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吸引力的举措及路径选择

2015-10-29曾小军

高教探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广东

曾小军

摘要:全球学生跨境流动兴起背景下,广东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特征明显。基于国际趋势及地区发展需要,广东省采取奖学金激励、海外招生宣传、国际化课程建设、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等多种举措,提高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吸引力。广东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吸引力的路径选择应针对发展中的问题,从观念变革、知识协同、组织再造与制度规范四个维度加以完善。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广东;路径选择

一、广东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背景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逐渐扩大,博洛尼亚进程促使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也对亚非拉各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欧洲的政治行动与亚太地区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直接催生了国际间学生流动的兴起。美、英、澳等经合组织国家,通过加大资助激励的力度,实施宽松的签证和移民政策,重视海外招生宣传及国际课程建设等举措,吸引了绝大多数的外国优秀学生到本国知识经济领域学习与工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效应。随着全球学生跨境流动的兴起,我国也日渐重视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要求到2020年实现外国留学人员在国内达到50万人次的目标。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在我国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积极发展留学生工作。在国家、地方相关政策驱动下,广东省的外国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且呈现如下主要特征。

1.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据统计,2005年广东省学历和非学历来华留学生人数为5399人;到了2013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则达到了22188人,其中长期生18682人,短期生3506人,增长了4倍多;2014年广东省42所高校招收来自世界172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25629名,较去年同比增长15.51%,其中学历生10483名,较去年同比增长19.76%①。

2.留学生来源国别主要集中在亚洲。广东省内留学生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表1可见,广东高校留学生主要来源于临近的亚洲国家,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生源相对较少,吸纳外国留学生的国别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表1广东高校留学生来源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省内各高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情况年度总结统计数字整理。

3.留学生教育资源主要聚集在省部属一本高校。目前广东省通过备案招收留学生的高校有54所。2013年招收留学生人数居前三位的高校依次是暨南大学(4008人)、中山大学(3183人)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516人)②;招收留学生的54所高校中,有10所学校具备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据统计,2013年广东省学历和非学历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人数为912人,前三名依次为中山大学(310人)、华南理工大学(287人)和南方医科大学(128人)。[1]

4.留学生所学专业有所偏重。从全国来看,2013年来华留学生专业共有14个:汉语言、西医、文学、经济、中医、管理、工科、法学、理科、艺术、历史、农科、哲学和教育。其中,来华留学生达到或超过5000名的专业(类)有10个,由多到少依次是汉语言、西医、工科、文学、管理、经济、中医、法学、教育和艺术。其中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含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总数,占当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9.5%[2]。与全国情况大体一致,广东省内留学生所学专业也主要集中在汉语言和对外汉语方面,部分学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国际关系、临床医学、中医等学科专业,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较少。

二、广东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基于国际形势及本省“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战略需要,广东省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吸引力。

·区域研究·广东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吸引力的举措及路径选择

1.通过奖学金激励来华留学。广东省内高校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资助,留学生获取的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增长迅速,从2005年的258人增至2013年的912人[3]。为进一步提高奖学金使用效益,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国留学生来粤留学,广东省以省政府名义设立了来粤留学生奖学金,每年奖学金总额为人民币800万元;另还增设了新招收留学生奖学金,明确了新生奖学金的申请、审核和评审程序。2014年广东省共计有20所高校的681名留学生获得2014年度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③。省内高校还积极拓展奖学金经费来源,丰富奖学金的种类,扩大获奖覆盖面,对吸引海外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2013年该校共有4名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30名学生获得优秀自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46名学生获得“广东省来粤留学生奖学金”,77名学生获得校内“学习优胜奖”,获奖人次达到363人,覆盖面达到近30%④。

