程斯辉.功盖珞嘉“一代完人”——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195-196,185-186.

[23][27]王星拱.读书的兴趣[J].中兴周刊,1935(77):6.

[25]上周纪念周校长报告[J].国立武汉大学周刊,1935(254).

[26][34]王星拱.武汉大学所应当注重的精神[J].国立武汉大学周刊,1933(175).

[29][30][31]王星拱.求学的态度[J].国立武汉大学周刊,1933(157).

[32]副校长王星拱演说辞[J].国立武汉大学周刊,1930(66).

[33]呈为呈请实施国难教育事[Z]//武大1937年成立学生救国会的章程.国立武汉大学档案,1937:46.

(责任编辑钟嘉仪)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教育思想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理论”到“游戏”
认知与思辨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