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以《门店规划与运营》为例

2015-10-29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连锁门店考核

曹 爽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164)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的革不断发展,以工作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项目改革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在《关于在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明确指明了专业课程建设理念,指明了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然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于1998年由上海商学院率先创办,至今不超过十七年的历史。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创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该院的首批重点专业暨中央财政拨款建设的专业,应如何将本专业开办得更好?笔者认为,应着力建设好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

一、工作任务分析

《2010年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发展加快而人才培育机制存在不足,连锁经营行业面临着人才荒。高职院校门店规划与运营这门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主要适用于连锁店的选址、销售、理货、收银、防损、客服及店长等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而设置的。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之本,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技能,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门店规划与运营这门核心课的先修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原理,后续课程有连锁企业信息分析、连锁企业推销技巧等。本课程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教授为代表的研究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确立门店规划与运营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开发,形成5大教学项目,13个教学任务。

项目一,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任务1:商圈调查;任务2:选址分析);

项目二,连锁企业门店设计(任务3:门店装潢与CI设计;任务4:室内气氛营造;任务5:卖场布局设计);

项目三,门店商品管理(任务6:商品理货管理;任务7:商品采购;任务8:盘点);

项目四,陈列(任务9:陈列设计);

项目五,门店现场管理(任务10:价格和促销;任务11:收银与防损;任务12:商品和门店安全;任务13:顾客管理)。

二、学习领域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2.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慕课、微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采取按照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内容来设置各个项目,与连锁企业职前培训内容相联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岗位中的工作技能,为入职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无缝对接。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过程任务驱动法教学是符合门店规划与运营中各岗位技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地学习门店规划与运营中的岗位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创新学习方法,带领学生去沈阳市各商圈实地调查、选址。例如,以选址分析任务以例。项目一,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中的任务2:选址分析,课程目标是选址策略。通过沈阳市蒲河商圈调查,最终确定为自己的门店选址。得出如下数据,如居民区数量、楼数、户数、商场数量、办公区数量、车流量(机动车、非机动车)、人流量。具体实施方法:

1.海里捞火锅门前:测车流量、人流量。

2.人和街与大商佳交叉处及大商佳门前在人和街上,测车流量、人流量(机动车、非机动车)。

3.大商佳1号入口处测客流量。

4.大商佳2号入口处测客流量。

5.从国茂集团至麓云湖洗浴人和街东所有居民户数、门店详细名称。

6.从国茂集团至麓云湖洗浴人和街西所有居民户数、门店详细名称。

7.调研除大商佳外的中小超市(名称及客流量)。

8.进入大商佳后二楼三楼客流量在入口处和出口处测量。

(三)需完成的任务(见表1)

表1 选址分析

三、考核评价措施

摒弃完全凭借一张试卷考核的方式。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考核评价为自我评价1分,小组互评4分。教学任务完成性评价,教师过程性考核,企业教师考核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考核。

(一)考核大纲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采取过程考核的形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五大项目十三个任务进行考核,考核共分为商圈调研报告,CIS策划书,理货,盘点,陈列,价格和促销六个部分,既能够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考核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程度,从而掌握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达到教学目标。

(二)分值具体分配(见下页表2)

结束语

高职院校门店规划与运营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主要适用于连锁店的选址、销售、理货、收银、防损、客服及店长等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而设置的。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之本,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技能,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在课程建设中,应基于工作过程,真正地体现出高职教育的本质。

表2 考核内容

[1]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2]许湘平.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3]尹耕钦.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9,(10).

猜你喜欢

连锁门店考核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新店商,创造新增量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内部考核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小算盘”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