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民开辟淮南
2015-10-28赵会生郭子凡
赵会生+郭子凡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性抗战由此爆发。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于10月12日,又将南方8省境内14个游击区(广东琼崖地区除外)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准备奔赴抗日前线的赵启民,因奉调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第三期学习而未能如愿。
在抗大学习期间,赵启民学习了社会发展史和中国近代史等课程,从思想上和理论上都得到了提高。在学员队里,赵启民认识了一位曾在红二方面军任团长的学员成钧。两人都是班长,在抗大举办的体育运动会的射击比赛中,他们俩又分获冠、亚军。从此他们意气相投,来往密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赵启民年龄稍长,读书稍多,成钧开口闭口称他“老夫子”。
随着抗战形势的迅速发展,抗大不断有学员提前毕业离校,走向抗日战场。赵启民也在1938年1月奉命提前结束抗大的学习,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报到,并于2月初被分配到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任参谋长。
第4支队司令员是高敬亭。该支队是由原活动在鄂豫皖边的红28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其中第8团主要由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编成。2月中旬,赵启民来到河南省确山县第8团驻地。在这里,他高兴地见到了抗大的同学成钧。原来成钧也被分配到第8团并担任第1营营长。此后,他们便一起在这支部队里度过了漫长的战争岁月。
在第4支队几个团当中,相比之下第8团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装备也是最差的。但改编后,中共中央军委给第8团调配了二三十名红军干部,部队营以上干部大多来自红军主力部队,领导力量并不弱。根据新四军的统一部署,赵启民到第8团后,协助团长周骏鸣和政治委员林恺对部队进行整训。首先是进行抗日动员,然后是短期的军事训练。在整训中,赵启民运用在陕北红军时期的斗争经验和在抗大学到的知识,在第8团组织起一个精干的参谋班子,加强了部队建设。第8团所在地区土匪较多,赵启民还亲自前往土匪武装段永祥部,晓以民族大义,劝说他们共同抗日,经做工作将该部收编,使第8团人员得到扩充。与此同时,在武汉的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新四军副军长项英还派人给第8团送来了电台、密码和经费。整训时间虽然不长,但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部队扩大了,素质有所提高,装备也得到改善。
在新四军集结整训期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的任务和行动方针作了一系列指示。3月8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高敬亭率部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的指示和新四军军部关于东进皖中、皖东的命令,赵启民随第八团从邢集出发,于3月下旬在皖西霍山县流波疃同高敬亭及其率领的第4支队主力会师。高敬亭特地到第8团驻地看望指战员并讲了话。
而后,部队继续东进到达合肥附近时,支队决定赵启民为代表,同驻合肥的国民党桂系第21集团军廖磊部接洽。赵启民到合肥见到该部参谋长时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明确新四军第8团的作战任务;二是给第8团补充枪支弹药。国民党军方面的答复是:将第8团部队开到浦口外,在浦口到合肥的公路上设防,阻止日军沿公路西进。补充弹药的事,要多少给多少,但必须经过合肥时才能领取。赵启民返回部队后,向支队领导汇报了接洽情况。大家研究认为,国民党军要第8团打阵地战可能是假日军之手消耗新四军;而补充枪支弹药途经合肥则有可能受制于人。为免遭暗算,决定宁可不要补充,也不能上当。于是部队继续东进,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
