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波兰民族民间歌舞
——初探玛祖卡舞曲与玛祖卡舞的融合
2015-10-28赵聪
赵聪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走进波兰民族民间歌舞
——初探玛祖卡舞曲与玛祖卡舞的融合
赵聪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波兰民族民间歌舞的逐步形成,是历史不断演化的结果。伴随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多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持续攀升,波兰民族民间歌舞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深得人们的青睐。玛祖卡是波兰的民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玛祖卡舞曲与玛祖卡舞蹈彰显了波兰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玛祖卡舞曲与玛祖卡舞的融合入手,浅析二者融合所体现的几个层面,力图将这一民族歌舞形式更丰富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波兰;玛祖卡舞曲;玛祖卡舞;融合
地处中欧东北部的波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早在18世纪末,波兰被沙俄、奥地利和普鲁士三次瓜分,于是,在历史沿革之中,波兰人民逐渐具有了一种开朗、坚韧的性格,玛祖卡的出现就充分体现了当时波兰人民的这一特征,在吸收波兰浓郁乡土气息的同时,玛祖卡舞曲与玛祖卡舞体现了直爽、坚韧的民族精神,二者的融合独具艺术魅力,在欧洲各国广为流传。
一、玛祖卡舞曲、玛祖卡舞的基本特征
(一)玛祖卡舞曲的基本特征
玛祖卡(Mazurek),波兰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舞曲形式之一,源于波兰的玛左维亚地区。它是一种三拍子的波兰乡村舞曲,重音多放在第二拍上,曲风活泼,节奏和速度较快,著名作曲家肖邦曾将这一音乐体裁谱写出大量钢琴曲。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开拓性的将这一音乐体裁赋予了新的意义,渗透着浓郁的民族情怀,因其青年正处于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因此音乐特点民族色彩浓厚,从和声、调式上更有别出心裁的创造。
(二)玛祖卡舞的基本特征
玛祖卡舞是波兰独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一种男女双人集体舞,18世纪起开始逐渐风靡欧洲,在宫廷和上流社会舞会中最为常见。表演过程中男女对舞,舞蹈动作多以滑步、脚跟碰击、成对旋转为鲜明特征,同时队形变化较为丰富,有圆圈、绕行、穿插等。我们可从芭蕾舞剧中看到,男舞者的表演英姿飒爽,女舞者则轻快愉悦,表演过程中伴着玛祖卡舞曲不断的变换舞步和节奏,颇具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如今它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舞台表演形式,并在芭蕾舞剧中被一直保留至今。
二、玛祖卡舞曲与玛祖卡舞的融合
(一)象征时代特征
历史中的波兰曾遭遇多次瓜分,正是有过那样一段历史动荡时期,于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波兰人民逐渐具有了一种开朗、坚韧的性格,玛祖卡的出现就是在这样一种大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的出现是最具体现波兰历史与文化的,反映了人民抗争和对自由的向往。玛祖卡舞曲体现的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极深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与玛祖卡舞富有激情的表演相结合时,二者的融合更能体现波兰人民面对未来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们蕴含着时代气息,是一个民族的缩影。
(二)融合浓郁的波兰民间乡土气息
在波兰,风格独特的玛祖卡逐渐兴起。最初的玛祖卡来自民间,同时也表达着波兰底层人民的苦与乐。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之所以蕴含民间的乡土气息,是因为他自幼受到波兰历史和文化大背景的熏陶,民间乡土气息自然而然已渗透于作品之中,可以说他的这类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多是体现了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色彩。同时在玛祖卡舞曲的伴奏下,玛祖卡舞也显得格外生动,舞者们穿着民间传统服饰,在三拍子音乐的伴奏下轻盈的旋转、对舞,更具民间气息,可以说二者的融合使这一艺术表演形式从风格上更添民族韵味。
(三)在芭蕾舞剧作品中的完美融合
自18世纪起,玛祖卡在欧洲各国逐渐流传开来,如今它已广泛运用于芭蕾舞剧之中。从可观赏到的芭蕾舞剧作品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的欣赏一回玛祖卡。如柴可夫斯基在他享誉世界的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就安排了大段的玛祖卡。在《天鹅湖》第三幕中,我们看到了一段八对男女舞者精彩的玛祖卡舞,男女舞者身穿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表演服饰,舞蹈动作灵敏轻快,舞姿、舞步、队形富于变化,在现场乐队鲜明的玛祖卡舞曲伴奏下,男演员踏着强有力的三拍子,脚下舞步干净利落,动作更显英姿飒爽,女演员则优美灵动,脚下轻盈的舞着滑步围绕男子旋转,在男女对舞中整个舞蹈与音乐的融合充满了波兰的民族情调,令人陶醉。
除了在《天鹅湖》这样为大家熟知的舞剧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整段的玛祖卡表演,同样在著名芭蕾舞剧《葛蓓莉亚》、《睡美人》中均出现了玛祖卡的身影。可见,波兰的玛祖卡已在当今艺术表演舞台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结语
历史悠久的波兰人民能歌善舞,玛祖卡以其鲜明的艺术表演形式得到众人的喜爱与追捧,舞曲与舞蹈的融合,体现时代特征,增添民族韵味,使欣赏者在玛祖卡的旋律与舞蹈中,看到了波兰人民开朗、坚韧的性格,更看到了波兰人民带着信仰依然前行的勇气。玛祖卡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特质的体现,如今它已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继续彰显着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1]王克芬,刘恩伯,徐尔充,冯双白.中国舞蹈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杨立青,王克芬.大辞海·音乐舞蹈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洛普霍夫.性格舞蹈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J605
A
1005-5312(2015)05-00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