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调查报告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为例

2015-10-28敏梁宏斌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花垣花垣县苗语

麻 敏梁宏斌

(1.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004;2.花垣县广播电视台,湖南 湘西 416400)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调查报告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为例

麻 敏1梁宏斌2

(1.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004;2.花垣县广播电视台,湖南 湘西 416400)

2014年湖南省情咨询课题“电视媒介生态视域下湘西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策略研究”立项后,项目组选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这一富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县采用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花垣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情况,文章将课题组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花垣;广播电视事业;调查报告

苗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湖南境内的苗族主要分布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凤凰、保靖、古丈、泸溪以及邵阳的城步、绥宁和怀化的麻阳、靖州、会同等县、市。花垣县隶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1109.35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88个村19个社区(居委会)、31万人(2012年),苗族占77.3%,是苗族聚居县。2014年湖南省情咨询课题“电视媒介生态视域下湘西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策略研究”立项后,项目组选择花垣县这一富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进行深入研究,项目组成员先后多次赴湘西采用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对花垣县的广播电视事业有了一个全面了解,本文将此次走访调研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

一、花垣县广播电视事业现状

花垣县广播电视台最早源于1950年10月成立的永绥县(现花垣县)广播收音站,1957年8月成立花垣县广播站,1974年改为花垣县人民广播站,1985年9月改称花垣县民族广播站,1988年8月成立花垣县有线电视台,为湖南省第一家县级有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网合一,电视与广播并存。1997年,经花垣县人民政府批准,花垣县有线电视台与花垣县民族广播站合并成立花垣县广播电视台,为县广播电视局下属二级机构。2011年12月,根据《关于设立花垣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事项的批复》(州编办[2011]104号)和《中共花垣县委办公室花垣县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垣县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花办[2011]105号)精神,设立花垣县广播电视台,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机构。同时台网分离,县广播电视台主要职责为新闻宣传,不再承担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与维管职责。

目前花垣广播电视台实有工作人员57人,实际在岗37人。在岗37人中,班子成员7人,后勤管理人员3人,一线采编播人员25人;财支人员16人,非财支人事编制3人,劳动编制人员2人,临时聘用人员16人,具有记者、编辑中级职称的3人,记者、编辑、播音员初级职称6人,占总人数的23%;大专以上学历30人,高中及中专7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点总人数的81%;台内人员平均年龄3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52岁,年龄最小的23岁。

(一)设施与设备情况

花垣县广播电视台办公区位于花垣县花垣镇城北大道文广新局大楼,办公楼资产属县文广新局。台使用九楼、十楼及十一楼(机房)与十二楼(演播厅)部分面积,共约计680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280平米、业务用房260平方米(机房80平方米、编辑室80平方米、演播厅60平方米、库房50平方米),其他(走廊、卫生间、消防楼梯、电梯间等)140平方米。

花垣广播电视台经多年发展,采编播设备得到了更新和改善,摄像机、编辑系、统播出系统等由原来的模拟设备逐渐更新为数字设备,数量也逐年增加。目前全台共有摄像机15台,非线性编辑系统4套,播出机2套,照相机3台,虚拟演播系统1套,摇臂及现场直播系统1套。

(二)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情况

近年来,花垣县在国家、省州广电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4年8月,全县2145各自然寨,已安装直播卫星设备自然寨2126个,户数达3.1241万户。直播卫星入户率60%。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用户0.3632万户,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7%。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0.35万户,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入户率6.73%。花垣县广播电视台自办电视节目除在县城及城郊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外,还通过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和农村无线数字网络传输至乡村,覆盖总户数2.6832万户,人口覆盖率为35.8%。

(三)自办节目情况

花垣县广播电视台目前自办节目主要有三大栏目、一个新闻网站:《花垣新闻》、《苗语之窗》、《快乐出发》、《花垣新闻网》。

1.新闻类及社教类栏目

《花垣新闻》:县委县政府各项中心工作日常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及各行业建设宣传、群众生产生活日常宣传。《花垣新闻》实行日播制,星期一至星期六为每日新闻,星期天为《一周要闻》。社教类栏目有《国策园地》、《警坛纵横》,每月一期。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推出相关栏目,如《花垣变花园大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等。

