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的捐款意识更“拉觉”一些

2015-10-28苘红伟

参花(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友爸爸妈妈爱心

◎苘红伟

让孩子的捐款意识更“拉觉”一些

◎苘红伟

前几天,在一次《威海晚报》组织的读书沙龙上,有一文友谈起了最近朋友圈里疯转的——为二中十四岁患白血病的女孩捐款八十万治疗费的事。她说,女儿也是二中的学生,低那个患白血病女孩一级。女儿今天回家对她愤愤不平地说:“妈妈,全市很多素不相识的人都在为我们学校的那个同学捐款,只有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却无动于衷,真不明白他们怎么会这样冷漠?我们同学都说,只要是学校领导老师动动嘴,我们都会积极响应的。我们拿出三五十、百八十元不就是一顿饭、一件衣服的事吗?积少成多吗?集起来就可以救了我们同学的一条命啊!”文友非常赞同女儿的这份爱心,她将是女儿献爱心的坚强后盾。由此,引来大伙的一通热议。有人颇为赞同文友女儿的观点。有人说,提到捐款,老师的这个角色也不好拿捏。更多的是,为文友女儿及她同学的爱心意识感到欣慰和感慨。

是啊,知道关心他人疾苦,关注他人命运,作为独生子女为主流的00后们,这份纯洁的爱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难道她不值得我们去鼓励和提倡吗?议过之后,我总觉得哪里不妥,却一时想不起。

曾几何时,每每有向灾区、向病患贫穷人员献爱心的时候,我们总会欣喜地看到一些还被抱在爸爸妈妈怀里的娃娃,一些被大人拉扯着迈着蹒跚脚步的幼儿,一些幼儿园里的孩子、一些学校里的同学们,都在大人的引导和组织下,热情高涨地向募捐箱里投去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们欣慰地看到爱心和热心在我们的社会,正被下一代所传递和参与。这些冰寒之上雪莲般让人倍感珍贵的爱心的花朵,是傲视物欲和冷漠的奇葩,是爱心公益事业的蓓蕾。那么,怎样去引导她们这份难能可贵的爱心意识,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其更持久、更广泛、更有意义地保持下去?而不是简单地拿出家长的钱以快递员身份送到募捐箱呢?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叫拉觉的加拿大孩子。

拉觉是个普通家庭里的孩子,父母做点小本生意,用当下流行语言讲,是个穷二代。四岁的时候,他从电视里看到印度谷甲雷特地震令人震惊的悲惨场面。他准备向地震遇难者捐款。但他并没有简单地从爸爸妈妈那里拿钱捐,而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在社区向邻居推销莱门氏小柑橘,由此他得到了350加元捐给了印度灾区。后来,当得知艾滋病患者遗孤的事情后,他又将向人们推销手工制作的塑料盒子而得的1200加元捐出。从此以后,拉觉变成了一个小小慈善活动家了。海地发生飓风灾难后,拉觉又四处销售两元一盒的小盒饼干,

为飓风灾民捐款6000加元。东南亚发生海啸,拉觉从社区捐款5万加元,帮助了受灾民众。到2013年拉觉13岁时,拉觉所募捐的慈善款项达到500万加元。

有人会说在西方募款很容易,其实拉觉也不过是一块钱一块钱地卖掉他的商品才做到的,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拉觉的父亲说,当儿子提出要为墨西哥儿童卖父亲经营的小盒饼干捐款时,他当时估计儿子只能卖出十盒八盒,没承想,拉觉竟卖出了1000多盒。通过这种自己义卖式的募捐活动让拉觉学到了很多,比如:遇到了困难和挑战,他知道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在向目标迈进时,他学会了坚持和耐心;通过自己从一些小事慢慢做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拉觉说,看起来我是在帮助别人。其实,在这些义卖募捐活动中,我也成长了很多,这对我日后的生活和做事都是大有裨益的。

这样一想我便明白自己哪里不妥了,我们总是在试图鼓励和支持孩子爱心意识和行为的时候,没有更具体的正面灌输和引导,有的时候恰当的小故事更容易让人接受和加深印象。让孩子的捐款意识更“拉觉”一些,这样,既可以使孩子们创造出更大的公益成就,又能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责任编辑 王曦)

作者简介:苘红伟,笔名红薇。威海文登作协会员。曾有短篇小说《光明瞎子》《悔对亡妻》《三寡妇》等作品在市级以上杂志发表。散文《石涧里的忍冬花》曾见于《文登诗联》,《母亲的梅》现已被收入《2013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长篇小说《新娘祭》于2015年5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猜你喜欢

文友爸爸妈妈爱心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爱心树(下)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文学群”里乐夕阳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我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