2.重视海外招生宣传。为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吸引力,广东省内高校积极开展海外招生宣传。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曾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来西亚、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加纳、肯尼亚等12个国家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包括参加教育展5次,访问大学近20所,访问中学10所,组织专场招生讲座近10次,为稳定学校留学生规模,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广州大学拓宽宣传途径,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来华留学招生网站签订广告合约,以五种语言全方位、多形式地面向全球开展招生广告宣传,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展平台,扩大宣传力度,为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及开拓国际生源市场打开了局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读制研究生境外招生点覆盖了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智利、印尼、马来西亚、港澳台等11个国家和地区,为提高对外教育层次和水平拓展了空间⑤。此外,省内高校还积极利用GOOGLE搜索引擎、ADMISSION.CN、CUCUS网站等海内外主流媒体及各类招生网站进行宣传,定期与各国驻中国使领馆文化教育处保持沟通与联络,开发实施校际合作为主、海外合作中介和在校生推荐为辅的招生营销策略,拓展了海外留学生招生平台,提高了海外生源的数量与质量。

3.重视国际化课程建设。打造优质的国际化课程,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是高校赢得海外生源的生命线。为提高课程国际吸引力,广东省内高校重视全英授课课程体系建设。如,暨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所有课程均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专业包括经济管理、食品工程和计算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了全英语教学本科课程,专业包括国际商务、中国商务文化和MBA。南方医科大学的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也采取了全英文教学,2010年该校首届2005级全英文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回国参加印度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率为54%,2011年2006级学生回国参加印度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率为58%,大大超过其平均水平(12~15%),在所有招收印度留学生的中国医科院校中名列前茅⑥。省内高校还很重视打造留学英语品牌课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共10门课程入选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提高了课程国际化程度及其国际吸引力。

4.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广东省内招收留学生的高校都制定了针对留学生的校内管理规定,印制了《来华留学生手册》,在教学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签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如广东工业大学探索实施了手工考勤与电子考勤相结合、签证与考勤挂钩等制度,对端正留学生的学风,特别是语言生的学习态度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省内高校还开始注重留学生档案管理与备案管理。如华南农业大学,目前已完成自1954年以来留学生管理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内,目前广东省共有54所高校已经备案招收外国留学生。此外,广东省还很重视加强留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体系建设。2013年5月,按照教育部要求,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全省49所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的院校,就“留学生教育培养和管理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查摆,并指导各高校成立了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应急工作预案。广东省还以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留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作为平台,建立起留学生管理工作通报机制,省教育厅与省外办、省公安厅之间、校院(系)之间、校厅之间能及时通报、协调与处理问题。2014年省教育厅还组织高校就新的出入境管理法实施以来有关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汇总梳理涉及留学生出入境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了问题解决的针对性。

三、广东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吸引力的路径选择

(一)观念变革:提高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认识

目前广东省内不少高校只关注国内生源市场,缺乏争夺国际生源的意识。由于广东省相对全国其他省份,生源相对比较充足,省内诸多高校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上争夺生源的紧迫感,也没有像美、英、澳等国那样把外国留学生教育作为新兴服务产业加以重视和发展。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明确了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广东省内不少高校对此目标认识不够深刻、统一,不少高校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方面还存在国别偏好或歧视。如青睐欧美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不喜欢发展落后国家的学生;或者把来华留学工作仅仅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来源,重视外部空间拓展,忽视内部质量提升。另据调研显示,广东省内不少高校内部各学院对留学生教育认识不统一,留学生没有专职辅导员,没有实现与国内学生趋同管理,影响留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融合与认同。

因此,应积极进行观念变革,一方面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深刻认识到全面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区域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空间拓展与质量管理。此外,目前整个社会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缺乏统一的认识,社会化服务意识低,导致留学生校外住宿、打工等问题成为阻碍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瓶颈,亟需引导社会观念变革,提高社会化服务意识与水平,为广东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情环境。

(二)知识协同:提高课程国际吸引力

目前,广东省内高校可供外国留学生选择的专业还十分有限,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以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为主。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传统优势专业建设,打造课程品牌。如迎合外国人的兴趣与爱好,建设一批对外汉语教学特色品牌课程“商务汉语、艺术汉语、科技汉语”以及传统特色课程“中国烹饪、中国食品”等。另一方面,应针对来华留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言、人文社科、中医等传统专业,理工类专业留学生所占比例偏少的现状,通过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多种途径,协同课程资源,拓展理工类专业课程种类,丰富课程选择,进而提高来华留学教育吸引力。