4月中旬,全支队展开于皖中的庐江、无为、舒城、桐城和巢湖地区。进到皖中后,第4支队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主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赵启民协助指挥第8团于6月在舒城至桐城间的公路上两次伏击西犯日军,毙伤日军50余人。以后又在庐江歼灭伪军吴可庄部200余人,为第4支队建立皖江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8月,根据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赵启民协助团主要领导率第8团首先由皖中舒城西汤池出发,越过淮南铁路(蚌埠至裕溪口)进入皖东,先后在肥东、巢北、含山、全椒、滁县一带展开。10月,撤退到大别山的国民党桂系军队第21集团军站稳脚跟后,竟以抗日为名向皖东敌后派出行署主任、专员和县长,并收编土杂武装,扩充地方势力,与新四军争夺皖东。此后,新四军与日伪军、顽军之间复杂尖锐的三角斗争即在皖东展开。
第8团于皖东敌后展开之后,对日军占领的合肥、巢县和淮南铁路两侧构成了严重威胁。1939年2月19日拂晓,驻合肥日军1000多人,分两路向第8团驻地肥东县梁园和东山口附近的方老人洼发起进攻。这一天是春节,部队指战员和前来慰问的人民群众正在欢度佳节,赵启民突然接到两天前派出的侦察分队送回的日军要来偷袭的情报。此时,团长和政治委员率团部和新组建的警卫营驻在梁园,赵启民率3个营驻在方老人洼。所以,防守方老人洼地区的指挥责任就落在了赵启民的肩上。
赵启民接到日军偷袭的情报后,一面向团长和政治委员报告,一面召集3个营长勘察地形、部署作战任务。战斗打响后,赵启民令第3营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第3营指战员不畏强敌,以旧式步枪、长矛、大刀和手榴弹为主要武器顽强抗击,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随后,赵启民根据第3营的伤亡情况适时调整部署,由成钧率第1营替换第3营继续抗击日军,第3营撤下来进行整补。日军遭受较大伤亡后,攻势减弱并开始后撤。此时,团长周骏鸣率领警卫营在梁园击溃另一股日军后,正在向方老人洼增援。赵启民抓住时机,令第2、第3营从左右两侧包抄追击,又歼日军一部。此战毙伤日军150余人,第8团仅伤亡30余人,战斗的胜利使皖东敌后军民受到极大鼓舞。
3月,根据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到第4支队视察时关于扩编部队的指示,以第8团第1营为基础,加上部分部队和地方游击大队扩编为挺进团,成钧任团长,由第8团统一指挥。至6月初,第4支队主力全部展开于皖东地区。
第4支队自东进以来,作战约90余次,共毙伤日军1700余人,消灭反动武装和土匪3700余人,部队自身由3000余人发展到5000余人。为加强江北部队的统一领导,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于5月成立,由张云逸兼任指挥,邓子恢兼任政治部主任。6月中旬,又任命罗炳辉为江北指挥部副指挥。随后,对第4支队进行整编,另组第5支队。第5支队以第4支队第8团为基础,另辖第10团(原挺进团)、第15团(原第3游击纵队),于7月1日在定远县安子集正式宣告成立,罗炳辉兼任司令员,郭述申为政治委员,周骏鸣为副司令员,赵启民为参谋长,方毅为政治部主任。第5支队的成立,为继续东进津浦铁路以东地区,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作了重要准备。
第5支队成立之前,赵启民曾率侦察队到津浦铁路沿线侦察了解日伪军和顽军等各方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对挺进津浦铁路东提出了建议。张云逸、邓子恢对此非常重视,单独找他谈话,对他所提出的建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8月至10月,赵启民协助罗炳辉、郭述申率第5支队越过津浦铁路,全部到达路东地区。这里地处津浦铁路以东、高邮湖以西、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沟通河北、山东地区八路军和江苏、安徽地区新四军之间的重要通道。这个地区除来安、盱眙两个县城仍由国民党政权控制外,其余城市均已被日军侵占。第5支队进入津浦铁路东后,即开始开辟以盱眙县半塔集为中心的路东抗日根据地,并将路东地区划分为5个地区,分兵开展游击战争。
10月间,赵启民到第10团检查工作。因第10团政治委员工作调动,在团长成钧的要求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赵启民兼该团政治委员。第10团进入路东后将部队展开于盱眙、嘉山地区。此时,国民党顽固派、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也率部向淮河两岸及天长、高邮、盱眙等地挺进,企图配合津浦铁路西桂军将新四军挤出皖东或消灭在皖东境内。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来到皖东。
