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浅析
2015-10-27刘存骥
刘存骥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区域经济】
海洋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浅析
刘存骥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海洋保护区是构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动力。分析了海洋保护区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目标出发,在保护区选划布局、环境压力消减、能力建设投入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海洋保护区管理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生态文明;海洋保护区;环境保护
引言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内涵的解读较多,本文认为海洋生态文明就是建立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等理念和活动方式,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协调发展[1]。海洋生态文明具有其特殊性,海洋承载着我国最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是众多流域和陆源的污染物的汇。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趋势并未根本扭转,对于大量陆源污染输入,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处于末端和被动的地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海洋是我国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重要基础,海洋生态文明必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海洋生态文明其主要思路就是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和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其重点任务包括四个方面: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示范区建设,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屏障;加强海洋综合管控,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倡导和谐海洋理念,增强海洋生态文明意识[2]。
1 我国海洋保护区发展概况
海洋保护区是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手段之一,其适用范围广泛,既适用于通过限制和设计准入条件来保护所有海洋资源的禁入区,也适用于面积辽阔的、综合保护多种物种和渔业资源,同时采取控制机制,允许有限获取某些物种的多种利用保护区[3]。我国的海洋保护区类型包括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海洋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4]。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截至2013年,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4个,总面积1.87万平方千米,包括地质及古生物遗迹保护区、海洋海岸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区等类型。结合历年自然保护区名录,从2008年到2013年6年间,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在数量和面积上保持稳定,而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的建设投入则十分明显(见表1,2)。截至2013年,我国共建成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52个,比2008年数量增长44个,增幅达5.5倍;2013年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总面积约为5 930.76平方千米,比2008年增长238.6%。
表1 国家级海洋保护区数量统计表Tab.1The number of national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nd marine parks
表2 国家级海洋保护区面积统计表Tab.2he area of national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nd marine parks
2 海洋保护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1保护区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5]。海洋保护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宝库,也是海洋生态文明核心的物质基础。海洋保护区针对最具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的海域进行保护和管理,达到监控海域环境质量、保护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海洋历史遗迹、维持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开发海洋生态功能的目的,为海洋保护区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体现提供自然基础。海洋保护区以重要物种的发源和聚集区域为原点,帮助区域及周边海域保持和发展生物数量和种类,同时保障了基因多样性的丰富,为海洋生物遗传变异的复杂多样提供基因储备,也使海洋生物面对生存环境压力和无法预计的自然灾害时拥有更强抵抗力,给予未来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和科技进步巨大的可能性。
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海洋保护区是人海和谐发展的最佳体现。我国根据海洋保护区内不同海域的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特征,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管理相应人类活动。如海洋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则可分为重点保护区、资源恢复区、适度利用区和保留区,通过这些功能分区反映保护区资源综合利用的状况。此外,厦门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设立了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广东海陵岛、特呈岛等海洋公园在总体规划中对生态旅游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这都体现出人类在尊重海洋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对海洋资源的适度利用。而社区共管、社区参与、联防群治、乡规民约则彰显出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6]。如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开展东西瑁岛的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形式,带领当地人民实现了从采挖珊瑚礁向保护珊瑚礁的根本转变,为海洋生态文明的保护和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经验。海洋保护区已经处于海洋与人类相互接触、增进了解、和谐共处的前沿位置。
2.2保护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
海洋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阵地。保护区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科普、宣传和教育。海洋保护区保存有珍稀的海洋物种、优美的海岸风光、古老的历史遗迹,这些都是直观的、具有吸引力的宣传教育载体,保护区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周边群众和年轻一带对海洋的兴趣,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从而潜移默化调整其行为。
海洋保护区是海洋资源经济价值的重要基础。保护区可以提供的经济价值至少包括四种类型:(1)与消耗性开发活动有关的市场价值;(2)非消耗性的体验与娱乐价值;(3)存在价值;(4)遗产价值[7]。海洋捕捞生产、海洋工程建设、海水养殖都依赖的是与消耗性开发活动有关的市场价值;滨海旅游娱乐的开展依赖的是非消耗性的体验与娱乐价值;有人仅仅知道某些物种的存在就从中获得了益处,体现的是存在价值;贝壳堤或海底古森林遗迹让人们有机会了解数千年前的岸线情景及蕴藏的科研价值,依靠的是遗产价值。
