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

2015-10-28林鲁莹

参花(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雅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林鲁莹

浅谈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

◎林鲁莹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摒弃和反叛,具有反对“本质主义”、消解深层模式,否定自我、消解人的主体性等特征。后现代主义打破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的结构,拓宽了文化的边界,为大众文化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大众文化

引言

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西方社会步入了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决裂。在詹姆逊看来,后现代主义有四个显著特征:深度模式削平、主体的丧失、距离感消失、历史意识消失。[1]可见,后现代主义具有无深度、无主体、无距离的特性,挑战了现代主义精英文化的深度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为大众文化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空间。

一、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

后现代主义消解深度意义、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摧毁现代主义精英文化的“理性”,革除文化等级,打破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成为一种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后现代主义倡导文化多元性和非等级性,以宽容的姿态对待大众文化。[2]为大众文化以感性置换理性提供了充分的理据,并使西方知识分子从否定大众文化到肯定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消解人们对大众文化的偏见。

在19世纪,文化只是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事业,并认为文化只是看绘画、看歌剧或欣赏高雅的音乐等,认为通过文化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但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文化的边界和范围不断拓宽,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距离也逐渐消失。[3]文化不再仅仅只是大学讲台、图书馆所说的“最好的言论和思想”,不再只属于精英阶层所认为的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文化已经大众化了,它已经成了我们全部的生活方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饮食文化、影视文化、服饰文化等。后现代主义文化追求经验的直接性,追求平面化和感性,欢呼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以平民意识取代精英意识,这为大众文化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场域。此外,后现代主义以包容冷静的文化态度对待大众文化所具有的一些无深度、无中心、娱乐化、世俗化、感性化、市场化、平面化、形象化、游戏化和批量复制的特性。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瓦解了精英文化的霸权地位,呈现了大众文化的魅力。

其实,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无论是否把后现代主义看成是一种新感性还是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之间都相互纠缠。就像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其《反对阐释》中赞颂她所谓的一种“新感性”。她认为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之间的区隔越来越没有意义。[4]后现代主义的“新感性”消解了现代主义的文化精英主义和理性主义,重新评价大众文化,认为大众文化以感性置换理性是对精英文化以理性遮蔽感性的更正。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运动,拒绝了大众和高雅文化间的区隔,从而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最初繁荣,特别是在电影、广告、科幻小说、流行音乐、录像等都市文化方面。此外,安吉拉·默克罗比也称赞后现代主义,她认为后现代主义为那些来自边缘、不同立场的群体发出声音提供了平台,释放了一些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后现代主义文化成为了大众性的文化。[5]

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由于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与商品的界限日益模糊,商品化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赋予大众文化商品性、视觉性、娱乐性、科技性和世俗性等特征,也使得生活和艺术的鸿沟逐渐消失,高雅和低俗之间的分野逐渐模糊,从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让人们对大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为大众文化的合理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结语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社会文化发生了转型。后现代主义进行反叛、挑战了现代主义,瓦解了现代主义的深度意义和理性主义,打破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人为界限,为大众文化的存在给予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上海:三联书店,1997.

[4]约翰·斯道雷.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J].徐德林,译.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5]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M].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王芳)

作者简介:(林鲁莹,女,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高雅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完美 品味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