11月下旬,刘少奇从延安经豫南确山竹沟等地到达江北指挥部。随后,接连主持召开中共中原局会议,决定了向西防御、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方针,并多次强调必须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猛烈扩大军队,迅速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并要求在积极打击日伪军、消灭汉奸土匪武装的同时,加速作好对付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准备。根据刘少奇的指示精神,第5支队一方面抽调大批干部,采取多种办法,在路东各地进行扩军工作,一方面同日伪军和顽军进行坚决的斗争。
这年淮南大旱,根据地军民的粮食供应不上,第10团经常受到断粮的威胁。成钧派人去盱眙县找国民党政府县长秦庆霖要粮。抗战初期,秦庆霖被日军赶走,成了一名流亡县长。一年前,新四军第4支队领导考虑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局,派成钧率部护送秦庆霖回到盱眙县继续任县长。此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成团长的大恩大德,庆霖今生没齿不忘,衔环结草定当报答!而现在,秦庆霖却对成钧派来的人说:请贵军出示省府行署的公文,我们才能照办。秦庆霖知道国民党政府不承认第5支队的番号。成钧听到汇报后怒斥秦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成钧带领1个连去路西。秦庆霖趁机向第10团留下来的部队逼近并不断挑起“磨擦”,有一次竟缴了第10团担负警戒任务的一个班的枪。赵启民派人向秦庆霖提出抗议,秦庆霖提出的条件竟然是要第10团离开盱眙。
赵启民看到一场反“磨擦”斗争不可避免,于是,一面向支队领导罗炳辉等汇报,一面命令部队作好战斗准备。1940年1月上旬,秦庆霖的儿子秦云鹏率一个团向第10团驻地进攻,被赵启民指挥部队击溃,并将其1000余人包围在马头山上。秦庆霖见势不妙,赶紧派人来找成钧。成钧不在,赵启民接见了秦方代表。对方提出停火,并要求向马头山上送粮、送水,赵启民爽快地说:“送粮、送水都可以,但要把是非搞清楚。你们为什么要抓我们的人、缴我们的枪?”谈判中,赵启民又提出了一个划界抗日的办法,就是以河梢桥为界,“我不向东,彼不向西。”赵启民将军事斗争和政治谈判结合起来,有理有节,迫使秦庆霖接受了新四军方面的条件,赵启民也将秦庆霖的人马放了回去,事情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
但是,秦庆霖没有接受教训,事隔不久,又派一个连西越河梢桥,来到第10团辖区一个叫花家围子的村子,扣押一名花姓地主,居然以抗日为名逼迫地主交出金银财宝和粮食。花姓地主的家人赶紧请第10团去解围。已从路西返回的成钧,立即找赵启民商量:“去不去?”赵启民说:“人家来请,还能不去?花家围子是我们的辖区,秦庆霖跑到我们这里来抓人罚款,我们不能不管。咱们现在正缺粮食,搞好了一反‘磨擦,二解决部分粮食问题。”两人商定,由赵启民带部分兵力到花家围子解决问题,成钧率主力在涧溪观察动静准备接应。赵启民带一个连突然将花家围子包围起来,随后派人对顽军连长说:“抗日是有钱出钱,有粮出粮,花家地主有粮但没有犯法,你们为什么抓他?再说河梢桥西是我们的辖区,你们有什么权力过来抓人?”并要求秦部立即放人撤兵。被围的秦部既不敢打,又跑不掉,赶紧向秦庆霖求救。秦庆霖派参谋长企图秘密潜入花家围子,被第10团警戒部队发现抓住。此人被带到赵启民面前时傲慢地亮出自己的身份:“我是秦旅长的参谋长!”赵启民当即严厉地质问道:“你们既无军纪,又无国法,为什么跑到我们防区来抓人?你们必须马上放人,撤出围子。”并提出了解决粮食问题的方案。该参谋长表示要进围子去商量,赵启民限3天答复,并放其进了围子。3天后,被围秦部又表示要请示秦庆霖,赵启民说:“好,那就再等几天。”又等了几天,秦庆霖没有答复,赵启民命令部队又向花家围子逼近一些。围到第9天,秦部熬不住了,表示接受赵启民提出的全部条件。考虑到抗战大局,赵启民让其带走了200担粮食。花家地主向第10团献出了全部粮食近4000担,赵启民让花家地主留足口粮、种子,又送给兄弟部队一部分,还分给当地农民一些。这次没有流血的反“磨擦”斗争的胜利,解决了第10团的粮食问题,同时打击了顽固派破坏抗战大局的活动,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一天夜里,赵启民率部在嘉山县的一个村庄里宿营。500余名“扫荡”根据地的日军也路过此地。赵启民当即指挥第10团的三个连同日军展开激战,战斗持续三个小时,毙伤日军30余人,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掩护根据地军民和政府机关安全转移。
