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谈用人

2015-10-29丰家雷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9期
关键词:街亭马谡智囊

□ 丰家雷

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谈用人

□ 丰家雷

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异彩纷呈的年代,发生在这个时代的失街亭无疑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它直接影响了魏蜀吴三国的战略格局,尤其对蜀国来说,甚至决定了这个偏安小国的命运和历史走向。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进攻魏国,率6万大军从汉中突袭祁山,魏军败退。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派出骁勇善战的右将军张率军到祁山抵抗,自己也从洛阳赶到长安亲自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准备派一支人马去守“关陇大道”上的军事咽喉重镇——街亭(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参军马谡主动请缨,并立下了军令状。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马谡才华出众,平时读了不少兵书,喜欢谈论军事谋略,素有才名,诸葛亮非常器重他。但刘备不以为然,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可诸葛亮却不这样认为,他十分赏识马谡,把他当作当世之英才,任命他为参军。出兵祁山后,诸葛亮任命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统领一路军马去守卫街亭。

终至一夕失街亭,不但断送了诸葛丞相孜孜以求的北伐大业,而且丢了39岁的马谡的性命,还落下了一个徒有虚名的坏名声。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及“言过其实”这个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谡。

究其原因,马谡自负失策,当然难辞其咎,但诸葛亮“用马谡错矣”,用人不当,没有知人善任,量才适用,不能不令人深思。

领导者最大的责任就是量才适用,也就是知人善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万事皆通的全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人岗相宜、才位匹配,才能发掘人的最大能量,达到最佳效果。选人用人就是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因人而异,量才适用,各得其位。古人都知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宝贝放错了位置也会变成废品。让张飞去绣花、李逵去作画就是人不适位。故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人与职位相匹配,即“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纵观马谡此人,充其量就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善于出谋划策的智囊,而临机应变、杀伐决断非其所长,缺乏实际统兵打仗之能。而一代名相诸葛亮就是把这样一个好参谋错用在了统帅的位置上,天不凑巧,对手恰恰又遇上了能征惯战,以用兵巧变、善列阵营,长于利用地形而著称的一代名将张,这才造成了这个千古悲剧的上演。

历史容不得假设。如果诸葛亮把马谡作为一个智囊型人才加以培养使用,也未尝不可能成为张良、郭嘉、刘伯温式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高参。如果诸葛亮能够针对马谡的个人实际情况,把他安排到基层,从领兵千人的基层干将做起,悉心培养,逐步提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如此一来,很难说“文韬武略”“一代战神”的称号不是马谡的。

斯人已去,千载悠悠,街亭犹在,在一声声叹息中我们回味这跨越时空、荡气回肠的惊鸿一瞥。血的教训再次告诫后来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给老虎以山川,给骏马以草原,给猴子以树林,给蛟龙以海洋,才能各得其所,同频共振,才会在历史大舞台上演奏出美妙动人的乐章。□

喻 梁/图

猜你喜欢

街亭马谡智囊
马谡失街亭
办媒体智库 做政府智囊——《东南商报》构建“媒体+智库”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马谡失街亭与诸葛亮有关?
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黄守宏:总理的“首席智囊”
马谡失街亭
近期中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
关于《智囊》和《智囊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