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现代园林设计

2015-10-28覃娇芬王延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景观园林

覃娇芬 王延涛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浅谈中国现代园林设计

覃娇芬 王延涛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在城市环境改造步伐日益加快的环境下,雾霾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凸显出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性。中国现代园林步入城市公共绿地大发展的时代,如何做好现代园林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使城市园林设计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园林设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国;现代园林;发展

中国园林把文学、哲学、艺术和建筑巧妙地融汇成一体,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忽视园林文化的内涵,规模浩大且浮躁夸张的园林设计逐渐被应用,虽然能一时吸引大众眼球,但终究是过眼云烟,不能引领园林发展的主流。现代中国园林的发展,需要对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进行剖析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有机更新,提高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才能促进园林设计的长久发展。中国园林发展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应深入研究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园林的发展历程

1.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由中国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园林分为三大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传统文化的主流儒、道、释三家的影响,封建社会确立对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再加上封建集权时文宦一体的模式,使“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理念。

2.现代园林。“现代园林”一般认为现代园林是从奥姆斯特德的美国中央公园以来的整个园林发展的阶段,中国现代园林泛指适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当代园林。

在艺术形式的理论和实践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引入的苏联城市文化休息公园规划理论,一般都讲究功能分区,注重安排集体性、政治性的群众活动和文体娱乐内容。从60年代起,中国园林学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园林规划理论。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园林建设理论研究有较大进展,逐步注重发扬中国园林的传统特色,强调园林艺术形式的主体是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的有机统一。国内大量兴建园林是在1980年以后,其时正逢欧陆风盛行,对西方古典园林的模仿是园林艺术实践的主流。近年来,随着一批境外景观事务所的进驻,西方现代园林开始流行,国内的许多现代园林设计都是对国外的一种形式上的借鉴甚至抄袭,缺乏地方特色和环境的融合。

二、现代园林设计现存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起步比较晚,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园林建设取得良好的发展。建设部在20世纪初明确了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我国园林发展过程中,相继了22座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但也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1.缺乏地域特色,千篇一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大量兴建现代风景园林,当时正逢欧陆风盛行,对西方古典园林的模仿是园林艺术实践的主流,国内的许多现代园林设计都是对国外园林的一种形式上的借鉴甚至抄袭,大江南北千篇一律,缺乏文脉的延续、传统的继承、地方的特色以及与环境的融合。

2.城市园林建设与生态环境效用缺乏统一性。一些城市在景观规划中,只把园林景观当作城市景观的辅助,忽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园林景观对整个城市景观所起的美化作用。单纯强调视觉上的整体对称和冲击力,没有结合本地的自然特点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园林景观。

3.植物配置缺乏实用性。个别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忽略物种多样性种植的原则,品种过于单一,没有形成视觉的层次感,或者个别园林中种植上百种树木,简单的增加树木,同时一味追求名贵树种,忽视树种对当地生长环境的需求,造成树木成活率低,难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三、现代园林设计对策

中国现代园林体系的确立及发展与古典园林体系的紧密结合与联系,自然式布局的园林成为现代园林体系中占份额最大的一部分。

1.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融合。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在吸收传统形式和精华部分的同时,要表现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借助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注重于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谙熟现代设计中的各种思想与手法,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渗透乃至超越。

2.遵循可持续性和生态原则。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设计,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主张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实的生态之美以及生态过程之美。运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景观设计成有机体,使有机体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实现人工园林与自然植物群落的有机结合,使人们的居住生活与自然生态相融合,诸如公园、动植物园、绿地等,使居民在欣赏到原有园林景观的同时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3.优化植物配置。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树种为辅,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

4.注重以人为本。首先应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重视体现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并尽量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和宜人的景观空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充分考虑老人和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条件变化下,由于自身需求,同环境间存在距离而影响其与环境间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以提高老幼人员在园林景观中的自立能力,并能够合理安排提供儿童游戏的场地和设施以便于培养其友好、合作及冒险精神,实现能够创造良好的亲自空间意图。即能够充分重视其真实的和本性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其身体方面、思想方面的需求,最终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

5.融会贯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园林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艺术设计形式,也可以汲取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继承传统,吸取精华为己用是我们的基本设计理念。但是一味地模仿与复制是无法创新的,更不能对我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与西方的设计理念抄袭拼凑,而是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端正态度,与自身环境相融合,才能建设出更高层次的园林。

6.积极发掘园林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园林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宽容精神,积极发掘当地园林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未来的园林设计不仅仅把范围局限在围墙以内,而是把整个片区发展纳入整体考虑,创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满活力、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公共空间系统,它将体现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与园林景观理念。坚守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差异,宽容差异,倡导个性,而且要把这一原则推及到对待“他者”文化的行为之中,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

四、结语

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又让园林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更多全新的形式,使现代园林变得更加富有包容性。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要融入国际化大舞台,汲取西方园林建设中的构图手法的表现形式,同时必需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特点,把发展本民族的传统园林文化作为设计的根本和灵魂,贴近民众和生活,真正以人为本,设计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使中国现代园林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杜顺宝.中国园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吴肇钊.夺天工—中国园林理论、艺术、营造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TU986.2

A

1005-5312(2015)11-0054-01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园林景观园林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