赵启民兼任第10团政治委员后,将主要精力放在部队建设和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上。他和成钧以及中共盱嘉工委的陈东明、汪道涵一起,就如何创建盱(眙)嘉(山)抗日根据地,克服困难扩大抗日武装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地区各阶层人士的抗日热情非常高,第10团来到这里不久,一些大大小小的游击队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这种一哄而起的游击队成分不一,如果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会像海上的潮水,来得快,退得也快。赵启民同成钧等经反复研究,决定将第10团的5个连全部一分为二,同各游击队混编,重新组成10个连,连长一律由游击队队长担任,副连长则由原来的连长担任。混编后,赵启民调动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和老战士的积极性,带动了刚刚穿上新军装的游击队员们在军政素质方面不断提高。赵启民和成钧还对部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后来的事实证明,第10团这种大胆而又慎重的做法,不仅使部队很快由500余人发展到1500余人,而且对巩固部队,提高部队军政素质都很有成效。赵启民向支队领导汇报后,支队领导决定将第10团扩大部队的做法在全支队推广。从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全支队共组织起7个游击大队、13个游击中队。这些游击队经过短期训练和战斗锻炼后大部编入主力部队,短短几个月内第5支队就由200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
1940年3月初,国民党桂系顽军向路西新四军第10支队发动进攻。罗炳辉率第5支队主力、苏皖支队赴津浦铁路西增援。苏北顽军韩德勤部为配合桂军在路西的行动,趁第5支队主力西去作战之机,集结10个团1万余人兵力,于3月21日分三路向来安县半塔集地区大举进攻,企图摧毁新四军在津浦路东的指挥中心。第5支队留在半塔集地区的仅有后方机关以及附近的留守部队2000余人。由于兵力对比悬殊,形势十分危急。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认为,保卫半塔集至关重要。如果半塔集有失,新四军将难以在路东立足,同八路军的联系就会被国民党军截断。因此,决定由第5支队后方机关和留守部队固守待援,同时急调其它部队赶赴路东增援。由于罗炳辉等已率第5支队主力西去,赵启民作为支队参谋长,奉命从第10团赶回半塔集地区协助邓子恢、周骏鸣和郭述申等指挥作战。22日中午,战斗正在紧张进行时,中共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电示第5支队留守部队,要积极防御、坚守半塔集地区、固守待援。
此时,半塔集已被顽军包围,位于半塔集西南苏郢的第5支队留守指挥所,同半塔集守卫部队的联络已被切断。邓子恢、周骏鸣、郭述申、赵启民和方毅研究决定,由赵启民进入半塔集指挥作战。赵启民冒着危险进入半塔集后,向坚守在半塔集的第5支队教导队传达了上级固守待援的指示。他同教导队领导一起分析各方面情况并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大力表彰部队顽强苦战的战斗作风,同时要求指战员继续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坚守半塔集7天以上;二是要求各部队千方百计节省子弹,组织部队的特等射手等专打顽军各级指挥人员和机枪大炮射手;三是要求各中队晚上组织战斗小组袭扰顽军;四是组织人民群众救护伤员,烧水做饭。
此后,赵启民率领教导队在极其困难和艰险的条件下同特务营等外围部队密切配合,顽强坚守阵地7昼夜,共击退顽军10余次疯狂进攻。27日,挺进纵队4个营从江都西渡运河星夜驰援半塔集,进到汉涧以南地区;第5支队主力和第4支队部分兵力也从路西兼程东进,起到半塔集西南张山集一带,对顽军形成夹击之势。顽军见势不妙,于28日仓皇撤退。新四军各部乘胜猛追,歼顽军一部。半塔集战斗是华中新四军首次大规模反顽自卫作战,共歼顽军1000余人。这次战斗的胜利对建立淮南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半塔集战斗以后,津浦路东的县、区、乡各级中共组织普遍建立起来,部分地区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也普遍开展起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对半塔集战斗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
淮南抗日根据地紧靠长江和南京,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引起日伪军的恐慌。5月,日军调集重兵对淮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中旬,日伪军出动3000余人在路西奔袭藕塘,占领定远;下旬,日军又在路东以一部兵力侵入盱眙、嘉山地区,另以1000余人的兵力于27日占领来安,企图围攻第5支队并抢劫粮食。赵启民协助罗炳辉指挥第5支队部分兵力首先反击来安之敌。28日,第5支队突然发起三路进攻,将日伪军打得晕头转向,迫其缩进城内固守;接着他们又采用火攻,再歼日伪军一部。随后,赵启民又协助罗炳辉率部对津浦铁路南段的日军据点和铁路沿线进行了破袭战。此次反“扫荡”,第5支队共歼日伪军200余人,并粉碎了日军的抢粮计划。
