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旅游产品品牌的定位
2015-10-27罗冠男张进进
罗冠男,张进进
(1.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论贵州旅游产品品牌的定位
罗冠男1,张进进2
(1.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大学 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旅游产品品牌是由许多与旅游相关的要素综合支持、有机联系的整体,是这些要素抽象出来的综合特色。贵州旅游产品的品牌定位是品牌塑造的前提,准确定位品牌,有利于展示地方特色,促进旅游地竞争优势的发挥。通过对贵州旅游产品、区域环境和客源市场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策划,萃取旅游地最具特色、个性最鲜明的内容,将贵州旅游产品品牌定位为“激情原生态”。
品牌;定位;塑造
所谓品牌定位,就是指提炼品牌价值,使之与竞争品牌相区别,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出独特的品牌个性和品牌形象,从而引起持续的品牌个性和更高的品牌附加值的过程。贵州旅游产品品牌定位是在对本省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作为一个特定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形象的过程。品牌定位首先要对本土情况充分了解和全面分析,以品牌战略为基础,把最具特色和优势的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进而准确定位品牌形象。
一、贵州旅游产品品牌定位
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宜人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保护完好的原始自然植被、品种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秀丽的山河洞谷,更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贵州以其“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独树一帜。
贵州的旅游产品品牌定位要紧扣贵州旅游的两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和古朴自然的生态景观。挖掘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唯一性资源,综合起来可以把贵州旅游产品品牌定位为“激情原生态”,塑造出一个与众不同,又让人充满想象的特色旅游形象。
二、贵州旅游产品品牌定位的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大自然和原生态的追求愈加强烈。各地都看到了旅游产业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投入众多的人力物力,旅游产品客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将贵州旅游产品品牌定位为“激情原生态”,突出了贵州违背开发的原生态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多民族文化特色,让游客充分体会到在城市中完全不同的放松与闲适。
喀斯特地貌占贵州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喀斯特地貌塑造出众多的奇峰、峡谷、飞瀑、溶洞、温泉与湖泊,其中有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有“地球上一道美丽伤疤”之称的马岭河峡谷等秀美神奇的景观。贵州的气候也是一大旅游卖点,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温度和湿度在全国来说都是最适宜人居住和生活的。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可以让旅游者远离都市的喧嚣,在贵州尽情地享受休闲度假的轻松愉快。
贵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先辈们是逃避战乱而来。基于以上地理、历史、政治等原因,贵州省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中仍留存了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民俗中的“活化石”。走进贵州的苗族村寨,人们常常会发现古老的生活习俗——汉晋遗风、盛唐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等在许多苗乡侗寨、布依石寨——被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其中很多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如:歌舞类有侗族大歌、赫章彝族铃铛舞、世界顶级的民族舞台史诗“多彩贵州风”;建筑类有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和榕江县千户侗寨;祭祀类有苗族牯藏节;节庆活动有黔东南台江姊妹节和水族的端节。此外还有各类极具民族特色的银饰、蜡染、刺绣、挑花等手工艺,可挖掘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贵州是盛产美酒的地方,被誉为“国酒之乡”,可利用“国酒茅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每年一次的“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为宣传手段,传递贵州原生态的“酒文化”。贵州也盛产好茶好烟,这些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信品牌的力量”愈加深入到消费者的意识中,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消费行为和选择。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品牌的号召力虽无形但力量巨大,未来旅游业的竞争将会集中于旅游品牌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树立富有竞争力的整体形象和良好口碑,进而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把贵州旅游产品品牌定位为“激情原生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政府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采用公共关系、广告宣传、活动展会等方式增加贵州旅游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从质量、特色等方面去打造贵州旅游产品,以提高旅游品牌美誉度,促进贵州旅游产品品牌的建立。
发展地方旅游和旅游产品品牌建立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本文立足于贵州本土实际情况,在对贵州旅游产品进行多方位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对贵州旅游产品品牌的建立提供比较系统的信息和建议,由于对各方面调查的困难和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在将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1]博云新.试论旅游地品牌定位于定位强化[J].商业时代,2005(27).
[2]杨萍.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J].贵州商专学报,2004(4).
F590
A
1007-0125(2015)11-0270-01
贵州民族大学科研院(所)、基地(中心)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校科KYJG [2014]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