海洋保护区是调节区域海洋开发力度的重要砝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是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8],同时各地颁布的海洋生态红线也对海洋保护区的法律地位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因此,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不能对保护区产生直接的破坏或者考虑对周边保护区的影响。对于资源消耗型、粗放利用海洋资源的行为,保护区的存在会对其产生限制性作用,有利于区域海洋整体生态环境压力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3 加强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保护区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分析可知,海洋保护区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载体也是动力。当然,目前我国海洋保护区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保护区作用的发挥构成了阻碍。这就需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出发,在保护区选划与布局、环境压力消减、能力建设投入和宣传方面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3.1完善保护区选划与布局
我国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约42 060平方千米,占我国海域面积的1.4%,但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9]。另一方面,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址集中现象较为突出,以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为例,我国52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中有32个分布在辽宁、山东,其中山东就有26个,占全国总数的50%。从江苏连云港至海南,海洋特别保护区总计仅19个。此外,部分海洋保护区的选划过于关注自身现状,忽略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特点和保护区之间的生态联系的研究,使区域选划缺乏科学性,不方便与其他保护区协调联系形成网络,不利于各单一海洋保护区物种和生境的数据资料共享、交流和管理水平提升。综上所述,要解决保护区覆盖率不高和分布不均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地方政府申报保护区的积极性,因为地方政府是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直接管理者,把保护区建设成绩纳入沿海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考核内容,才能提高地方政府建设和发展保护区的积极性[10]。其次还应加强保护区管理优秀案例的宣传,消除地方政府对保护区限制经济发展的误解与恐惧。考核和引导双管齐下才能改变目前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布局不合理的问题[11]。另一方面,我国可以尝试针对某一共同的保护对象,如中华白海豚,探索适宜的保护区网络建设方案,从省内到省际逐步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以此积累经验推动更大范围的保护区网络建设。
3.2消减保护区环境压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海洋开发活动的日益频繁,涉及海洋保护区的能源、资源、交通、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日益增多[12]。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大多存在程度不同的开发建设活,一些地方开发活动伸到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如黄河三角州保区、辽宁双台子河口保护区石油开发已进入核心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保护区2014年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种植占到了保护区面积的64%,工业、交通及城镇化占到了保护区面积的13%,主要是由于保护区实验区面积大且适合农业发展,在划定保护区前当地群众就已经在此进行农业生产。一些地方为了开发建设,多次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如蛇岛老铁山保护区先后因烟大轮渡、双岛湾石化建设项目分别调整功能区划和范围。
现阶段的大多数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未编制相应的生态旅游规划,更未开展过环境影响评价,如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在核心区开发旅游,且管理不到位。减轻保护区开发压力首先要从区域建设规划入手,保护区属地所在的地方政府在规划编制时应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保护区范围的土地和海域,提升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其次应抓紧划定生态红线,尽量把保护区纳入红线范围,强化巡护管控,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此外,受到人类活动受围填海工程、陆源入海排污、近海养殖捕捞等多重压力的影响,80%的海洋保护区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水平。沿海各级政府应消减周边入海污染物排放,清理关闭保护区排污口,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周边建设项目巡视监控,要充分利用海域使金、海洋生态补偿金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保护区保护对象及其生境。
3.3加大保护区能力建设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只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给予适当资金补助[13]。我国的绝大多数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由当地政府管理,然而多数地方政府并未给予海洋保护区基础的投入保障,管护能力缺乏和基础设施落后是缺乏投入的直接体现。广东省作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较为突出的发达省份,仍有很多保护区未设立管理机构,近三分之一保护区未配置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中科技人员的比例也较低[14]。许多海洋自然保护区由于能力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日常管理、监测、科研费用无法落实,保护区出现了重建设、轻管理的不合理现象,多数维持在最初等的看护水平,无法形成较强的管护能力[15]。
针对保护区能力建设资金来源的问题,建议国家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在开源的方面,各级政府应激发公众参与海洋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利益相关者承担适当的保护区发展成本,以保护区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经营方式,吸引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保护区收入公开分配的机制,保证利益相关者承担保护区成本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回馈,保持其参与管理决策的积极性,并在多方参与的过程中普及海洋保护区的知识。例如,温州雨田集团在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实施深海网箱、海珍品养殖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与保护区形成良性互动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从节流的角度,国家应加强各保护区域的实际情况的监管,一方面对海洋保护区各功能分区的保护和利用活动要有全面的认识,将主要的管理精力放在协调区内各方关系上,通过降低内耗来节约管理成本并加强管理力度,同时对保护区资金的支出要严格监控,减少如建设多余的管理设施、购买不必要的管理设备等资金消耗;另一方面对生物和生境上确实拥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但缺少开发和利用条件的区域,政府应建立健全严格的保护制度,并主动承担保护和监管的成本,保障利益相关者参与保护区管理决策,承担管理压力的积极性,减少全面管理所需的政府支出。