第5支队刚刚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国民党桂系顽军又在路西燃起战火。6月中旬,桂顽第138师等部不顾第4支队一再呼吁和交涉,挑起事端。6月下旬,第4支队与桂顽在古城集激战。赵启民奉命派第10团一部驰援路西,协助第4支队重创顽军。
第5支队在路东和路西进行反“扫荡”和反“磨擦”斗争时,路东根据地的反动地主在韩顽、桂顽的策动和支援下,网罗一批兵痞流氓等策动反革命武装暴乱。从7月初起,路东根据地内各县的反动地主先后残杀各级抗日政权的工作人员和开明人士,攻打区、县政府,包围游击队,掀起了一股暴动的恶浪。对此,刘少奇指出:我们取得胜利后,敌人一定要进行反扑,反动地主暴乱就是反扑的一种表现。只有坚决扑灭反动地主暴乱,根据地才能巩固。第5支队根据这一精神,集中部分兵力、地方武装,与保安部门相配合镇压暴乱,坚决保卫抗日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根据地的安全。赵启民和成钧奉命率第10团参加镇压暴乱。首先击溃配合暴乱的韩顽2个团,接着歼灭入侵抗日根据地金钩、龙岗地区的“忠义救国军”700余人,随后又攻下黎城附近的季家围子,消灭暴乱的地主武装数百人,活捉一批组织暴乱的反动地主和反动武装头目,并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一些首恶分子。经半个多月斗争,协同第8团和独立第1团将暴乱彻底粉碎,日伪军和顽军在路东的社会基础大大削弱,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8月,根据江北指挥部命令,为策应新四军江南部队向北和八路军南下部队向东发展,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赵启民和成钧率第10团在第5支队编成内协同八路军第5纵队等部,开辟了淮(阴)宝(应)地区,并配合地方政权展开建设淮宝根据地的工作。
1941年1月,蒋介石集团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将长江南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陈毅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第5支队在淮宝地区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5旅,下辖3个团:第13团由原第8团改编,第14团由原第10团改编,第15团由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地方武装编成。全旅共5300余人。成钧任旅长,赵启民任政治委员,张元寿为参谋长,侯政为政治部主任。全旅指战员继续高举抗日的旗帜,继续执行“向西防御,向东发展”的战略方针,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而斗争。
2月,第5旅组成后,留第13团在津浦铁路西会同第4旅(原第4支队)等部担任对西防御的任务;赵启民和成钧率第14、第15团继续完成向东发展的任务,以主要兵力置于淮(阴)宝(应)地区。3月,第5旅奔袭盘踞在淮阴城外和运河沿线的伪军重要据点,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之下,伪军纷纷瓦解。接着,他们又分兵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肃清反动刀会残余势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当地开明人士,使淮宝地区抗日政权日趋巩固。
随后,赵启民和成钧又率部指向淮(阴)泗(阳)地区。发展这一地区的关键是歼灭出没于洪泽湖上的土顽水警大队。洪泽湖处在淮南淮北两大根据地之间,水警大队是韩德勤在湖上精心豢养的一支水上部队,有300余人枪,30余艘帆船,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其人员多系当地人,有些长期生活在湖上,对湖区情况十分熟悉。顽军常利用这个水警大队窜犯抗日根据地,抢掠残害百姓。5月,赵启民率部协同新四军第3师第8旅部队及地方武装,先将湖岸严密封锁,接着由第5旅组成数个船队进入湖中,将水警大队团团围住,最后经过政治争取,迫使其缴枪投降。战后,将缴获的船只、枪械装备成一支巡湖大队。不久,洪泽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辽阔的洪泽湖终于回到人民怀抱,成为一块水上根据地。第5旅在成钧和赵启民领导下,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经3个月战斗,先后控制白马湖、宝应湖西岸和洪泽湖,粉碎了日军打通运河的企图,巩固和开辟了淮宝、淮泗根据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
