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电发展势在必行,提高核安全文化素养是关键
——专访于俊崇院士

2015-10-28王丹,何芮

中国核电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陆核电站核电

核电发展势在必行,提高核安全文化素养是关键
——专访于俊崇院士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is Imperative Improving the Nuclear Safety Culture is the Key——Special Interview with Academician YU Junchong

于俊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核反应堆设计研究及工程研制工作,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与核安全、核动力总体等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核电,内陆核电安全可靠

《中国核电》: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核电发展呈现多堆型、多技术的多样性现状,而世界核电国家目前大多使用一种或两种技术。您对我国核电的发展以及内陆核电建设有何看法?

于俊崇:对于核电的发展,我国目前这一多样性的现状也是我困惑反思的问题。我国的核电发展起步不算太晚,但发展速度有些缓慢。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自主研制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当时韩国并没有自主发展核电的能力。而如今,韩国已经将140万千瓦的核电站出口到其他国家了,我国却一直处于不断引进、吸收的状态。其中的原因我无法分析,但我国核电发展的顶层设计不充分,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我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哪几种核电堆型技术,不仅要考虑这些堆型的性能特点,还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发展这种堆型整个产业链(如设备制造、燃料生产和乏燃料的处理等)所需技术研发的方方面面。比如,是不是我国近期发展所急需或是长远无可替代的发展方向;发展完整产业链技术需要多少投入、这些投入是否值得等等。我无能力对我国目前4~5类堆型全面发展做出评价,但纵观世界,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好像也没有这样。就连同一种堆型,如压水堆,世界压水堆强国好像也不是像我国这样有如此强大的三个集团公司,因为这是国务院刚刚批准形成这样的“三足鼎立”,我希望他们在我国核电发展中犹如“桃园三结义”,而非变成“魏、蜀、吴”。

就我个人观点,我不反对对新堆型的新技术做探索研究,但反对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基础,或对国家发展战略意义不大的堆型,马上就立项开展工程研制,这既不科学,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对压水堆核电站,我不反对多几个符合资格的运营商,但他们必须对所负责的核电站从“生”到“死”负责到底,而且要与相关方利益共享。这就是说建设在别人这块干净的土地上,退役后要还这块土地“干净”,全过程产生的三废,要无害化处理完毕。产生的乏燃料要给子孙后代留足后处理的经费。另外,还应该让核电站环境内的单位、群众感受到发展核电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对于核电技术研发,考虑这是一项高投入的尖端技术,我的观点是总体技术不宜搞竞争,尖端技术中的常规技术,可以实行市场化竞争;尖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要花大钱的,应组织国力形成拳头去攻关,也不宜分散力量去竞争,避免重复浪费财力、人力、物力。纵观国内外的经验,好像也是这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较短时间内研发出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就是这样搞出来的。美国三喱岛事故以后,研发概率风险与评价技术,以及现在的数字化反应堆技术,也是这样搞出来的。概率风险评价技术的最终成果是WASH-1400,并没有出现张三的PSA,李四的PSA。

关于在内陆建核电站,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内陆核电的发展问题。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改善环境,都需要发展一定数量的核电站。而沿海的核电厂址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向内陆发展。况且,我国内陆一些地区本来就是缺煤、缺油、少电,地区经济发展很需要外界能源补充,但往往又要花大价钱。听说湖南一带,一吨煤的价格要比沿海地区贵一百元钱左右,这非常影响其经济发展。所以对于建设内陆核电站的问题,我比较支持,但和沿海的核电厂址选取相比,标准要更加严格。因为公众对于在内陆建设核电站有些疑虑,认为核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对下游的水质影响巨大。其次,有些人认为我国内陆地质结构复杂,多处在崇山峻岭中,大气的沉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对当地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如地震、河流水库决坝也会对核电站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担心,我认为正是我们在进行内陆核电站选址时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太离谱的假设来否定搞内陆核电。比如有人说三峡溃坝了怎么办,这种问题已经不光是建设核电站要考虑的问题了,这应该是沿江城市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是必须要考虑的。既不能建在地震带、断裂带上,也不宜选择大气扩散条件差的地方。必须选择不仅在正常情况下和沿海厂址一样不对环境造成影响,就是在严重事故下,通过选择最先进且成熟的堆型(华龙一号或AP1000)和完善的应急措施,也能保证内陆核电厂周边水流域和环境安全的地方。

从一定意义上说,健康舆论的培育比建设工程本身的难度还要大。误会、疑虑一旦形成,想纠正过来,就需要更多的途径来做答疑解惑。在我国建设内陆核电站是可行的,但需要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在认真落实内陆核电站各种设计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启动内陆核电建设。

建立完整的核安全文化概念,把安全意识根植于内心

《中国核电》:关于核安全的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核能有其特殊性,特点是低风险、低事故概率,但却高后果,可能是由于一些认识的偏差导致有些人反对发展核电,请您谈谈对核安全及核安全文化的理解?

于俊崇:我认为,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绝对安全”的事可能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疏忽核安全,因其特殊性,必须十分重视核安全。其中,核电知识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核安全文化的提高是建立在核电知识普及的基础上。目前,不仅公众对核知识的认识不够,就连一些所谓懂核的人对核电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也是不够准确的。我举个例子,有位专家反对核电,说核电是不安全的,因为核电站的控制要求是毫秒级的,这显然是不对的,核电站的控制并不是毫秒级的,而是秒级的,由此可以说明,我们在核方面的基本知识普及做得还远远不够。现在我国核电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涉核的知识内容很多,而且核技术已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对核知识了解之后才有可能正确的对待核,既不恐核,也避免类似把放射源捡回家藏起来,结果导致一家人受到影响的事故再次发生。所以我建议应当把核知识的普及纳入科普基本教育内容,甚至从小学起就可开设一些常识性的课程。

在核电站安全问题上,先进的技术和核电厂安全设施水平固然重要,但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也很关键。所谓核安全文化就是要把核安全的理念贯彻到核电站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核安全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一谈到核安全,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一到具体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把它说成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历史上三次严重的核事故,我个人认为,都和从业人员核安全文化素养的缺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说美国三哩岛核事故,事故的起因是由于设备故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运行人员误判导致事故恶化。切尔诺贝利事故,除了机型和技术上缺陷的原因以外,也是因为操作员违反了操作规程,导致了严重事故的发生;福岛核事故引起的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日本国会独立调查委员会最终把这次事故定位成了“人祸”,指出安全管理当局和业主对安全的漠视,事故发生以后本应该具备的措施却没有,就是因为那么几个不应该被疏忽的问题疏忽了,结果导致严重的后果。福岛核电站的周围另有十座反应堆,由于都具备抗大海啸的措施所以都完好,这说明20世纪70年代的核电技术加必要的措施是能抵御特大自然灾害的。因此可以说提高核安全文化素养比什么都重要。

把核安全文化变成一种修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靠一两次宣传就能建立起来的,只有把安全意识扎根于每个人的脑中变成习惯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未完待续)

本刊记者王丹何芮

猜你喜欢

内陆核电站核电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护卫队
内陆移民(外二首)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