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形图助孩子诗意地表达
2015-10-28蒋颖
蒋颖
一、桥形图与语言表达训练
儿童诗歌与诗化的语言文字,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成长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思维缺乏理性,不会抽象地认识事物,但他们的思维却有形象性,以及成人难以企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儿童的视角往往新奇而有趣,儿童对事物的体验往往独特而贴切,儿童思维的模糊性与形象性恰恰暗合了诗歌的特性。因此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然而这并不是说,儿童自然而然就能下笔成诗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儿童的表达训练一直都是难点,说话难,写话更难,优美而又有创意地写话尤其难。这其中有一些客观的原因:①儿童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阅读量少、汉语语感不够,表达中普遍存在不清晰、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②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只提了要求,没有可操作的方法,也没有评价的标准,这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没有实际意义。③语言文字输出的心理过程混沌模糊,具体语言点输出的思维过程也难以捕捉。因此,要让儿童成为真正的诗人,要让儿童学会优美地表达,必须解决一个难题:如何把儿童心中丰富的想象和创意形之于语言?
有效的语言表达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二是有语言素材(句式和词汇);三是正确组织语言。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仅仅是针对第一个条件而言的。在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中,教师要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激发孩子说话写话的热情;②提供典范的语言素材;③再现词汇、句式和让创意变成优美流畅的线性语言的过程,即语言输出的思维过程,引导孩子学会如何组织语言。其中,最难以突破的是第三个任务。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接触了赵国庆博士的八大思维图示,发现其中的用来描述相似关系的桥形图在引导孩子组织语言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桥形图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专门用来表达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其形状就像一座桥,故名“桥形图”。桥的中间书写“相当于”,横线上方和下方书写具有某种关系的两种事物。在一幅桥形图中,各个横线上方和下方的两种事物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如图所示:
桥形图用来建立事物间的联系,在介绍某种事物、探索事物特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在阅读课堂中,语言点的表达训练必不可少,创设多种类似的情境,运用某种语言结构练习说话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表达训练转换,优美文段的仿写最难,而桥形图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典范优美的语言、生成相似语段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桥形图应用实例
结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一课 ,具体说明桥形图在表达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找春天》课文里有一组结构相似而且优美有创意的话,非常适合进行语言表达的迁移训练: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我们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写一段类似的比喻句并且排比成段。
在充分启发孩子感受春天,进入阅读情境的基础上,首先用儿童的语言引导孩子寻找比喻句“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即要找到两样东西相像的地方:小草刚探出头,细细的短短的,和眉毛很像;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很少,眼睛也只有两只,很像;树木的嫩芽,小小的,像乐谱里的音符;小溪流动的声音丁丁冬冬,琴声也是丁丁冬冬。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本语言解码的过程,孩子说出一个教师就用桥形图记录一个,如图1所示:
接下来,通过语言启发、视频或者图画,带领孩子通过各种感官去看、听、闻、摸、尝,发现更多的春天的事物,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寻找更多的类似于课文中的那种比喻关系,并把自己想到的关键词,学着老师的样子填到作业纸上空白的桥形图上,如图2所示:
这样做的用意在于解决“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内容问题。教师做示范,学生学习如何利用桥形图,用关键字记录观察体验中的发现和想法,为下一步的精加工提供足够的素材。在学生思考完成此步骤时,教师要巡回观察,提醒孩子牢牢把握相似关系,把自己的创意正确地提取出关键词并填写在桥形图上,在初学桥形图时,孩子一个接一个写,很容易写着写着就悄悄地转换了原有的相似关系。
最后,教师示范如何利用桥形图的关键字生成与原来文本相似的句子。教师挑选几个桥形图上的创意,指导孩子把桥形图上的一组组关键词,变成一个个句子,详细展示从创意到句子的生成过程。通过几个鲜活的例子,再现语言生成的思维过程,为孩子下一步的写话提供范例。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桥形图和课文的典范例句,先说后写,书写成句,排比成段,修改润色。
通过这几环节,孩子们写出来的语言,有的精彩,有的平淡,但是基本上没有写不出来的情况,绝大部分都能写出3至4句。写出来的句子,基本上做到了文从字顺,正确规范,有的还不乏创意。虽然有部分重复,但有学习价值,因为这些句子经过了孩子独立的思维过程,他们做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思维体操。同时,诗化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写出来以后觉得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找到了表达的快乐。经过多次的类似练习以后,兴趣浓、语感好的孩子还会迁移,平时读到一些诗歌的时候也会学着写一段。例如:
小蝌蚪游来游去,那是春天的逗号吧?
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桃花朵朵开,那是春天的笑脸吧?
柳条随风飞舞,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金黄的油菜一片一片的,那是春天的花衣服吧?
藤萝长出了长须,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这些文字都是孩子们通过细心观察后,自然地流淌出来的,想象丰富,很有童趣。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在接触周围的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但是,这些新鲜、奇异的想法和生动、鲜活的形象需要有语言的外壳,才能成为真正的诗歌。对于语感不好,没有写作经验的儿童来说,如何捕捉和记录这份诗意,如何突破语言文字的难关理清思路、书写成文是诗歌导写的难点,而桥形图则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些难题。
三、桥形图训练语言表达的基本步骤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桥形图作为桥梁,分解了语言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简单说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理解相似关系,文字变桥形图,利用形象的图去理解文本语言中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利用桥形图,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调动各种感官去看、听、闻、摸、尝,细心体会,发现并记录更多有这种相似关系的事物。
第三,利用桥形图记录的语言素材,结合原有例子,把自己绘制的桥形图转换成与例子相当的线性语言。
这是一个在语言范例基础上先解码再编码的过程。原先的语言训练通常是解码编码合二为一,混沌一团地抛给学生。其结果就是只有聪明的、语感很好的学生才能接得住,大部分的学生报以沉默,即使有情景的辅助,也常常雾里看花,明白一点但说不清、说不好。当语言的破和立的全过程展现给孩子后,说话的思考时间变长了,步骤清晰了,有了方法的指导,难度降低了,孩子写话的积极性和质量也提高了。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