2.《苗语之窗》

《苗语之窗》创建于2008年,是省内唯一一档民族语言综合栏目。《苗语之窗》立足花垣基层苗族群众,以花垣苗语播报县域经济社会要事,宣传苗族群众生产生活。栏目设有《苗语新闻》、《苗家人》、《致富经》、《教你说苗语》等子栏目,该栏目讲苗族群众话,说苗族群众事,抒苗族群众情,深受苗族群众喜爱。《苗语之窗》现有采编人员3人。栏目每周一期,栏目运行经费基本自筹,由于台经费紧张,《苗语之窗》运行极为艰难。

3.《快乐出发》

立足大众生活,以娱乐方式反映群众生产生活,每周一期,现有采编人员3人。

4.《花垣新闻网》

2013年5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整合新闻宣传资源的有关精神,《花垣新闻网》划入县广播电视台,现有采编和技术人员3人。《花垣新闻网》主要设有网络新闻、综艺、生活、信息类节目,2014年加入《湖南红网》。

二、受众反馈分析

在花垣期间,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花垣县少数民族群众收视情况进行了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花垣县少数民族群众对电视媒体的基本态度和看法。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男性102份,女性78份;年龄在60岁以上的16人,50—60岁的30人,40—50岁的76人,30—40岁的4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6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70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30人;家庭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4人,2—3万元的14人,1—2万元的90人,1万元以下的72人。

(一)对电视节目的基本态度

喜欢收看电视的占47.8%,无所谓的占38.9%,不喜欢收看电视的占26.7%;每天收看电视3小时以上的占15.6%,收看电视1—2小时的占51.1%,收看电视0.5小时的占8.9%,很少收看电视的占28.9%;收看电视节目的目的为了了解新闻的占53.3%,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占24.4%,休闲娱乐占8.9%,与他人交往需要占4.4%,没有明确目的的占17.8%;完全相信电视传播内容的占8.9%,基本相信的占47.8%,半信半疑的占34.4%,基本不信的占4.4%,不确定的占4.4%。

以上数据显示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绝大多数人有收看电视的习惯,且大部分人乐于收看电视,对电视节目传播内容的信任度较高,收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和了解科学文化知识。

(二)电视节目收视习惯

在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喜欢收看新闻节目的占45.6%,喜欢收看电视剧的占33.3%,喜欢收看文艺节目的占21.1%,喜欢收看娱乐节目的占12.2%,喜欢收看谈话类节目的占5.6%,喜欢收看其他类型节目的占33.3%;58.9%的人收看电视节目的途径是随机收看,通过他人介绍收看的占37.8%,通过广告途径收看的占14.4%;平时经常收看湘西州及花垣县电视台的占7.8%,经常收看湖南卫视的占47.8%,经常收看中央台系列频道的占33.3%,收看其他卫视电视节目的占18.9%,无所谓随机收看的占21.1%。在受众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受调查观众列举的法制类节目数量最多,其中《法治在线》《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较受当地群众欢迎;其次是新闻类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大求真》《新闻当事人》是当地群众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电视剧普则遍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除此之外《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也是当地群众较喜欢的节目。

以上数据显示出电视已经成为当地群众了解信息、普及法律的重要途径,同时电视媒体在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生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电视频道覆盖等技术原因,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多以收看免费的卫星电视为主,例如中央台系列频道、湖南卫视等上星频道,付费收看的频道普及率较低。

(三)对以反映本民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的态度

看过反映本民族电视节目的占12.2%,没有收看过的占44.4%,不确定的占45.6%;认为民族节目能反映出本民族面貌的占8.9%,不能反映出本民族面貌的占44.4%,不确定的占46.7%;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00人中,仅有2人能列举出花垣县以本民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名称,仅占1%。