3.4完善保护区制度建设
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制度保障。我国早期建立的一些海洋自然保护区,很大一部分属于抢救性建设,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和管理不到位,存在范围界限不清、功能分区不明确等问题,造成保护区违法活动责任不能准确界定,处罚依据不足等问题;部分自然保护区尚未彻底解决土地或海域权属问题,经常发生侵占保护区土地的现象,保护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现行有关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法规也是多年前制定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些规定已经不能满足保护区建设管理的要求。所以要抓紧将《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升格为《自然保护区法》,明确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规范保护区土地权属、海属权属申请与管理,明确海洋类型保护区管理权限;抓紧制订《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和《生态补偿技术规范》,使保护区的生态损害、损害补偿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加快国家级保护区“一区一法”进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积极协调解决一些保护区面临的土地权属问题;完善保护区内部规章制度,实现奖惩分明、巡护日记记录及保存完整,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人;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违法违规案件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任期目标管理制度[16]。
3.5开展保护区宣传
目前很多保护区自我宣传意识不强,宣传方式不能与时俱进,保护区的宣传栏、宣传标牌仅限于保护区周边,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只有少数保护区建立了网站提供公众信息服务[17]。在这方面,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为成功的经验。该保护区在天津城市的多处主干道上设有大幅的保护区交通指示标牌,显示保护区方向和距离,即使相距保护区数十千米也有相关提示,短时间内便成为了天津市民休闲踏青的热点,提升了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保护区还可借助当下流行社交网络,开展保护区的宣传,甚至可以拍摄保护区纪录片,吸引群众对保护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的关注与热情。此外,在加强主动宣传的同时,公众参与也是保护区开展宣传,融入当地社区的一个好机会。保护区可以通过透明化政策体系,适当放权提高公众参与度,建立网络化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使公众可以在不受管理机构过多的影响下,积极广泛参与到保护区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并提出实际的意见。随着先进海洋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海洋保护区管理的工作中,社会整体的海洋保护意识也会相应提高,并形成良好的海洋生态文明社会氛围。
[1]赵利民.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2):78-80.
[2]刘赐贵.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6):16-18.
[3]丹·拉佛雷等著.王枫译.建设弹性海洋保护区指南[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4]国家海洋局.全国海洋功能区划[EB/OL].http://www.soa. gov.cn/zwgk/fwjgwywj/gwyfgwj/201211/t20121105_5258.html.
[5]张国洲,张金海.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3-46.
[6]周小春.自然保护区传承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J].安徽林业,2008(6).
[7]Marineprotectedareas:toolsforsustainingoceanecosystems[M].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ational Academy Press,Washington D.C.2001.
[8]崔凤,刘变叶.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现存问题解决办法探析[J].学习与探索,2006,(6):110-113.
[9]叶有华,彭少麟,侯玉平,等.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分布特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8,27(2):70-75.
[10]丘君,李明杰.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4):30-35.
[11]虞依娜,彭少麟,侯玉平,等.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管理策略[J].生态环境,2008,17(5):2112-2116.
[12]王智,柏成寿,徐网谷,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及挑战[J].环境保护,2011(4):18-20.
[13]王敏敏.国外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保护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14]刘水良,徐颂军.广东省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6):79-83.
[15]刘变叶.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及其法律制度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16]韦忠儒.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17]朱艳.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环境管理,2009.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Marine Protected Areas
Liu Cunji
(College of 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Oceanography,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also a fundamental wayout to fulfill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social economy.Marine protected area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uilding the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in China,and also a significant carrier and impetu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ne reserves and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starting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gave some suggestions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s'management in selecting and planning the layout of reserves,reducing the pressure of environment,inputting into capacity building and propaganda,etc.
ecologicalcivilization;marineprotectedareas;environmentalprotection
F205
A
2095-1647(2015)03-0019-06
2015-04-17
刘存骥,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E-mail:hdhklc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