是年夏,国民党顽军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指挥9个师的兵力,大举进犯豫皖苏边。新四军第4师部队在沉重打击国民觉顽军之后,奉命撤到津浦铁路以东地区休整。狂妄的汤恩伯企图继续东进,与苏北的韩德勤部遥相呼应,先占皖东北地区,再占苏北地区。赵启民和成钧奉命率第5旅配合第3师第9旅和地方武装阻击顽军汤恩伯部东犯,确保皖东北地区。7月初,赵启民和成钧率第5旅第14、第15团,渡过洪泽湖到达泗县半城镇集结。此后,第5旅在皖东北经半年战斗,扫除大批伪军和顽军武装,拔掉张楼镇等数十处日伪军和顽军据点,在友军和地方武装配合下,完成了保卫皖东北地区的任务,同时部队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年底,赵启民和成钧率第5旅返回淮宝地区休整。不久,第13团由津浦铁路西奉命东返归建。
进入1942年,淮南地区又遇严重干旱,根据地进入更加艰苦的困难时期。为战胜困难,度过难关,部队于是年春季进行精简整编,第5旅将3个团缩编为第13、第14两个团。10月,赵启民和成钧又率第5旅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粉碎了日伪军近万人的“扫荡”。
1943年2月,第5旅同路东联合司令部机关合并,改为第5旅兼淮南津浦路东军分区,成钧任旅长兼司令员,赵启民任政治委员、中共路东地委书记。在日伪军“扫荡”破坏和旱灾的影响下,路东地区春荒十分严重。赵启民和成钧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生产自救,调剂余缺,厉行节约活动,并向外区购买薯干、豆饼等以济不足。经多方努力,终于度过了春荒。群众普遍反映:“遇此大灾年,只有在民主政权下才能不饿死一个人。”共产党、抗日政府和新四军的威信空前提高。
赵启民和成钧还领导部队在战斗间隙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下湖捞鱼,开荒种菜,建立卷烟厂、被服厂、修械厂,既保障了部队的部分供给,又减轻了人民负担。
9月,赵启民、成钧奉新四军军部命令,率第5旅进入津浦铁路西地区。成钧为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司令员,赵启民为旅政治委员、中共路西地委书记。第5旅进入路西后,面临着日伪军和顽军夹攻的严峻局面。为打开困难局面,赵启民和成钧等决定采取“南防北攻”的方针,即对顽军防御自卫,对日伪军采取进攻。在这一方针指引下,第5旅经一系列战斗,消灭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并多次击退顽军的进攻,使路西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1944年,是第5旅在路西与日伪军斗争最激烈、最频繁,作战规模最大的一年。这一年的作战特点主要是日伪军和顽军公开配合,对新四军进行夹击。赵启民和成钧领导第5旅指战员先后在藕塘、三河集、殷家涧和定远等地予日伪军以重大杀伤,迫使日伪军的进犯均以失败告终。
10月,日伪军开始在津浦铁路蚌埠以南各重要据点秘密增兵,准备对路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桂军也频繁调动,企图趁日伪军“扫荡”之机向根据地进攻。11月10日,日伪军近万人分东西两线开始对路西根据地“扫荡”。日军扑空后,以新四军对付顽军进攻的南缘堡垒线为目标,将所有工事予以摧毁。与此同时,桂顽即隐藏集结两个团的兵力尾随日军,伺机进攻。16日,日军开始撤退。17日,桂顽第171师第512团团长蒙培琼便率4个营和地方顽军一部,以首取占鸡岗为目标,进到郭集、蒋集一线,距第5旅指挥所驻地小陈庄只有2.5公里。赵启民和成钧等急电所属部队3个团,令其克服一切困难,连夜赶到占鸡岗地区集结,准备打一个歼灭战。上级一位领导得知第5旅要打一次大仗,感到把握不足,不同意打。在战机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赵启民一方面支持成钧的决心,一方面向师领导报告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作战情报是经多年建立起来的情报网提供的,非常准确、及时,对顽军各方面情况的估计和掌握是准确的,据此拟定的作战方案也是切实可行的。成钧听到上级领导不同意这次作战方案的消息,非常着急。赵启民一面鼓励成钧,让成钧放手大胆打好这一仗,一面把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成钧对此十分感动,后来说自己能集中精力打好这一仗,赵老夫子的密切配合至为关键。18日晚,第5旅3个主力团均到达指定位置,赵启民和政治部主任邓少东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连队进行战前动员,开展杀敌立功运动。经动员,全旅指战员斗志旺盛,请战书纷纷送到旅、团党委。
