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27郑为平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

引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文/郑为平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将引导式教学法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引导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特点,并探讨和研究了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引导式教学;小学数学

作者简介:郑为平(1974-),男,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07-0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必要内容。本文首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不足,将其与引导式教学法进行了结合,并设计了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不足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所采用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伊·安·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五阶段”教学法,即“教学组织→知识回顾→新课讲授→新课强化巩固→课后习作”五个有序环节。然而该模式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基本都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的研究成果,难以适应改革后的新教材及教学要求,从而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成效。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转变主体角色,以学生为核心,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与自主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让教育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而传统教学模式却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记忆与解题训练,过分拘泥于教材。这种现状,使得教学成为了知识灌输的工作,与实际生活及实践脱节,同时未顾及到不同学生在接受能力与学生能力上的差异性。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显得被动与僵化,不能主动地去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展与效果,因此亟需探索与研究新的教学模式。

二、引导式教学法及其特点

引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将教学的引导作为教学基础,而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探索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与重点,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引导式教学法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引入。以一个具体情境(可以是场景、实际问题或故事)来引出问题,要求必须是贴近生活与实践、并且是学生可能遇到或可以理解的情境。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与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所要讲授的抽象知识点有一个实际的落脚点,从而将知识与实践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借助“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问题分析与知识导入。通过对情境的描述与分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导入解决该问题的知识与方法。在熟悉的情境中引入问题,显得更自然、更清晰,可以让学生对于问题有更直观与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具有探究与学习的动机与动力。

3.知识讲授与问题解决。在前面所引出的问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的知识与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情境与问题,让所讲授的抽象知识有一个形象的载体,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引导学生使用新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4.应用与巩固。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从而巩固知识讲授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水平。问题应以多种不同形式呈现(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从而训练学生发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5.自主小结与习作布置。在教学的结尾,让学生自主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回顾,教师起到引导、补充与完善的作用,并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与薄弱环节。最后,应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习作。

三、引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因其高度抽象的特点,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十分困难。因此,引导式教学法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与生活实践的高度结合性,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应用引导式教学法。

1.情境引入的具体方法。情境引入的方法包括:故事引入、实验引入、实例引入、活动引入等。例如:在讲授除法运算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童话人物分水果的故事,增强趣味性;在讲授物体体积的概念时,可以引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并通过实验来还原;在讲授推理的概念时,可以引用通过衣服、头发判断人的性别的实例。

情境引入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一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综合使用。

2.问题分析与知识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元素,从而分析出数学问题。可以采取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分析引导的方法。例如在教授“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时,可进行抛硬币的实验,先让学生猜测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问题。

3.新知识讲授的衔接方法。在讲授新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并与前面引入的情境相结合。例如在讲解除法的概念时,应以减法运算为基础进行导入,并结合分水果的故事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除法的本质。

4.引导学生应用与巩固新知识的方法。提出一些结合生活与实践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在讲授了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辨别一些足球比赛或篮球比赛的胜负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5.引导学生自主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可采用问题式的方法,通过几个围绕主要知识点的问题,帮助学生回忆与归纳所学内容。例如:“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几个数字的平均值?”等。

(作者单位: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余文森, 洪明, 张蓉.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陈占福.浅析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小学).2015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