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栽培双孢蘑菇的品种筛选
2015-10-29李淑珍
李淑珍
摘 要:对于双孢蘑菇的品种,最重要的是产量和质量。对176品种、163品种、U3品种、152品种和111品种这5种双孢蘑菇进行了相关试验,并得出了最终的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这5个品种的双孢蘑菇都能在北方发菌、出菇,产量和形态较佳的是176品种,产量不错但形态不佳的是163品种,形态不错但产量不好的是U3品种和152品种。由试验结果可知,在北方,如果用于鲜食,可以栽培176品种和163品种;如果用于制罐出口,则可以栽培U3品种和152品种。
关键词:双孢蘑菇;品种筛选;栽培质量;培养料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0.110
所谓“双孢蘑菇”,就是人们所说的洋菇,又被叫作蘑菇,其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含量很低,食用起来味道极佳,并且营养价值高。双孢蘑菇中共有18种氨基酸,并且糖含量也十分丰富,能够抵御人体中的一部分病毒,还能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世界上,在食用菌栽培方面,双孢蘑菇产量位居第一,罐头出口量为40%~50%.根据我国统计数据可知,2004年,我国双孢蘑菇产量超过1.3×105 t。但是,我国蘑菇大部分集中在南方,北方比较少,所以,可以通过相关试验筛选出蘑菇品种,扩大双孢蘑菇的栽培范围。
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试验中选用的双孢蘑菇菌株是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的,也就是上述176品种、163品种、U3品种、152品种和111品种的双孢蘑菇。在试验过程中,培养料为一次发酵堆制的稻草。培养料配比为1 000 kg的稻草、60 kg的饼肥、25 kg的过磷酸钙、7.5 kg的石灰、1 000 kg马粪、5~6 kg的尿素、37.5 kg石膏,并且培养料的pH值要保持在7.8~8.0之间。覆土材料为2 200 kg耕作层之下的田土、220 kg没有霉变的稻壳和12 kg石灰粉,并且覆土材料的pH值仍然要保持在7.8~8.0之间。在具体计算时,计算公式为子实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得到容重,总产量除以总面积得到单产,鲜菇重除以干料重再乘以100%得到转化率。在设置试验时,需要重复处理5次,并且每一次处理面积都是0.2 m2。
2 结果分析
由试验结果可知,对于品种不一样的双孢蘑菇,其生长情况也不同。这5个品种的双孢蘑菇第二天都会出现正常的萌动情况,菌丝封面、发菌期和菌丝期时间都不长的是176品种、163品种、U3品种和152品种,菌丝封面、发菌期和菌丝期时间较长的是111品种。对于各品种的双孢蘑菇,176品种、U3品种和152品种出菇比较早,出菇时间处于中间的是152品种,出菇时间比较晚的是163品种,而出菇时间最长的是111品种。由此结果可知,U3品种盖大并且厚,处于中间水平的是176品种和152品种,盖小并且厚的是111品种,盖小并且薄的是163品种,柄最粗和最短的是111品种,柄比较粗并且长的是U3品种。要想充分表现子实体的质量,就要用到容重,也就是单位体积的子实体的质量;要想保证子实体制罐出口质量,就要使子实体尽可能致密紧实,并保证其质量。对于试验品种,容重从小大到的顺序是111品种、163品种、152品种、176品种、U3品种,并且产量最高的是163品种,其次是176品种,152品种和U3品种并列,最差的是111品种。只有152品种和U3品种区别不是很明显,其他的产量差距都比较大,并且每一个品种的生物转化率和它们的显著性差异趋势与产量基本一致。
3 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要想有效保证双孢蘑菇的产量,就要保障双孢蘑菇的质量。对于双孢蘑菇育种,要想得到产量比较高并且质量好、抗性不错的商品菌株,就要通过相关试验进行筛选和杂交。由我国相关杂交研究可知,大部分菌种之间遗传相似程度比较高,采用了同工酶电泳方法后,从美国宾州大学和中国蘑菇菌种研究所的蘑菇品种质量来看,两者各方面的相似度达到75%以上,并且采用RFLP技术、RAPD技术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这种结果表明,如今的蘑菇品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比较小,并且没有什么发生变异的能力,因此,蘑菇的品种筛选这一环节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就显得比较关键。在发菌期管理方面,开始的3 d要保持温度不变,并且保证不通风或者少量通风,尽量关好门窗。因为菌丝成长会导致料温升高,所以,棚里的温度要保持在25 ℃左右,空气湿度为75%,以帮助菌丝萌发。3 d后,可以适当增加菇房的通风量,但是,中午一定要停止通风。5~7 d后将其放入培养料中,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量,同时,为了避免产生杂菌,还应该吹干料面。
4 结束语
当覆土缝中长出很多绒毛菌丝时,就可以进入出菇期管理了,主要是管理水分、温度和通风情况。对于水分,当双孢蘑菇的菌丝充分生长时,就要为其喷一次重水;对于温度,最佳温度需保持在14~18 ℃;对于通风情况,在天气情况没有异常的前提下,要长时间通风。
参考文献
[1]刘同辉.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2]许东.大棚栽培蘑菇高产技术[J].长江蔬菜,1998(7):34-35.
[3]王小文.应用同工酶电泳法分析双孢蘑菇白色菌株间的种间亲缘关系[J].福建食用菌,1991(2):1-20.
[4]杨必成.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