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使用教具与学具探究

2015-10-28孙延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小学数学

孙延霞

摘 要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使用教具与学具,以创造更好的课堂气氛,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试题的抽象特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具与学具;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136-02

小学数学课堂使用教具与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具授课,学生用学具掌握知识,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在小学时期需要通过数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具和学具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增进学习兴趣。

1 教育和学具的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寓教于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基于数学知识理解的抽象性,数学教具和学具已经在数学课堂上广泛应用。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对事物的理解受限制,在数学解答题上形象思维发挥主体作用,不能对数学概念抽象系统化[1]。因此,需要利用教具和学具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体实物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操作,观察、判断、理解从而吸收知识。另外,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数学对于他们来说相对枯燥,也需要借助教具、学具增加数学科目的趣味性。

使用教具的重要作用

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课堂上使用数学教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小学生在学生数学知识时,一目了然,更好地对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几何体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立体感[2]。

2)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其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有比较强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教具让小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比较单调的数字,而是形象直观的物体。教具的类型多样,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增进学习积极性。

3)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学校传播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师不但要教好,学生还得学好,这样才能总体提升课堂效率。小学课堂利用教具和学具就是很好地提升课堂效率的手段,能利用教具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得学生认真听讲。

使用学具的重要作用

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科目包含的内容广泛,需要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等概念,这就意味着小学生在解决数形问题时,要将数形统筹结合,慢慢地从形象思维上过渡到抽象思维。学具的应用刚好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一认识难题。比如学习加减法时,可以用小棒代替数字,让学生能理解概念上的量的变化[3]。还有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拿来几何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面积。这种学习方法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与此同时对旧知识也巩固了一遍。学具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提供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2)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具的应用就是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比如学生每日生活所需的费用,就是用数学知识计算的。学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让学生细心观察数学定律,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国数学发展和创新的源泉,学生只有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思维,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

2 使用教具和学具的具体措施

使用教具的策略

首先,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准备科学合理的操作教具。教具使用的科学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其在课堂应用的前提。教具的准确定位要符合教学规范、严谨的特性,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教师在使用教学道具时,要干净利落,保证表达准确,不能含糊其辞。

其次,教具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控制好时间,不能在课堂上一直应用,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学生也可能对教具产生厌烦心理。教具的选择一定要紧贴教学知识,不能盲目随意地选择。比如,选择的几何体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且要大,保证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在教具的颜色上可以选择更加鲜艳的,增加教具的视觉感,更好地吸引学生。

最后,可以把现在信息技术与教具结合起来,利用电子设备的优势,让数学课堂的效能发挥得更好。投影仪已经在小学课堂上普及,教师可以放一些数学名人和公式创造者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知识的由来,保证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4]。

另外,教具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概念,数学的学习更多地依靠学生本身去领悟、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要深化教具使用方法,避免教具的单调和重复使用,还要创新数学教具,这样才能够保持数学教学的趣味新颖性。

使用学具的策略 小学生在应用学具时,一定要注重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数学概念想象做学具,教师再指导学具的正确使用。可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分组,由学生小组讨论解题思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教师是学生课堂的引导者,左右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理解学具的使用目的,不能让学生把学具当成游戏玩具。例如,教师在上课开始时说明这节课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学生应该怎么样用学具得出数学规律。在学生使用学具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操作,及时提醒学生,帮助学生正确思考数学知识;但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操作,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理解发现其数学的本质规律,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实践中探求真理,进而为数学的定理理解打下基础。教师还要把好奇心旺盛的学生在使用学具后及时拉进教学中来,不能让学具的使用时间占据整个的课堂时间。

3 使用教具和学具在数学课堂上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对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要根据小学数学知识的范围和尺度,一些过于浅显的知识内容就不必使用。其使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直观的数学知识。在应用时要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准确把握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时间,不能让课堂变成操作课,一定要有相关的课堂配套方案。

4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使用教具和学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但是教师也要注意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规律,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其使用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使数学课程更加的多元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齐秀敏.巧妙使用教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3(7):309.

[2]李海凤.信息技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J].速读,2014(10):130.

[3]曹丽利.借助教具和学具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26(3):114.

[4]孙妤.关于数学课堂中使用教具、学具的细节问题[M]//中华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07:87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小学数学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