这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节目较少,各类节目中对苗族的表现缺乏时代感。课题组在调研中也了解到目前花垣县的民族节目仅有《苗语之窗》,该节目采用苗语播音,是目前湖南省内唯一一档民族语言综合栏目,但由于县级电视台覆盖率有限,仅覆盖到县城附近地区,广大山区群众无法收看到该节目。

三、制约花垣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因素

花垣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业、农业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脱贫步伐加快,但部分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经济仍然比较落后,总体来说在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上的投入也难以到位。

(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花垣县广播电视台的年收入在120万元左右,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联办单位宣传经费、广告收入。2008年以后,县域经济下滑、县财政紧张、联办单位减少、广告数量越来越少,正常运转经费捉襟见肘。与此同时,县电视台人员严重超编,全台编制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为29人,但目前全台实际有工作人员57人,超编严重,大大增加了县广播电视台的实际支出。

(二)采编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和编制限制等原因,采编队伍极不稳定,2008年以来,从广播电视台考出去和辞职的编辑、记者达20多人,仅2014年上半年就有3名骨干编辑、记者辞职。由于花垣县地处湘西腹地,地理位置较偏远,很难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就业,部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奇缺,特别是编辑、播音主持岗位。近年来,虽持续向社会招聘采编播人员,但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花垣县广播电视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改革中求生存,广播电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在湘西州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湖南这样一个文化大省中,与先进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仍需多方面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水平。

(一)重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从政策上予以支持

与广大城市居民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取信息、资讯途径有限,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广播电视以其信息容量大、生动形象、接收简单的特点,成为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信息接收工具。此次调查中,45.6%的少数民族群众喜欢收看新闻节目,53.3%的少数民族群众收看电视的目的为了解新闻,法制类节目普遍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这充分说明少数民族群众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望。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技术、资金、政策方面的原因,湘西州、花垣县电视台的普及率覆盖率十分有限,花垣县电视台的节目仅覆盖了县城及周边地区,广大苗寨群众多半采用卫星天线收看节目,多以收看中央台系列频道和上星频道为主,县电视台节目人口覆盖率为35.8%,很多体现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点、特色的节目,以及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农业生产的资讯无法传播到少数民族村寨。扩大县级电视台的节目覆盖率显得十分必要。要完善广播电视网络覆盖,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是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根据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网络覆盖、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方面予以资金的倾斜和政策的优惠;另一方面,电视台自身也要加强节目管理、提高节目质量和知名度,争取更多的企业、单位的广告支持。 (二)壮大民族采编队伍,办出民族地区特色

目前花垣县广播电视台已经意识到广播电视队伍专业人才缺乏、职称结构偏低的现实状况,因此“外引内培”人才显得十分有必要,一方面仍然面向大中专院校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有计划的通过大专、电大、自学、专业培训等途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提高县级广播电视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民族人才的培养。花垣县电视台节目要办出民族特色,离开了民族专业人才是难以实现的。本地人对本地情况熟悉,容易激发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对于本县感情深厚,思想稳定、人才能留住,有助于打造一支稳定的采编播队伍。

目前花垣县共有4档自办节目,尽管《苗语之窗》是省内唯一一档采用少数民族语言传播的节目,办出了自身的特色,深受少数民族群众欢迎,但要办出民族特色、传播民族文化,仅有这一档节目是不够的。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新闻媒体,在信息源、人才、设备等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唯有走贴近、及时、本地化道路才能办出本地特色,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挖掘、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栏目不失为办出民族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

绎课题来源院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情咨询课题野电视媒介生态视域下湘西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策略研究冶渊课题编号院2014BZZ180冤阶段性研究成果遥

G222

A

1005-5312(2015)17-0244-02

猜你喜欢

花垣花垣县苗语
花垣:珠心算比赛圆满落幕
搜城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黔东南地区苗语的使用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以凯里地区为例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金钟之星”艺术团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湘西花垣河花垣镇地段水体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花垣县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分析
花垣县适种玉米品种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