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黎平历史研究

2015-10-26姜胜祥

新课程·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渗透

摘 要:黎平这块土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福禄永从长官司,始有建置。黎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历史与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黎平历史,让学生了解黎平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黎平历史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渗透;黎平历史

黎平这块土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与生活。自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后,黎平建置不断。黎平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厚重与丰满的历史与文化。挖掘黎平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黎平历史,让学生了解黎平历史,热爱黎平,提高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是黎平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充分地利用好黎平的历史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黎平历史的教育,增强黎平学生的自我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黎平历史能拉近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初中历史的德育实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研究价值

1.黎平地方历史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德育实效性

在黎平历史当中,有许多本地的历史人物,通过讲述这些历史人物,学生能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很多崇高的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这样学生就了解了黎平悠久的历史,自然而然地了解黎平,从而达到热爱黎平的效果和目的。

2.黎平地方历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普及,有利于推动黎平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

黎平人了解黎平的历史,增强黎平人的自我认同感,对黎平人建设小康社会,构筑黎平人的“中国梦”,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具有强劲的助推作用。

3.地方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突出思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走访,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整理、分析、综合、比较、筛选、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对当地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等进行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恰好弥补历史教材的不足,也是历史课标的要求。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黎平历史的主要方式

1.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穿插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穿插黎平历史,展示有关课件页面与图片,把通史和黎平历史进行有机结合,既不影响通史的教学,又能对通史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促进了学生了解本地历史,拉近历史教学与学生的肌理感,借助黎平历史的穿插,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注意力,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在上“废丞相设三司”一目时,讲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顺便穿插贵州布政使司的设立(1413年),顺便说黎平建府的情况,因为黎平建府也是(1413年),黎平建府与贵州建省是几乎同步的,了解黎平和贵州的基本历史渊源。再如,在上“清朝的建立”一目时,讲到明末农民起义时,顺便穿插黎平地区的吴勉起义、吴国佐的石纂太起义,让学生知道,在反抗压迫,追求幸福上,黎平也有血性男儿。讲“郑成功抗清”时,插入何腾蛟抗清的有关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黎平县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大丈夫。上“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一课时,可以介绍黎平机场建设与航线开通、夏蓉高速、三黎高速建成和通车、贵广高铁建成与通车的有关情况,了解黎平在交通运输建设上的新起点、新成就、新跨越。

2.对历史遗迹、文物进行参观考察

黎平县境内历史文物、遗迹遍布,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听导游、老师讲授,真实感受历史历史、触摸历史,与历史进行心灵对话。

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和参观黎平会议会址。

让学生通过烈士陵园里一块块墓碑,接受心灵的洗涤,教育无声,全在心灵体验。学生观看黎平会议会址里的一幅幅照片,以及导游生动的讲解。这时候还需要我们老师吗?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同感同身受。参观考察现场的教育效果、对学生心灵的震动力度,比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进行声嘶力竭的教育的效果好得多。又如,在上“近代‘文明婚礼的传入”后,组织我校六合片的学生去参观纪德寨脚的“青山界四十八苗寨婚俗改革碑”。既让六合片的学生知道当地厚重的文化积淀,也让他们知道这块碑相当于一部“民间性婚姻法”,让学生了解这场婚俗改革,使我们青山界四十八苗寨的妇女们在自己的婚姻选择方面有了较大的自由,“十八姑娘三岁郎”和“十三四岁姑娘嫁老郎”的陋习得到遏制。姑娘家必须返还给舅家一个女儿的传统习惯,受到否定,其影响力在当时是非常深远的。

3.专题讲座

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在课前现开展有关专题讲座,能够有利于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本内容的理解,或者课后展开有关专题讲座,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深度,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某一历史问题。

比如,在上“红军长征”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学习《黎平会议》,向学生说明黎平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情况、会议决议、历史作用,让学生知道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真正理解黎平“伟大的历史转折从这里开始”和“曙光之城”这些历史定位的含义。

4.随机介绍

所谓随机介绍,即及时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各种活动、各种场景,利用学生的有关问题,随机对学生渗透黎平历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机动灵活、方便自然,教育意识性不强,学生在无意中获得历史知识。

比如苗族过苗年,到学生家中做客,无意间交谈,老师就可以介绍苗年的来历:苗年这一天是五千多年前苗族始祖蚩尤与炎黄大战罹难之日,过苗年是为了悼念蚩尤的英灵。同时也可以介绍苗年在不同地区、日期有不同的变化等。比如,夏天在苗寨的大枫树脚下歇凉,你也可以介绍枫香树是苗家的图腾树、祖先树。“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树”“黄帝杀蚩尤于九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后化为枫木。”苗族崇拜枫树,就是在追念蚩尤,也是苗族人民怀念祖先、思念故土的唯一寄托,枫树也成了我们苗族新的栖身地的守护神。再比如,学生问你为什么苗族住的地方都比较高,都在边远落后的农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你可以介绍苗族的四次迁徙史。

5.专题社会调查与研究

教师结合历史课程教学有关学习任务,布置学生有关专题,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研究。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的认识,或者能清晰地了解当地在某一方面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比如,在上“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时,布置学生走访经当地的老人,要求学生把访问到的有关情况进行整理,展现社会状况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理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做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执行者、实践者、受益者。

6.考试中插入黎平历史的内容

在考试中插入黎平历史的内容或者以黎平历史作为有关资料背景,可以使学生较好地记住黎平的历史,并能把黎平历史和通史进行有机的对接,加深对通史的理解。

如,2014年初三毕业考试卷就加入黎平历史的题目

第6题,何腾蛟是我们黎平的抗清英雄,下列人物中,属于抗清英雄并收复台湾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第9题,黎平会议会址是我们黔东南州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

下列旅游景点中,属于贵州红色旅游的是(  )

A.黄果树景区 B.龙宫景区

C.镇远青龙洞 D.遵义会议会址

利用黎平历史,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学生了解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信念,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黎平历史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一个永远没有结题的教学课题,

渗透黎平历史的方式应因地制宜,多种多样,达到教学效果和德育目标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刘宗绪.中国历史[M].2版.长沙:岳麓书社,2007.

[2]姜胜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育研究[J].贵州教育,2013(07):26-29.

[3]贵州省黎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黎平县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4]秦应奎,唐千武.蚩尤魂系的家园[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注:本文为2013年首届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黎平地方历史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立项编号:2013A020)阶段成果。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渗透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