此外,针对外国留学生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欧美发达国家为实现留学生与国内学生“趋同”培养,纷纷开设了留学预科课程。例如,英国预科课程时限一般为一年,预科课程中40%是语言课程,60%是文化课程,预科课程范围比较广,覆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可以使留学生进入诸多专业学习。[4]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来华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教育部于2009年3月23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希望通过预科教育,实现外国留学生所接收的国内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目前广东省内高校复合型的汉语预科教师缺乏,适应留学生汉语预科教学的教材稀少,部分留学生直接进入专业学习后跟不上进度,与本国学生差异巨大,导致部分学生被迫退出专业学习,影响了留学生教育的成效及吸引力。因此,要加强留学预科课程资源建设,做好汉语预科教育师资队伍的遴选与培育,使其同时具有专业课知识和对外汉语教学知识,把课程教学建立在通识汉语和专业汉语基础之上,从而帮助留学生既打好汉语基础,又能有效掌握专业技能。

(三)组织再造:改善留学生教育管理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目前广东省对外国留学生的管理主要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或外事处等机构独自负责,协同管理机制缺乏,影响留学生教育管理成效。从国际视角来看,为吸引外国留学生,国外诸多国家进行了组织再造,增设了由本国服务机构提供的特殊服务,像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Nuffic)、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IDP)等机构,通过在世界范围内设置办事处、举办会展吸引外国留学生,有效促进了本国的海外高等教育的发展。[5]借鉴国外经验,广东省也可成立类似的“国际教育发展中心”,专门负责协同高校开拓国际生源,提升留学生特别是学历生的招生规模和质量。另据2011年UKCISA所作的一份全英高校国际学生服务管理标准调查,在英国的绝大部分高校,可为国际学生提供专门服务的部门不局限于国际办公室(International Office),还包括其他部门,如教务处、学生生活服务部、学生会、宿舍以及各个院系都有负责国际学生事务的联系人,而且很多高校都为国际学生开通了24小时紧急服务热线[6]。因此,广东省也应进行组织再造,一方面要建立教育部门与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理顺各部门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权责关系,提高联通、联动成效;另一方面省内高校可成立类似留学生教育管理协调小组或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涉及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构成,包括教务处、研究生处、人事处、学生处、财务处、后勤集团等,使留学生教育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等过程融于一体,实现全过程、全因素的协同组织管理。

信息化时代背景还要求加强网络虚拟组织建设,打造留学生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国外如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和移民部联合开发了海外学生登记数据库,留学生开学、考勤、上课等相关信息都输入该系统,一旦学生发生什么情况,都可在系统里找到学生相关信息。[7]目前广东省留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仍有待加强。据调研,广东省“境外人员签证网上预申请系统”尚不稳定,未能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当外籍人员的新签证获得签发后,该系统显示的还是旧的签证信息,导致高校不能通过该系统查询即时更新的信息;再如该系统要求上传的扫描件只能是JPG格式,给工作的灵活性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且上传的扫描件不能被预览,不利于高校经办人员及时查缺补漏。因此,应加大留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改善和升级系统设置,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与稳定性,逐步实现留学生出境、入境、居留、学习或就业等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与共享。高校还应加强虚拟教学平台的双语化建设,逐步将选课系统、网络教学系统、E-learning系统等有关虚拟教学平台双语化,通过国际化课程平台的搭建,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教育服务。

(四)制度规范:提高来华留学教育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力

1.做好出入境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及宣讲

自201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对于新出境入境管理法及管理条例,省内具体经办人员的理解不一,有时会出现一问多答的情况,让办证人员无所适从。因此,应对相关政策法规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留学生家属申请陪读,或携带小孩,校方是否有义务为留学生的家属或孩子办理相关签证,具体应怎么办理等问题,应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南。此外,还应加强对留学生的宣讲教育,建立常态化的宣讲机制。目前广东省内高校主要由校内涉外工作人员对在校留学生进行法规宣传教育,威慑力不强,留学生守纪守法意识淡薄。为增强教育成效,可聘请权威专业人员或出入境管理处的警官,举行出境入境管理法知识、突发事件典型案例的公开讲座,定期对高校外国留学生进行宣讲教育,加强外国留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资助政策

