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三多”展望

2015-10-27林溪漫

艺海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多音乐作品音乐

林溪漫

〔摘要〕本文从多元的媒体音乐素材、多角度的鉴赏方式、多维度的教育指导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大学音乐教学应该如何做到传者善传。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节目鉴赏方式教育指导

音乐具有教育功能和教化的力量。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导“六艺”的育人理念。其中“乐”就是指音乐这一重要育人学科。纵观如今,音乐教育在大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每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音乐鉴赏活动,固然有助于推动大学音乐教育之气蔚然成风。然而,音乐教育的根本仍应该立足于日常的音乐鉴赏教学。音乐鉴赏教学应该贯穿“传者善传”的理念,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意识、陶治情操,以期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提供媒体音乐节目是教学之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音乐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听”。因此,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大学音乐艺术的教育应该是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宗旨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理性认知的教育立场,把握好审美评价的尺度。

1、立足于本民族音乐

古老的曾侯乙编钟,如此恢宏的乐队如此精美的乐器,跨越千年仍可演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

1959年《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用悠扬的小提琴声,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耳熟能详的凄美爱情故事,向世界娓娓道来,赢得阵阵掌声。

从古至今,从乐器到音乐,无不体现出民族音乐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需要。

2、放眼于世界音乐

音乐是文化载体,音乐又是世界性语言,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在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弘扬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与学习其它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艺术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3、贴近时代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创作与传播的途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该紧扣时代进程。教学素材不仅来源于普通的音乐专辑、音乐会、演奏会等,还应该考虑音乐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和拓展。

“台北101大楼快闪合唱”这样的新闻热点,更新了人们以往欣赏音乐的形式。观看有关音乐名家的电视、电台访谈录,可以更为真切地感受音乐家们的魅力。比如纪录片《溜溜的岁月》,能更清楚地帮助学生探寻康定情歌的意蕴和魅力。

时代在快速地发展,音乐鉴赏教学也要有所创新,教学素材的选择从内容到形式需要拓宽思路。

二、多角度的鉴赏方式是教学之基

“音乐鉴赏”和“音乐欣赏”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内涵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人体验音乐所蕴含的美感,从而引发内心的感情共鸣。音乐鉴赏则需要主体更加主动地在更深的层面进行聆听和赏析。因此,音乐鉴赏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领略音乐内涵,获得艺术的享受。

1、从音乐语言入手

每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调式等表现要素,了解作曲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不断领略音乐所传递的美。掌握一定的音乐语言学习规律后,当出现曲调简单、节奏规整、片段反复的音乐时,学生便可以将理论用于实践,初步地判断该作品的体裁。

2、补充音乐作品的信息

任何音乐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创作和时代、社会、相关文化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时,倘若教师能深入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出处、作者、创作背景等信息,就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体验作品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在鉴赏音乐作品《大路歌》时,学生如果不知道谱曲人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如果不知道该作品是原声电影《大路》的主题曲,如果不知道作品的亮点在于将沉实有力的劳动呼号进行艺术创作……那么,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可能就不够透彻,对于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就无从把握。

3、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要点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与文学、历史、地理、戏剧、舞蹈、绘画、劳动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产物。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上应该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贯通,不断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

以音乐作品《送别》为例,其作为学堂乐歌代表作品之一,绕不开维新变法运动推行新学和促进社会变革的历史脉络。在文学价值方面,《送别》由李叔同所填词,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意象,是古典诗词中诉说离愁别绪时的典型意象,这使得音乐作品的意蕴悠远、感情真切。再者,《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选作插曲或主题歌,音乐和影视作品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新的价值。

综上所述,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不应停留在音乐作品本身,应该拓宽视野,让学生尽可能对音乐作品有全面的了解。

三、多维度的教育指导是教学之本

音乐鉴赏的欣赏层次除了“官能欣赏”和“情感欣赏”之外,更加强调“理智欣赏”这个阶段。音乐鉴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也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知的积极支持,只有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对音乐的鉴赏质量。

1、拒绝低俗音乐

在市场的恶性竞争中,极端的商业化模式下,社会上充斥着低俗音乐。歌曲中带有淫秽的字眼,或者篡改、恶搞经典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真、善、美”的基本认识,理性选择,拒绝听那些不健康的音乐。

2、拒绝标准答案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音乐作品,学生们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这些心理反应是健康的,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感受和见解。对音乐感悟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例如在鉴赏谭盾的《石乐》、《鸟乐》、《水乐》这样的先锋音乐时,尽管他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尽管他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等国际大奖,但仍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能强求学生完全接纳、认同他的音乐理念和作品。教师不能因为谭盾本身有着“音乐大师”这样的标签,就不允许学生对他的音乐作品提出质疑和批评。在音乐的世界应该是包容与开放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结语

大学音乐鉴赏教学成果的优良,在于传者是否善传。总而言之,一个善于教学的教师,应该把握“三多”的教学原则,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开放的文化观和音乐观。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何需“懂”.人民音乐,1998 ( 5 ):18-20

[2]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三多音乐作品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三多”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论述
浅谈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三多”
“三多”,构建词语教学的精彩
新入行的记者如何获得新闻线索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