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2015-10-27汪海兰
◎汪海兰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汪海兰
一、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保障公民平等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力并大力倡导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地农村群众文化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但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离群众消费文化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虽然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建立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各个村民委会建立了农家书屋,行政村民委有文化活动室,但乡镇文化站仍然存在软件建设跟不上,活动室功能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内部设备、设施,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图书室藏书量不足,旧书多,新书少,缺乏维护和管理,无法解决群众读书难的问题。村级文化活动室更是设备简单、一室多用、无人管理现象突出,加之离自然村较远,群众文化活动更是较少开展。
2.文化人才缺乏,阵地利用不充分
文化人才缺乏,文化发展后劲不足,少数农民群众积极性不高,许多题材较为陈旧,不符合现代人的欣赏,活动方式单一。群众文化活动多以县带乡,乡带村、村带群众,文化活动缺经费、缺创作、缺骨干的状况依然存在,活动内容重复单一、层次低的情况难以改变。阵地利用不充分,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参与热情不平衡,县城和乡镇中心聚集区活动较好,而山区半山区活动人数较少。
3.文化资源挖掘不足,表现力不强
文化资源挖掘不足,表现力不强。群众文化活动大都是一些简单的群众自发性的娱乐活动,质量不高,方式老化,表现力弱。对地方文化的提升和挖掘缺少引领人物和拔尖人才,群众文化难于形成“卖点”,从而无法带动文化产品的开发。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1.更新观念,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一是加强对群众文化的组织领导。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部署要求,真正把文化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以文化工作的加强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基础条件、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文化工作新机制。要善于根据文化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经常性开展的考核、激励、培训、管理服务等机制。三是加大对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形成政府为主、农村自筹、社会赞助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2.政府发挥带头作用,加强硬件建设、进行有力引导与扶持
领导干部要围绕“十八大”的会议精神,不断地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要巩固和扩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各级政府及各乡镇企业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规定具体的人、具体的事、要求工作人员积极地引导与扶持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在各个方面都支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并把文化建设纳入城镇、乡村建设规划之中。重视文化建设,资金投入要充足。在经济预算方面,每年都要拨出一部分文化活动经费,包括各种设施设备的建设,而且还要成立自己的剧团。
3.灵活组建文艺队伍,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组织文艺小分队送文化下乡,创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孝敬父母、邻里和睦、良好的社会风气等内容的戏剧、小品、歌舞等,免费到各村巡回演出。二是成立了中老年腰鼓队、扇子舞队、秧歌队、舞龙队、广场舞队等,到专门的活动场所或下村演出,宣传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勤政廉洁等方面的内容。三是组织群众开展各种节日文艺活动,如广西柳城县各乡镇在春节举行“百村百戏”文艺汇演、“三八”节进行广场舞文艺演出等。四是在庄稼丰收时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4.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做到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文化惠民是促进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的有效载体,同时还是顺应群众求乐、求和、求美的舞台。
[1]张文平,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求实2006,(1).
[2]陈胜.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神州,2013(24).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