目前广东省来华留学生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经费投入不足;部分高校设置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还存在标准低、覆盖面窄等问题。像英美等发达国家很重视发挥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在留学生教育成本分担中的作用,设立各种留学生奖学金,吸引国外优秀学生,促进了留学生规模和层次的提升。借鉴国外经验,我们也应构建中央、地方、高校与企业多元筹资机制。目前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据统计,2011年我国全年实际向166个国家提供23830个奖学金名额,奖学金名额比2010年增长了1440个,全年来华留学人数约29.6万,比2010年增长了近3万人[8];与2012年相比,2013年来华奖学金留学生总数为33322名,总数增长了15.8%,其中学历生29037人(增长16%),非学历生4285名(增长14.5%)。[9]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人数也从2013年的596人上升到2014年的681人,2014年计划颁发奖学金796万元⑦。今后还要进一步增加中央与省级政府奖学金名额,提高奖学金标准;同时还要考虑来粤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中不同国别、不同专业留学生的比例,拓展国际生源空间,优化留学生学科专业结构。除了政府投入,广东省内各级政府也应完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高校、企业、社会团体设立各种类型奖学金。目前省内中山大学等高校正在计划设立硕、博专项留学生奖学金,以此吸引高层次人才。国内一些企业如中石化、华为、中兴自2007年以来,也开始设立企业奖学金资助外国留学生。广东省今后要进一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捐助外国留学生教育,拓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减少高校对政府资助的依赖。

3.制定高校留学生工作实习支持政策

留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打工补贴学习和生活费用是国际通行做法。如英国和德国有超过50%以上的留学生在学期间从事有偿工作;在日本,打工的留学生比例高达84%[10]。我国关于留学生打工问题,2000年由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共同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又称“9号令”)强调“国际学生在校期间不得就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指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需要取得就业许可和居留证件,申请人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历。这些制度显然不利于吸引优秀留学生来华留学,不利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因此,教育部、人社部、公安部应联合制定允许高校优秀留学生打工政策,以及毕业后直接申请办理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证件、在华工作实习的支持政策,授权广东等地区开展高校优秀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当地工作实习试点,制定相关实施办法,严格遴选条件,控制就业领域,规避对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先行先试,推广辐射,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吸引力。

(五)环境优化: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氛围

目前广东留学生获签的居留许可最长只能为一年,对于第二年才要毕业的留学生来说,只获签时长为一年的居留许可,不足以让他们合法居留到毕业的时间。因此,留学生们往往需要在临近毕业的繁忙时段,再次申请居留许可的续期,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应改善管理,给留学毕业生签发有效期长于一年的居留许可,给予即将毕业的他们更多人性关怀。此外,留学生话语体系缺失已成为影响高校留学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高校普遍忽略对留学生这一群体学习需求与满意度的制度化扫描与实证调研。[11]因此,广东省内高校还应在招生录取、注册接收、护照签证办理、学生活动、教学管理、后勤配套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注重留学生诉求的回应,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知名度与美誉度。高校还可丰富留学生的文化活动,通过贴心汉语语伴志愿者交流、留学生文化节、汉语角、文体联欢活动、文化旅行、参观考察和语言实习等活动,丰富留学生的留学经历,增强他们的文化适应能力。

注释:

①注:相关数据主要根据省内各高校上报的对外交流合作情况汇总统计。

②注:相关数据来源于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2013年度工作总结。

③⑦注:相关数据来源于广东省教育厅交流合作处2014年度工作总结。

④注:相关数据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对外交流合作情况2013年度工作总结。

⑤注:相关数据来源于三所高校对外交流合作情况2013年度工作总结。

⑥注: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省内各高校2013年度对外交流合作情况总结。

参考文献:

[1][2][3][9]教育部.2013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Z].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3:26,260,59,233.

[4]陆应飞.关于来华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的思考[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2(1):46-52.

[5]尹玉玲.OECD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分析——基于跨境高等教育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29-32.

[6]邓海兵.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中英两国的国际学生政策研究[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2(2):12-17.

[7]洪成文,燕凌.澳、加留学生教育政策效益分析与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77-80.

[8]刘宝利.在学会第五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2(1):1-5.

[10]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6):38-43.

[11]韩维春,杨晓平.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因素分析及策略改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4(4):67-68.

(责任编辑陈志萍)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广东电力》简介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