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量高效课堂的几个要素

2015-10-28何正文李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9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何正文 李霞

摘 要 就影响高效课堂的几个要素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收获的最大化,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只要达到预期效果,都可以视作有效高效。

关键词 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129-02

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收获的最大化,这个收获是知识能力,也是精神情感和智慧,这应该成为唯一且必须的追求。要想使学生收获最大化,就必须要教师在各方面准备最优化。其中几个关键要素可以作为高效课堂的考量标准,即“深化、精化、文化、融化、美化、简化”。

1 教师的备课要“深化”,做到“一塘水”

教师准备的东西要有厚度、深度、宽度和灵活度,要充满智慧因素。它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上的丰富、深入,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发现问题、预见问题的触点要多样化,分析问题的思路具有启发性,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有示范性。而所有这些都应该在备课过程中一一落实。知识的储备是容易的,而非知识性的储备反而更困难,却又是最重要的。它要求教师既要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即理论储备),又要深入熟悉学生学情(即教育智慧的储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所教材料的灵魂,才真正把握了教和学联接的枢纽,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2 导学案要“精化”,做到集中反映深化备课环节的精髓

导学案的关键在于“导学”。引导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层级梯度,要有方式方法,还要有迁移延伸。导学案是反映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的纲领性方案。导学案设计得好不好,可以反映教师对教材的准备、对学生的准备是否充分。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导学案起到的是一个课堂战略构想的作用。

“五段式”教学模式应该是在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具体操作中已经被程式化。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堂堂课都要走完“课前预习、学案导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引导点拨—巩固训练、拓展提高”五段程序,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一模式的灵魂是让学生主体参与贯穿始终,将现行各种课堂教学因素科学系统地组合融化,突出强调学生的时间、空间支配权。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即教师只讲10分钟,其余35分钟全部留给学生,说到底就是将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从而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服从于学”的原则。

空间座位形式的变化,使课堂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百家鸣”,学生面对面交流与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使课堂信息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而发生结构性质变。生生之间的质疑、触发、引申、补充、探讨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方式上的转变,更是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同时,学生主体尊严意识被唤醒,个体兴趣专长被发掘,自我实现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此时,无边的遐想、智慧的追问、新奇的创造、自觉的兴致、张扬的个性都得到空前的释放。在这种课堂中,学生互相生成、互相协作、互相促进,共同成长,课堂成为学生“有我”之境。

因此,五段式教学模式每个环节,就学习认知规律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解放思想,时空归主;敢于取舍,重点突出”。对于基础性知识,把重点放到巩固记忆和运用能力的训练上;对于新授知识,重点放到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思维方法上,尤其是对于新知识的迁移拓展能力和智慧培养上。

3 开课导语要“文化”,做到美化造势

一篇文章有一个精彩美妙的开头,不仅可以吸引读者,而且往往对全文起到一个统领提振作用。同样,一堂优秀的课例,特别是新授课,就应该出彩。这样可以激发兴趣、奠定基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新课的精化内容作点睛式的凸显,故而应做足这一功课,全力突出开课“文化”特色。具体可以按以下基本模式设计:诗歌引入法,典雅古香;名人故事法,真切感人;名言引入,饱满深刻;寓言引入,含蓄隽永。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应如此。新课程特别强调情境营造,这不仅是环节问题,更重要的是知识产生、发展、生成的有力动因,尤其是基于这一过程描绘中显现出的人文情怀、人格精神,是一个春风化雨、润泽心灵思维、激发学生智慧和非智力潜质的必要的情感投入,它往往会使课堂温度迅速提升,为课堂正能量输入催化因素。

4 师生交流要“融化”,达到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目的

什么是课堂?从形意角度看,课堂就是聚于一堂人人说话、交流,形成丰硕果实的园艺教场。新课程正是回归到这一本源,实现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收获、共同成长的愿景。期间必然要有组织者和主持人,教师就是这种角色。教师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氛围和效果的好坏,而教师角色的发挥又是基于“备课”这一环节。作为交流中心主体的学生,是紧紧围绕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而进行辐射延伸、联想、想象和创造。此时,教师的引导触点越是具有激活特质,学生参与进入的就越快越好。有人很形象地做过一个比喻,教师只是课堂上的点火者,真正要飞起来的“火箭”是学生。最终目标也就是培养“善飞的学生”,而不是像传统课堂强迫教师“善飞”,学生却成为原地观赏的“看客”。

权且将交流融化设定为“三步曲”:由原点生成的辐射引申是第一步;联想想象是第二步;创建创造为第三步。这三步既可以分步达成,也可以合并达成。当然,这三步曲也不要求非得课课都达成,既可以系统整体性地达成,也可以点滴截面式地达成;既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方式方法性的;既可以是具体案例,也可以是抽象思维;等等。只要学生有所收获,或多或少,都会成为课堂财富。

5 教师的小结要“美化”,起到点化提升作用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正如一篇文章好的结尾,要有力度之强,还要有升华之美,让它达到余音绕梁、经典示范和画龙点睛的效果。余音绕梁,就是要有韵味,要有引发学生进一步回味反思的功能,特别是文科类课堂,更应该不折不扣地做好。经典示范,就是教师所用的语言要精练恰当,句式要规范典雅,情感要充沛真切。画龙点睛,就是要对本课的知识重点、难点进一步强化,用最科学有效、最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6 拓展延伸要“简化”,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简化绝不是简单,首先要精简、筛选,其次要能真正使学生形成迁移能力。拓展延伸重要的是体现出知识衔接的条理系统性,同时呈现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深化扩展,进而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智慧。这一方面力戒空泛不当、连篇累牍,把握好以下原则:必须与所学内容有内在联系;必须精心选择,尽可能是短小精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以便发现迁移中的症结而对症下药;教师的点拨要精要及时,要有方法的提炼。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