19日8时,顽军2000余人扑向占鸡岗。第5旅一部先在占鸡岗进行顽强的防御作战,杀伤顽军大批有生力量。15时,成钧亲率第13团和骑兵连由侧翼插入顽军侧后;赵启民等指挥第5旅其它部队奋勇出击,将进攻之顽军分割包围。至16时战斗结束。此战,计毙伤俘顽军1900余人,其中俘顽军团长1名、营长3名,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这次战斗对改变路西斗争形势、巩固扩大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第5旅部队经过这次较大规模的运动战,不仅在武器装备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取得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宝贵经验。陈毅说:“一次歼灭桂军4个营在我军战史上还是第一次。”
战后,第2师政治委员谭震林来到占鸡岗,在赵启民和成钧陪同下检阅第5旅将士。谭震林在讲话中说,第5旅在这样严重的敌顽夹击之下打了这样一个大胜仗,说明我们的队伍已经由打游击的阶段,正在向大兵团作战的阶段大踏步迈进!谭震林关于大兵团作战的思想启发了赵启民,他想起战后第5旅部队发生的两件事:一个连队在战斗中担任阻击任务,任务完成得很好,但缴获不多。看到兄弟部队俘获甚多,这个连的连长心里很窝火,恰好炊事员来送饭,连长一脚将饭桶踢翻了。以为炊事员挑着饭桶是有意讽刺本连是“饭桶”。另一个连队担任迂回攻击任务,俘获甚丰。连长感到很荣耀,组织全连会餐,一顿饭几乎吃掉了全年的伙食费。在第5旅占鸡岗战斗总结大会上,赵启民明确提出树立大兵团作战思想是这次总结大会的中心思想。会后,他抓住占鸡岗战斗以后部队发生的几件典型事例,组织全旅指战员进行了一次大讨论。通过讨论,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往的战斗口号是“谁抓获俘虏最多谁最光荣”,现在变成了“谁担负的任务最艰巨谁最光荣”。这一口号的变化,说明指战员的全局观念显著增强,为以后进行大兵团作战打下了思想基础。
赵启民和成钧在指挥第5旅部队与日伪军和顽军进行频繁作战的同时,还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领导全旅和路西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开展了整风学习运动。这次整风是在反“扫荡”、反“磨擦”的战斗间隙进行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赵启民等坚持正确的整风方针,使广大干部党员通过整风提高了思想政策水平,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从而有力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部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45年8月上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对中国抗战空前有利。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10日,朱德向各解放区军队发布进军命令。赵启民、成钧率领第5旅在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指挥下,响应毛泽东、朱德的号召和命令,与友邻部队一起立即发起对津浦、淮南铁路沿线及重要城镇的进攻。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后,赵启民和成钧又奉命率部对蚌埠以南淮南铁路线上拒降的日伪军据点展开进攻。至23日,解放风阳县刘府、定远县炉桥等日伪军据点10余处,毙伤俘日伪军300余人,缴获武器一部。
选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31卷,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
赵启民(1910—1997),陕西蓝田县人。1928年入团,1930年转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西泾阳游击队第3中队队长,红26军第2团排长,第3团副连长、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第78师参谋主任,陕北省苏维埃军事部科长,延长县军事部部长,红宜延军分区代司令员,独立第2团团长,独立师第3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4支队8团参谋长,5支队参谋长兼10团政治委员,新四军2师5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代政治委员,第7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4军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97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