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

2015-10-29杨春红吴楚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消费大学生

杨春红,吴楚明

(淮阴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提速,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对消费进行研究有一定的价值。教育体制改革后,我国大学生人数开始激增,截至2012年底,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总人数已经超过2 391万。

高校扩招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学生人数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这一社会新生消费群体。这一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特征,在开始显现其潜在消费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本文以淮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研究,认识该校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调查数据的来源及说明

2014年3—5月,项目小组对淮阴师范学院(包括东校区和北校区)在校大学生(涵盖大一至大四所有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为获取相关信息,调查问卷采用以封闭式回答为主,开放式回答为辅的方式,共包含20道选择题和两道问答题。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共发出500分调查问卷,回收475份,有效问卷470份,有效回收率为94%,采用Excel2003对全部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见下页表1)。

二、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来源分析

表2 消费主要来源调查结果(多选题)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向多渠道发展,包括家庭给予的生活费、助学贷款、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呈现出以家庭给予的生活费为主、其他消费来源为辅的特点。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消费目的的角度,笔者从基本生活、网络通讯、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进行研究分析。

1.基本生活消费。基本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两方面。调查数据显示,78.09%的大学生饮食消费在500元以下。由于消费收入水平的限制,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大,约1/2左右,处在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肥皂、洗衣粉、牙膏、衣服、鞋袜等的生活用品消费一般比较固定。

表1 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表

2.网络通讯消费。这里的网络通讯消费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或手机等通讯设备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样本显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需要网络消费,64.89%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的网络支出在100元以下,3.83%的大学生的网络支出达到了300元以上。与网络支出相比,手机通讯消费占据更加可观的地位,50.43%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手机通讯费用在300元以下,30.85%的大学生手机通讯消费在400元~500元之间,6.38%的大学生超过了500元。

3.休闲娱乐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也不例外。没有以往升学的压力,没有生活的负担,有的是充裕的可支配时间,这些都为大学生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假期旅游、逛街购物、看电影、KTV唱歌和健身等现代休闲娱乐方式开始为大学生们所喜爱和推崇。

4.人际交往消费。所谓人际交往消费是指为了平衡好人际关系,扩展人脉而形成的支出。目前大学生各种人情消费呈现上升趋势(见下页表3),每逢同学生日或是一些特殊的节日,聚会、请客吃饭、送生日礼物都必不可少。数据显示,26.02%的大学生除平时的人际交往消费外,平均每月额外要花费200元~400元在陪伴侣外出旅游、逛街、购物、唱KTV、看电影、进出高档餐厅消费等交往活动上。

5.自我发展消费。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大学生也开始增强自身竞争力。除了保证优秀的专业课成绩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购买学习教材、辅导资料,参加各种等级考试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力。数据显示,47.66%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的自我发展消费在100~300元之间。

表3 人际交往消费调查结果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分析

1.消费意识。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消费观念以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为主导。从购买商品的角度看,72.34%的大学生对消费持谨慎态度,一般都量力而行,重视商品的实用性。就娱乐场所而言,他们也往往选择一些在自己承受范围内的中低档场所。从消费的认知上看,大学生普遍都能认同和接受“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在大部分日常的生活中也能遵循。同时94.04%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来之不易,能体谅家庭的负担。

2.维权意识。大学生在消费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较为主动地争取自身权益。大部分大学生能够主动要求商家退货或者更换商品,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例如到维权机关投诉、借助媒体力量等。在大部分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着维权意识不高的现象。他们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让步,不愿意去追究侵权商家的责任,又或者觉得维护权利太过麻烦,往往自认倒霉。

三、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表现出与大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相关,还与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所处环境密不可分。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消费呈现差异化,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存在较大差距,4.04%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高达1 500元以上,他们相对于其他大学生有更多的消费空间和消费能力,其中不少大学生过着比较奢侈和浪费的生活。而每月生活费(包括助学金与兼职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2.77%。

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来源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有关。调查显示,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消费收入普遍较高,而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消费收入普遍偏低。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消费差异不会消失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消费结构不太合理

人际交往消费支出与休闲娱乐消费支出偏高是消费结构中的突出问题。样本显示,近八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高于自我发展消费,而在人际交往消费中,请客吃饭和恋爱消费又占了较大比重。这种本不应该出现在大学校园里的人情支出,也随着社会化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成为常情。良莠不齐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冲击,以及请客吃饭发展关系等行为的普及,导致大学生无意识地认同了这些现象的存在。

