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令巧搬迁

2015-10-26

作文·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豆腐汤钉子户作坊

清朝康熙年间,邺城县令奉旨修堤,动员堤边百姓搬迁。告示一出,饱受水患之苦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只有一户做豆腐的不仅不喜,反而当起了“钉子户”!

正当县令一筹莫展时,有人来报,说修堤的工匠已报到不少,问县令按什么标准准备饭菜。

县令一听,计上心来,说:“修堤辛苦,千万要保证工匠们吃饱吃好,尤其是这豆腐,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价格便宜,因此要多多购买。”

从那以后,县令还不时到后厨出主意,变着花样给工匠们做豆腐,今日炸豆腐,明日豆腐汤,而且他点明要去河堤钉子户家采买豆腐。如此一来,豆腐的消耗非常巨大,自然原料也得多准备,堆放原料和成品的地方就成了问题,老板不得不寻找更大的作坊。

可是因为做过“钉子户”,大家都不愿意将房屋租给他。正当老板发愁的时候,县令忽然登门,说是县衙后有一块空地,可以卖给他用来扩大作坊。豆腐店老板因为这些天买卖兴隆,几两银子自然不在话下,当即将豆腐店按照官家修堤拆迁补偿标准折算成银两,又加了几十两银子,举家搬迁了。

点悟

当下,强拆强迁的新闻屡见不鲜;由这则故事看来,“钉子户”问题古已有之。清代这位智慧的县令没有强拆,而是深入了解“钉子户”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为“钉子户”着想,找准突破口,使其主动搬迁,实现了社会和谐。“钉子户”之“钉”,必有原因,县令的做法,值得当今相关部门借鉴。

猜你喜欢

豆腐汤钉子户作坊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图书馆头号“钉子户”
汾酒老作坊
鱼头豆腐汤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喝碗羊肉汤
《徽墨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