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自制教具扮靓初中数学课堂

2015-10-28尚洪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9期
关键词:自制教具数学思维创新能力

尚洪利

摘 要 数学教师自制教具,可以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容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尤其是学生自制的教具可以极大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水平,增加数学课堂的创造力,培养思维和观察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制教具;数学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052-02

1 利用数学自制教具,增加数学课堂容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加课堂的容量,数学教具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就要认真准备好相关的数学教具,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做好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在三角形上标注好对应的部分。在课堂讲解中,教师为学生展示这两个三角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教具,亲自动手制作两个相似三角形,并且记住三角形的对应部分,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 利用数学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课堂的自制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数学课堂经常使用的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之后,学生就会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利用自制教具,可以在教学大纲基础上,为即将展开的数学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加强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新课标要求教师使用合理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置自制的教具,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修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进行数学教具的制作中增强动手能力。

如在进行多边形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归纳总结出多边形的定义,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裁剪很多个多边形,将多边形的边数进行分类,最终归纳总结出四边形的边数和对角线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多边形的边数和对角线条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在观察数学教具过程中就可以掌握多边形边数和对角线之间的数量关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又获取了数学知识。

初中几何知识非常枯燥,若是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会失去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几何课上要使用自制教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角的分类的时候,就是使用两根小木棒,使用钉子钉在一起构成一个角。学生固定木棒的一端,沿着另一边进行旋转,观察旋转一周之后形成的图形。在木棒旋转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出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在发现周角的过程中会对各种角度的范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

3 利用数学自制教具,突破数学难点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仅教师讲述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学生也是难以理解的。这种情况下借助数学教具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难题,在数学教具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清楚直观地理解数学重点和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在教学之前,教师就要认真选择要使用的教具,之后依据数学课程的开展情况设置教学目标。使用数学教具的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进行深入论证,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点。

如在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图形,让学生依次测量图形的长度,计算出相应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经过近似计算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比值是相同的,这样就会对这个定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形式,让自制教具更加具有魅力。由于自制的教具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会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并不能真实反映数学关系,所以学习的重点还是让学生通过教具归纳总结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自制的教具和理论上的知识进行协调统一,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1]。

4 利用数学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教师鼓励学生制作教具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不熟悉,所以制作出来的教具粗糙、千篇一律,还可能由于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设计,导致所有的教具都是一模一样的,造成教具的呆板。教师在鼓励学生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教具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发明美观性强、精巧别致、五花八门的教具,符合创新的要求。在教具研究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涌现新的思路,加入自己对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创作出来更加具有深意的教具[2]。因此,教师要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创新保持高度的欣赏,帮助学生改进数学教育,在发明创造中获取新的数学知识。有的数学教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个体可能无法完成创作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研究数学自制教具的方法,按照数学教育的设计原则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只有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初中数学课堂的自制教具才会不断创新。

如在进行“三视图”教学中,很多学生的立体感并不好,没有完善的立体空间图形概念,因此,教师若只是让学生进行想象,他们会感觉到为难。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这些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橡皮泥,制作很多大小一样的正方体。在课堂讲述到任何一种立体图形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将这些正方体拼接起来,组成各种立体图形,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在任何角度来观察物体的形状。学生在每次观察之后,就会找到其中的特点,再接触到三视图的时候就会自动回想起来之前的模具,降低理解上的难度[3]。

5 利用数学自制教具,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自制教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数学潜能。学生自制数学教具的过程就是加强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转化成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在数学教具设计环节体现数学思维。合理地设计教具可以让数学知识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让学生注入学习的灵感。

如在进行“位似图形”教学时,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很多的图形,研究两个相似图形的条件,改变图形的位置,观察图形的构造。学生随意变动图形位置,来研究位似图形的特点,会在反复的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不断创新数学学习方法。而且在不断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别灵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也会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精神。教师在学生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就能够将原来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轻松告诉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6 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自制教具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提前设置好教具。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数学教具,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这样有助于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自制教具有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和改进,用丰富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完善数学教具,增强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白衫.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5):52-53.

[2]阮志.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

2013(7):85-86.

[3]吴明.如何更好地实施初中数学自制教具教学研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3):16-18.

猜你喜欢

自制教具数学思维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自制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