(三)大学生消费品牌倾向强烈

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渐趋成熟,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向往以及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意愿,使得他们开始关注流行,追逐时尚,崇尚个性,注重社交活动。调查发现,大学生无论是在耐用品或是快速消耗品上面,都有着一致的品牌倾向。从平常的生活用品到衣着服饰,再到数码产品,无处不在的品牌身影突显出了大学生对品牌产品的钟爱。

耐克、森马、苹果、三星、匡威、达芙妮等,这些大学生喜爱的品牌,具备鲜明的时代、时尚特征。无论从产品的外观设计,还是从代言人的挑选上,都明显带有青春气息和跃动因子。如此具有针对性的市场定位,使得个性时尚的大学生群体将这些品牌的产品作为自己的消费首选。

(四)消费无计划,理财观念淡薄

大学生作为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群体,却往往缺乏对于消费的控制和计划。数据显示,71.28%的大学生没有或者只偶尔制订过消费计划,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生活费不够用,11.28%的大学生生活费经常不够用的现象。而生活费不够用时,选择外出兼职的大学生只有25.96%。这不仅反映出消费无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经济缺乏独立性。

在对于闲置资金的看法中,62.77%的大学生在手中有闲钱时偏向于把钱存在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体现大学生因消费无计划而对未来消费不确定的担心。

四、促进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对策建议

面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时,既不必盲目夸大,也不可忽视放纵。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建议和应对措施。本文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点及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与社会密切合作,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勤工助学活动是目前帮助有需要的大学生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勤工助学制度的不断发展,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已不能满足学生勤工助学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勤工助学受到高校的大力发展,但社会给予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作为高校,为开辟勤工助学的渠道,应当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紧紧围绕社会的现实需求,用主动联系社会上一些信誉良好的企事业单位的形式,在劳务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协商或签订协议的方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合适的长期兼职岗位,向社会提供与学生专业学习结合较紧密的科技开发和文化咨询服务,例如电脑软件开发、外语翻译等。此外,为应对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良认知,高校应当组织建立相关组织,规范勤工助学的管理工作和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优化大学生消费结构,提高自我发展消费比重

优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合理消费意识的培养,而“勤俭节约,健康消费”的消费意识应成为大学生消费意识的主旋律。

另外,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应把自我发展消费作为消费焦点,丰富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营造健康消费环境,培养良好消费习惯

要引导大学生克服攀比心理,培养大学生适度消费的习惯,就要为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具体包括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家长应当控制子女的消费来源,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消费。同时言传身教,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以实际行动教育子女遵循“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中华传统美德。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与日常消费有关的事务,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适应消费环境。

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校方面应当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灵活多样的理性引导,如开展“理性消费周”活动、成立大学生理财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理性消费宣传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校园的社会化趋势日益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上享乐主义消费观的盛行趋势,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重要原因。为了帮助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应该积极呼吁媒体本着对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负责任的态度,做科学合理的消费宣传。

(四)开设理财课程,提高理财能力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地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人员配置、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在高校教育中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导致在目前的高校中,大学生迫切需要理财观念与高校方面缺乏对大学生相应的理财教育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想要实现大学生的消费合理化,应当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从实际出发,开展相应的理财教育课程,让大学生及时获取国内外重大财经新闻、投资理财资讯等方面的最新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理财教育课程和活动,使得大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理财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理财观念和维权意识,轻松应对高校生活。

结语

总体来说,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较为合理。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的来源、结构和观念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其表现为:消费差异化,出现两极分化、消费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消费品牌倾向强烈、消费无计划,理财观念淡薄等。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应提高对大学生消费的重视程度,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尽早将大学生消费引导至更为理性的轨道上来。

[1]刘金勇,边策,金天星.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引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20-123.

[2]郭跃进.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1):31-33.

[3]夏金元.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7,(6):11-12.

[4]陈小伍,王绪朗.大学生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某部属高校为例[J].青年探索,2007,(4):34-39.

[5]郭建锋,卢新明.消费社会形态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2):94-96.

[6]张凤林.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对策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12-115.

猜你喜欢

消费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